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紀大講堂:科技卷

世紀大講堂:科技卷

《世紀大講堂》科技卷是鳳凰衛視金牌欄目《世紀大講堂》在已播出的節目中有關科技問題的精華匯萃。全書涉及當今科技界的前沿問題如納米問題、空間科技、基因問題、網路問題等。其中有多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如楊振寧、查爾斯湯斯等名家講座,讓我們一起走進《世紀大講堂》科技卷,聆聽大家用通俗的語言向我們娓娓道來科學的真諦。 著名講壇,權威學者,民眾話題,框架嚴密,百家爭鳴! 這裡是自由的、思想的論壇;這裡是思想的盛宴、學術的殿堂;這裡是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學術園地;這裡沒有任何偏見,強調“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這裡是大中華文化圈的學者闡釋獨特思想、展示學術成果的傳播平台。讓經典學術走進民眾視野,我們不願給學術披上盛裝,因此極力避免與那些總是樂於用曲高和寡詮釋學術的人遭遇。我們要做的,恰恰是把在暗室塵封的理論搬入廣場,放置在活生生的社會生活之中。學術應該是透明的,像陽光一樣,照亮大多數人的生活。 通過此書,讀者可以獲得國內外專家學者們的學術成果和新世紀人文、自然科學的動向資訊,領略到國際大師框架嚴謹、大氣磅礴、引人入勝的演講風采。

基本介紹

  • 書名:世紀大講堂:科技卷
  • 出版社:遼寧人民
  • 頁數:339頁
  • ISBN:7205061407
  • 語種:簡體中文
  • 作者:鳳凰衛視
  • 出版日期:2007年1月1日
  • 開本:0開
  • 品牌:遼寧人民出版社
圖書目錄,編輯推薦,文摘,目錄,作者簡介,序言,

圖書目錄

劉長樂 為意外的成功作序——寫在《世紀大講堂》結集出書之日
楊振寧 美與物理
何大一 愛滋病的流行病學
查爾斯·湯斯 雷射的故事
李傑信 火星探測和生命起源
蕭 佐 空間科技與人類文明
李正孝 我眼中的納米世界
吳國盛 百年科技發展的歷史回顧與哲學反思
李曉明 網路與生活的互動
王詩宬 從打結談起
彭朝暉 基因與基因治療
吳文俊 計算機時代的中國數學
程 曜 飛速裂變的時代中看納米科技
梁萬年 疾病病因研究及其預防
薛達元 轉基因生物和食品安全
袁建平 載人航天:拓展人類的生存空間
江曉原 星占學之科學考察
金 力 東亞人群的源流與遺傳結構
聞玉梅 病毒與健康
李凌松 幹細胞研究及其倫問題

編輯推薦

《世紀大講堂:科技卷》由遼寧人民出版社出版。

文摘

我先給大家介紹兩個20世紀的大物理學家,第一位叫做狄拉克,他是英國人,他是1902年出生,1984年去世的。我帶了一張片子,不過我想大家看不清楚的,這是他在1969年從劍橋大學退休了以後到美國去,我們在StonyBrook(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請他訪問,這是當時我的一個喜歡照相的同事給照的,這張相片我覺得照得很好。他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人,很少講話,而你要聽他講話的話,你覺得他的想法跟一般的人都不一樣,關於他的故事非常之多,所以我給大家只講一兩個。
第一個故事,是他有一天在演講,演講完了以後有個學生說:“狄拉克教授,我不懂你剛才講的理論。”於是狄拉克就又解釋了一下,解釋完了以後,那個學生說:“狄拉克教授,你剛才講的這個,跟你以前所講的每一個字都是一樣的。”狄拉克說:“這不稀奇,因為這是最好的講法。”另外一個故事是他在普林斯頓的一個演講,在他演講完了以後,校方說:“狄拉克教授可以回答你們的問題。”有的學生就說:“狄拉克教授,你剛才那個方程式(3),是怎么從方程式(2)演化出來的?”狄拉克不講話,於是介紹他的人等了幾分鐘,就說:狄拉克教授,請你回答他的問題。”狄拉克說:“他只講了一句話,他沒有問問題。”
狄拉克最重要的工作,是在1928年,他寫了一篇文章,這個文章有一個很簡單的方程式,我念這個方程式給大家聽:這是一個非常簡單的方程式,可是這個方程式有巨大的貢獻,它奠定了原子、分子結構的基礎,它解釋了為什麼電子有自旋。自旋的意思就是每一個電子都是像陀螺一樣轉,電子有自旋這個事情不是狄拉克發現的。在那以前幾年,已經有人提出來,電子一定有一個自旋,可是不知道為什麼要有自旋,剛才我所念出來的這個簡單的方程式,當你了解了它的真正的意義以後,你自然而然就知道,電子一定要有一個瞵。而且和這個電子的自旋在一起的是一個磁矩,就是像一個小磁鐵。電子有自旋、有磁鐵這件事情也不是狄拉克發現的,當時已經知道了,可是沒有人知道為什麼要有磁矩,而用剛才所念出來這個方程式就很自然地知道有磁矩,而且這個磁矩可以定量地用這個方程式算出來。而且這個磁矩跟電子軌道行動的關係,也是一個本來猜想到了、可是不懂為什麼會那樣,這個問題也被他的這個方程式所解釋了。你想這樣簡單的一個方程式,把當時困擾大家的三個重要的問題都解決了,這當然震驚了當時物理學界。
這是一個神來之筆,可是這個神來之筆並不這么簡單,就被所有的人都認為是絕對對的,因為它提出了一個新的問題。這個新的問題叫做負能問題,Negative energy。大家知道,通常“能”都是正的,他這個方程式,你去算了一下以後,會得出來一個非常稀奇的現象,說電子有負能。這在當時是不可思議的一件事情,所以很多人懂了他的這個工作的第一步以後,覺得這個東西是妙不可言。可是又覺得這裡頭有非常奇怪的、不能夠了解的、絕對不會對的事情。以後幾年,就有人批評狄拉克,說他這個工作,看起來對,是碰巧,其實是不對的。可是狄拉克堅持,到了1931年,他更進一步說“不但這個負能是應該有的,而且有了這個負能以後,就會發現一個新的,重要的現象”,當時還沒有看見。就是說任何一個電子,都會一個跟它俱來的叫做反粒子,每一個電子都有一個反粒子。這個反粒子跟這個粒子完全一樣,可是它的電荷是相反的,這在當時又是大家所不能接受的。人家說你從來沒有看見過任何一個反粒子,你怎么隨便就講有個反粒子呢?可是過了一年以後,加州理工大學有一個年輕的博士生叫做卡爾·安德森,他在第二年,用雲霧室照出來了一個軌道,這個軌道是一個正電子,就是狄拉克所講的電子的反電子,因為它反粒子,因為它是帶著正電。這一來的話,大家知道狄拉克的這個方程式不但是對,而且完全是對的。他預言出來了一個從前大家不曉得的一個新的現象。
如果你想一想狄拉克,他這個人話講得很少,可是他話的內涵有簡單的、直接的、原始的邏輯性,懂了他的想法以後,你會拍案叫絕。我想了想,用什麼樣子的中國的傳統的話可以描述看了他的文章後的感覺,我想最好是說“秋水文章不染塵”,因為仙的寸音里婆確實是一點渣滓都沒有的,清楚極了。
我曾經想跟我的文史界的朋友介紹一下看了狄拉克的文章後的感受,應該怎樣講呢?最後我發現到了,唐朝的詩人高適,他有一首詩《答侯少府》,上面有這樣兩句性靈出萬象,風骨超常倫”,我覺得這兩句話用來形容狄拉克的風格是最好的。為什麼呢?“性靈出萬象”,這個“萬象”用來描述狄拉克方程式的影響,那是再恰當不過了,它解釋了無數的物理、化學的現象,它是原子、分子結構的最重要的一個方程式。為什麼說“風骨超常倫”呢?這我跟大家大概介紹了一下,在1928年到1932年四年之間,狄拉克不顧當時最有名的幾個物理學家的反對和冷譏熱嘲,這幾個最有名的物理學家,包括尼爾斯·玻爾、海森伯、泡利,他們都在嘲笑狄拉克,說狄拉克想人非非,他做的東西是不對的。可是這個狄拉克是堅持的,所以他確實是“風骨超常倫”。“性靈”呢,“性靈”據我所知道,是由明朝公安派的文學批評家“三袁”最早提出來的,其中袁宏道講他的弟弟袁中道的詩,是“獨抒性靈,不拘格套,非從自己胸臆流出,不肯下筆”,這幾句話拿來形容狄拉克的風格是最恰當不過了。
下面我要給大家介紹另外一個20世紀的大物理學象叫做海森伯。我想很多人會以為海森伯比起狄拉克還要略勝一籌。海森伯是德國人,1901年出生,1976年去世,我也帶了一個海森伯的相片,這是他24歲的時候還沒有做出最重要的工作的時候的相片。2001年12月,是他的100周年生日,要在慕尼黑有一個慶祝活動。
他所做的工作是開始了量子力學的第一步。20世紀物理學最最重要的幾個發展之一就是量子力學。在20世紀以前,物理裡頭的數目、數據都是連續的,你說這個東西的家數是A,這個A是一個連續的,不是跳躍的;可是在20世紀的頭20年,發現到這個跟原子、分子物理不符合,所以後來就產生出來量子的這個觀念。可是量子化這件事是一個非常困難的過程,因為要把從牛頓開始建立起來的物理系統整個改觀,這個革命性的發展不是一天兩天所能做到的,所以20世紀頭25年有種種的紛擾。在50年代,美國一個重要的物理學家叫奧本海默,大家也許曉得,奧本海默非常有名的地方是他在打仗的時候主持了美國的核子彈的製造工作,他是個非常會講話的人,他50年代在英國的一個演講里,描述了上個世紀頭25年物理學的工作氛圍,他說:“那是。一個在實驗室里耐心工作的時代,有許多關鍵性的實驗和大膽的決策,有許多錯誤的嘗試和不成熟的假設。那是一個真摯通訊與匆忙會議的時代,有許多激烈的辯論跟無情的批評,裡面充滿了巧妙的數學性的擋駕方法,對於那些參加者,那是一個創新的時代,從宇宙結構的新認識中,他們得到了激奮,也嘗到了恐懼,這段歷史恐怕永遠不會被完全記錄下來,要寫這段歷史需要有像奧迪帕斯或像克倫威爾那樣的筆力,可是由於涉及的知識距離日常生活是如此遙遠,實在很難想像有任何詩人或史家能勝任。”

目錄

劉長樂 為意外的成功作序——寫在《世紀大講堂》結集出書之日
楊振寧 美與物理
何大一 愛滋病的流行病學
查爾斯·湯斯 雷射的故事
李傑信 火星探測和生命起源
蕭佐 空間科技與人類文明
李正孝 我眼中的納米世界
吳國盛 百年科技發展的歷史回顧與哲學反思
李曉明 網路與生活的互動
王詩宬 從打結談起
彭朝暉 基因與基因治療
吳文俊 計算機時代的中國數學
程曜 飛速裂變的時代中看納米科技
梁萬年 疾病病因研究及其預防
薛達元 轉基因生物和食品安全
袁建平 載人航天:拓展人類的生存空間
江曉原 星占學之科學考察
金力 東亞人群的源流與遺傳結構
聞玉梅 病毒與健康
李凌松 幹細胞研究及其倫問題

作者簡介

鳳凰衛視,前身是衛星電視(即現時的“星空傳媒”)旗下的衛視中文台,於1991年開播。其後,衛星電視被魯伯特·默多克的新聞集團收購,隨即進行改組,並引入劉長樂和陳永棋等人作為投資者。衛視中文台最終於1996年3月31日一分為二分拆為新成立的的鳳凰衛視中文台(對大陸和香港廣播)和之前的衛視中文台(只在台灣地區廣播),並於日後陸續開播了電影台、資訊台、歐洲台、美洲台。該台的主持人和編輯來自中國大陸、香港和台灣。

序言

為意外的成功作序
寫在《世紀大講堂》結集出書之日
鳳凰衛視公司董事局主席劉長樂
當我們決定創辦《世紀大講堂》節目時,在目力所及的範圍內,我們找不到任何範本。也就是說,把學術直接搬上電視螢屏,尚無任何的成功先例。我們只是覺得,讓現實世界了解學術思維,是一件重要的事情。在過去的半個世紀裡,我們多是尊崇實踐大於尊崇理論,而理論指導生活發生的頻率實在太少。我們重視的理論,多是對剛剛發生過的實踐的倉促總結。而每一位走進過大學校門的人都知道,學院派理論絕不僅於此,它是豐富的,多元的,五彩斑斕的,引人入勝的,甚至它們之間也有著類似戲劇性的激烈衝突。假如我們把它搬上電視,至少是一部分讀書人,可以離開書冊之累,躺在舒適的床上,透過現代化電子傳媒,了解深邃的理論世界。
於是,鳳凰衛視同仁經過一番準備,於2001年元月推出《世紀大講堂》欄目。
起初,我們只是覺得,把學術搬上電視,不管有沒有人看,都是一件有功德的事情。由於預見到這樣的節目可能會因為沒有觀眾而失去廣告商關注,最終導致節目自生自滅,於是我們創辦這個欄目之初,多少帶有幾分悲壯。但是我們成功了,這使許多同行:包括許多鳳凰衛視同仁,大吃一驚。
我們的實際觀眾群,也大大突破了原先預想的範疇,吸引了為數眾多的海內外學子和那些具有一定知識積澱,而又時刻關注著國家命運的觀眾。其間,沒有上過大學的人,坐在自己家的沙發上,每個星期六都可以免費享受一次大學教育;正在大學工作或學習的人,可以不經過圖書館的煩瑣手續,輕而易舉地得知其他教授和其他學術領域的動向和觀點;而已經走出大學校門的人,可以舊夢重溫,不出家門,便聽到久違的恩師或新銳學者對國家和改革的諍言。
由於國際大師經常在節目中出現,比如諾貝爾物理獎得主楊振寧先生,《世紀大講堂》顯得大氣滿城。名校名師風采相繼得到公平展示,《世紀大講堂》也就變得內容磅礴,框架嚴密,百家爭鳴。加上主持人遊刃有餘的穿插,化淤節於瞬間,使得如此嚴肅的節目中有了會心的笑和毫不拘謹的交流。所有這些結合在一起,使《世紀大講堂》出人意料地在一個極不起眼兒的非黃金時間,迅速躥升為鳳凰衛視的王牌節目之一。到此為止,這個得到觀眾厚愛的節目,已經播出將近六年時間。所以,我們繼續推出這部實錄書籍,以慰關心我們、鼓勵我們、給我們以好的建議的廣大電視觀眾。在這篇簡短的序言的最後,請允許我代表鳳凰衛視同仁,說一聲“謝謝”。有了大家的關愛,才有了這個電視學術節目出奇制勝的成功。  2007年1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