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燮亭

丘燮亭(1859—1930年),又名亞凡。廣東省梅州市梅縣區人。十六七歲時隨親戚去巴達維亞,初當勤雜,後與友人合資(繼轉獨資)開辦聯興公司,經營米業。1900年,巴達維亞中華會館成立時,他被舉為副總理。對館辦的中華、義成(後改義平)兩校多有贊助。荷印殖民政府委他為華人甲必丹。丘氏曾出資支持孫中山領導的民主革命;民國初年被湖南都督譚延闓聘為顧問;曾獲國民政府頒發的四等和三等嘉禾勳章。1929年應邀回國參加孫中山安葬大典,排序扶靈行列。丘氏一生熱心桑梓教育。早年在家鄉建立時習軒,供青少年讀書識字;20世紀初,捐資創辦三堡學堂(今丙村中學)、永捷高等國小;1913年與葉子彬等鄉賢在梅城創辦私立東山中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丘燮亭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廣東梅縣
  • 出生日期:1859年
  • 逝世日期:1930年6月11日
  • 職業:經營米行
丘燮亭,廣東梅縣雁洋長教人,出生於1859年。是華僑富商、愛國僑領之一。他早年喪父,家境貧寒,14歲到惠州當店員。17歲去印尼,在巴城(今雅加達)親戚楊碧浩店中做工,因勤勞能幹,為人厚實,深受楊賞識,後在楊碧浩支持下自行開業,經過多年的苦心經營,企業得於發展,才34歲,便成為當地華僑中有名的企業家。
丘燮亭長期僑居海外,但對家鄉公益事業,特別是教育事業最為熱心。清光緒年間,捐資在本村建私塾“時習所”,供青少年讀書識字。後又捐資7000多銀元興辦永捷高等國小。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他與江柏堅等籌辦新學,捐贈2000銀元購買土地,作為建三堡學堂校址。1907年再捐資1.3萬銀元建三堡學堂(丙村中學前身)校舍。1913年他先後捐資近萬銀元給東山中學建校。1928年捐資萬元給丙村中學建“僑光樓”。從清末到民國初期,他先後資助丘宗岳、丘君奮等10多位青年赴日留學。1927年5月,東山中學遭國民黨當局封閉,600多名學生流離失所,丘燮亭聞訊後,在印尼發起成立“華僑援助東山中學委員會”,致電廣東省教育廳,據理陳情聲援,伸張正義。是年秋,東中復校後,他在海外進行募款捐助。次年4月,他獲悉當局擬強行將東山中學、學藝中學、嘉應大學3校合併,便立即從海外發電給廣東省政府,提出抗議,幾經交涉,迫使政府當局取消並校計畫。1929年,東山中學校長盧輝蓀為辦校出洋募捐,遭奸人誣陷,被荷蘭殖民當局拘捕人獄。丘燮亭不顧70高齡,四處奔走交涉,鼎力營救,同時成立巴城東山中學募捐委員會,大力協助籌款,丘燮亭本人就饋贈1.4萬多銀元。
1930年6月11日,丘燮亭在印尼巴城病逝,終年71歲。臨終前還念念不忘桑梓教育事業,立下遺囑:“治喪費用極力節省,剩餘之款撥充公益基金,孝堂不用香燭祭品,只用鮮花,親朋挽軸不宜受……”其後裔繼承他的遺志,發揚愛國愛鄉的優良傳統,先後捐資給丙村中學、東山中學、南口中學、華僑中學等校擴建校舍,興建丙村錦江橋、鬆口梅東橋、梅縣體育館,擴建體育場、陰那山旅遊區及其家鄉公益事業等。丘氏祖孫三代愛國愛鄉,熱心公益,重視興學育才,深為縣人敬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