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辟穀日

世界辟穀日

“世界辟穀日”是盛紫玟先生應對“健康醫療”“糧食危機”“低碳環保”“和平危機”所提出的一項倡議,希望個人、社區、企業和政府在每年12月12日自然辟穀一天,來表明他們對應對“健康醫療”“糧食危機”“低碳環保”“和平危機”行動的支持。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世界辟穀日
  • 節日起源:盛紫玟先生
概述,活動目的,辟穀起源,

概述

在辟穀的同時通過自身調節,修復自己的身體機能,改善自身健康。人類每天在食物的種植、生產、運輸、烹製、消化過程中都有大量二氧化碳排放導致的氣候變化目前已經極大地威脅到地球上人類的生存。公眾只有通過改變全球民眾對於二氧化碳排放的態度,才能減輕這一威脅對世界造成的影響,而盛紫玟先生提出的“世界辟穀日”更好的綜合解決了“健康醫療”“糧食危機”“低碳環保”“和平危機”四個世界性難題。有感於此比如現有出版的《宗源辟穀養生
一書也貴在繼承辟穀這份文化,為健康環境作出一定的貢獻。
宗源辟穀養生宗源辟穀養生

活動目的

“世界辟穀日”的目標是讓個人、家庭和企業儘可能多的參與進來,辟穀(不進食)一天,其最主要目標的不只是簡單的節糧問題,而是如何遏制氣候變暖、如何讓參與的每一個人都受益與活動。“世界辟穀日”旨在讓全球社會民眾了解到人類對食物的需求所給人類健康、環境、氣候、和平帶來的威脅,並讓他們意識到個人及企業的一個小小動作將會給人類健康、環境、氣候、和平帶來怎樣深刻的影響——小小改變就可能成就巨大影響。同時“世界辟穀日”,活動也為出席2009年12月在哥本哈根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化談判的各國領導人提供一個全球性的環境變革,希望各國首腦達成一個新的全球氣候變化協定,取代《京都議定書》。
近來,一些西方政客和學者熱衷於將世界糧食危機歸咎於中國,稱這場危機的主要原因是中國人消費的牛肉越來越多,而生產牛肉需要消耗更多的糧食,更有甚者,將"成百萬中國人、印度人和非洲人生活水平提高"作為糧食價格上漲的重要原因。可悲的是,這種極為荒謬的邏輯也成為一些西方主流媒體的"依據",推波助瀾,狂熱炒作。而辟穀日能讓友善的從多角度去思考和解決這個問題。

辟穀起源

辟穀術起於先秦,大約與行氣術同時。集秦漢前禮儀論著的《大戴禮記·易本命》說:“食肉者勇敢而悍,食谷者智慧而巧,食氣者神明而壽,不食者不死而神。”是為辟穀術最早的理論根據。《淮南子·地形》也有類似的記載。而《人間》還載有實例,如記述春秋時魯國人單豹避世居深山,喝溪水,“不衣絲麻,不食五穀,行年七十,猶有童子之顏色。”是為史籍所載最早之辟穀實踐者。1973年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帛書中有《去(卻)穀食氣篇》,則是現存漢前辟穀服氣術最早的著作。有云:“去(卻)谷者食石韋。……首重、足輕、體軫,則昫(呴)炊(吹)之,視利止。”意謂初行辟穀時往往產生頭重腳輕四肢乏力的飢餓現象,須用“吹呴”食氣法加以克服。這裡將辟穀與行氣聯在一起,和《莊子·刻意》將行氣與導引聯在一起一樣,似皆表明此三術在先秦時最初存在的狀態,即表明它們之出現是大體同時的。
道教創立後,承襲此術,修習辟穀者,代不乏人。《漢武帝外傳》載,東漢方士王真“斷谷二百餘年(當為“日”之誤——引者注),肉色光美,徐行及馬,力兼數人”。《後漢書·方術傳》載:“(郝)孟節能含棗核、不食,可至五年十年。”曹植《辯道論》載郗儉善辟穀事,謂曾“躬與之寢處”以試之,“絕谷百日,……行步起居自若也”。曹操招致的方士群中,甘始、左慈、封君達、魯女生等皆行辟穀術。東晉道士葛洪反對單行辟穀可致仙的觀點(主張擇仙術之善者而兼習之,尤其必修金丹),認為單行辟穀可成仙是行氣家“一家之偏說”,但並不懷疑辟穀術的健身延年效果。他在《抱朴子內篇·雜應》中說:“餘數見辟穀人三年二年者多,皆身輕色好。”並舉出具體例子以證之:三國吳道士石春,在行氣為人治病時,常一月或百日不食,吳景帝聞而疑之,“乃召取鏁閉,令人備守之。春但求三二升水,如此一年余,春顏色更鮮悅,氣力如故。”又“有馮生者,但單吞氣,辟穀已三年,觀其步陟登山,擔一斛許重,終日不倦。”《魏書·釋老志》載,北魏道士寇謙之託言太上老君授以導引辟穀口訣,弟子十餘人皆得其術。又謂東萊道士王道翼隱居韓信山,辟穀四十餘年。《雲笈七籤》卷五載,孫游岳“茹術卻粒,服谷仙丸六十七年,顏彩輕潤,精爽秀潔。”《南史·隱逸傳》載,南嶽道士鄧郁“辟穀三十餘載,唯以澗水服雲母屑,日夜誦大洞經。”陶弘景“善辟穀導引之法,自隱處四十許年,年逾八十而有壯容”。《北史·隱逸傳》稱陳道士徐則“絕粒養性,所資唯松術而已,雖隆冬冱寒,不服棉絮”。《舊唐書·隱逸傳》載,唐道士潘師正居嵩山二十餘年,“但服松葉飲水而已”。其徒司馬承禎亦傳其辟穀導引服餌之術。《宋史·隱逸傳》載,宋初道士陳摶居武當山九室岩,“服氣辟穀歷二十餘年,但日飲酒數杯”。《宋史·方技傳》載,趙自然辟穀“不食,神氣清爽,每聞火食氣即嘔,唯生果,清泉而已”。柴通玄“年百餘歲,善辟穀長嘯,唯飲酒。”史籍、道書所載,不勝枚舉。可知從漢至宋,辟穀術在道教內一直十分流行。
世界辟穀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