中古贛語

中古贛語

江右民系使用的主要語言,亦為漢藏語系漢語語族的一門聲調語言,主要通行於江西大部、湖南東部、湖北東南部、安徽西南部和福建的西北部等地區。中古贛語(Late Old Kom)是指贛語在魏晉南北朝這一時期的古語。這一時期的贛語得到大程度的漢化,逐漸發展成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古贛語
  • 外文名:Late Old Kom
  • 語系:喊藏語系
  • 代表方言:豫章話
  • 分布地區豫章郡
  • 管理機構:無
  • 使用人數:不詳
贛語史,過程,贛語概況,

贛語史

贛語區的地理位置決定了贛語必然的多元的歷史層次。上古時期“吳頭楚尾”的轄治給贛語打下了底層印記,歷史上中原漢民數次大規模遷徙更給贛語留下了深深的痕跡。宋朝以降,江右地區經濟文化等方面的發展達到了空前的高度。贛語的歷史發展,自上古時期至現今,至少有1500年以上的主要發展史。

過程

南朝數百年的時間,豫章郡的原有方言可能吸收了不少當時中原話的成分,但是仍舊保留著自己固有的特徵。《南史·胡諧之傳》記載:‘胡諧之,豫章南昌人也。…上方欲獎以貴族盛姻,以諧之家人語傒音不正,乃遣宮內四五人往諧之家教子女語。二年後,帝問曰:“卿家人語音已正未?”諧之答曰:“宮人少,臣家人多,非唯不能得正音,遂使宮人頓成傒語。”’這段記敘中的所謂“正音”,是指永嘉之亂以後在南朝數百年中逐漸形成的一種語言,即當時主要通行於金陵城裡官僚階層內所使用的“金陵”話。因其在政治上帶有權威性,所以又被稱為“正音”。這裡所謂的“傒語”,即當時南昌一帶的本地語言。
時期,經過盛唐二百多年的穩定發展,贛語的主要特點已經與現在相差無幾。唐朝的初期,中原居民大範圍地遷徙入江西,尤其是鄱陽湖平原,這時期便產生了原始北片贛語。沙加爾認為,已經消失的唐朝長安方言的一些特徵至今仍保存在北區贛語中:武寧、湖口等地的真正的全濁聲母;齒槽音後談[a]、覃[o]韻組字的不同,等等。此外,沙加爾在陝西發現一些地方和贛語相類的特徵,如“鼻”字在贛語和陝西部分地方都是讀作入聲。在陝西南部(如洪洞、萬榮等地)以及徽州等地還發現送氣清化等贛語的顯著特徵。

贛語概況

是漢族江右民系使用的主要語言,亦為漢藏語系漢語語族的一門聲調語言,主要通行於江西大部、湖南東部、湖北東南部、安徽西南部和福建的西北部等地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