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鄂西特委舊址

中共鄂西特委舊址

中共西特委舊址,位於五峰山村紅岩組,建築面積二百三十餘平方米,為明五暗七的“撮箕口”土木結構房屋。對面一壁紅色砂岩——“紅岩獅”,是特委機關的重要標誌,被譽為“一面永不收卷的紅旗”。2004年8月,恩施市人民政府將其確定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中共鄂西特委舊址
  • 地理位置:五峰山村紅岩組
  • 占地面積:二百三十餘平方米
  • 景點級別: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背景,歷史沿革,修復,

歷史背景

1930年9月下旬,鄂西特委和紅二軍團前委在監利縣城北正街方松泰商號處(現容城鎮民主路239號)舉行聯席會議。由於革命形勢的飛速發展,聯席會議決定成立新的湘鄂西特委。24日,中共湘鄂西特委成立,由21人組成,紅二軍團占7人,其餘為地方黨政負責人。特委常委7人,鄧中夏任書記,周逸群任軍委代書記,後任湘鄂西特委代理書記,周小康任組織部長。特委辦公地址設監利城方松泰商號處(現容城鎮民主路239號)。此處同時為鄧中夏同志舊居。

歷史沿革

抗戰時期,中共中央南方局、中共湖北省委和鄂西區黨委先後派遣雍文濤、魏西、劉惠馨、魏澤同、徐遠、曾一凡、李聲簧、余日升、馬識途、王棟、孫士祥、何功楷、何功偉等同志、在國民黨臨時湖北省政府——恩施,建立了施南特支、恩施工委、施鶴特委、恩施來鳳兩中心縣委、施巴特委,同時將湘鄂西區黨委機關從松滋縣遷至恩施。一九四O年八月,中共中央南方局書記周恩來派局黨委委員錢瑛來到岩獅,召開湘鄂西區黨委擴大會議,宣布成立鄂西特委(後改為湘鄂川特委)。
中共鄂西特委是當時湖北省領導機關,由中共中央南方局直接領導,下轄巴秭興宜工委、來鹹中心縣委、建巴中心縣委、恩施、建始、利川三個縣委以及湘鄂川黔邊區部分黨的組織,黨員由一九三八年四月的十一人發展到一九四O年底的一千九百餘人。鄂西特委領導鄂西等地的地下黨員和抗日愛國人士、廣大工農青婦學等民眾,進行了三年多艱苦卓越的鬥爭。一九四一年一月二十日,國民黨第六戰區司令兼湖北省政府主席陳誠,動用各種反動勢力,大肆搜捕、綁架、監禁和暗殺湘鄂川黔邊區地下黨員和抗日愛國人士,鄂西特委遭破壞,何功偉、劉惠馨因叛徒出賣被捕入獄,同年十一月十七日在恩施方家壩慷慨就義。特委機關舊址也因年久失修,於一九七六年坍塌。

修復

二OO三年五月,中共恩施市委、市人民政府根據中共恩施州委、州人民政府的指示,決定修復鄂西特委舊址。由市文化體育局、市文物管理所、市史志辦等部門提供、審定歷史資料,州城市規劃管理局、市建築設計院完成規劃設計,舞陽壩街道辦事處投資一百餘萬元具體組織施工。在復建過程中,省、州、市老區建設促進會對舊址修復給予指導並資助資金五萬元,五峰山村村民義務投工五千餘個,完成村委會至特委舊址的公路路基工程。馬識途、許雲等老同志為舊址題寫匾文,並提供部分珍貴實物和文獻資料。
中共鄂西特委舊址在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建州二十周年之際竣工並向社會開放。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