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糧食節

世界糧食節

1979年11月,第20屆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大會決定將1981年10月16日確定為首屆世界糧食日,以後每年的這一天都作為“世界糧食日”在該組織各成員國舉行相關活動,以喚起世界對發展糧食和農業生產的高度重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世界糧食日
  • 英文名:world food day
  • 節日時間:1981年10月16日
  • 節日起源:1979年11月
  • 節日意義:“Food for All——人皆有食”
  • 設立機構: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
糧食節簡介,起源,糧食調查,舉辦糧食日,相關主題,

糧食節簡介

“Food for All——人皆有食”,這是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的夢想,也是全球每一個公民的夢想。正因為如此,才有了“WORLD FOOD DAY——世界糧食日”,才有了“TeleFood——電視糧食集資”。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成立於1945年10月16日,1946年12月成為聯合國專門機構。到1997年,有成員174個國家和地區。其宗旨是:“改進糧農產品的生產和分配效率”,“改善農村人口狀況”,“幫助發展世界經濟和人民免於飢餓”。大會為最高權利機構,每兩年開一次會。該組織的出版物為《農業經濟與統計月報》。
世界糧食節

起源

1979年11月,第20屆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大會決定將1981年10月16日確定為首屆世界糧食日。以後每年的這一天都作為“世界糧食日”在該組織各成員國舉行相關活動,以喚起世界對發展糧食和農業生產的高度重視。世界上究竟有多少人在挨餓?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自創立以來,不定期地進行了5次“世界糧食調查”。從這些調查的數據得出的結論是:飢餓不但沒有消除,反而在不斷擴大。
世界糧食節世界糧食節

糧食調查

1946年的“第一次世界糧食調查”,以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的1935-1939年的70個國家(占世界總人口的90%)為對象,按“每天平均攝取熱量低於2250卡界定營養不良,得出的結論是:世界人口的大約半數處於營養不良狀態。
1952年的“第二次世界糧食調查”,以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的1946-1948年的70個國家為對象,所得出的結論是:總的營養水平比戰前降低,除北美、歐洲、大洋洲外的所有地區均未達到基準水平。
1963年的“第三次世界糧食調查”,以1957-1959年的80個國家為對象,得出的結論是:開發中國家60%的人口處於營養不良狀態。
1977 年的“第四次世界糧食調查”統計分析了1972-1974年的數據,調查範圍擴大到162個國家。結論是全世界有4.55億人處於營養不良狀態,開發中國家人口的1/4都屬於這個範圍,尤其是兒童和婦女的營養不良更加嚴重。從世界性糧食情況惡化的角度來看,這無疑是一個警告。
1986年的第五次世界糧食調查的結果是:112個開發中國家(中國等社會主義國家除外)1979-1981年有3.35-4.49億人口處於營養不良狀態。聯合國人口活動基金組織80年代初宣稱,當時世界穀物產量可以養活60億人口。但就在同一時期 ,全世界人口只有45億左右,可是卻有4.5億人挨餓。
1995年,世界人口增長到57 億,挨餓人口數字增加到10億。
1972年,由於連續兩年氣候異常造成的世界性糧食歉收,加上前蘇聯大量搶購穀物,出現了世界性糧食危機,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於1973年和1974年,相繼召開了第一次和第二次糧食會議,以喚起世界、特別是第三世界注意糧食及農業生產問題。但是,問題並沒有得到解決,世界糧食形勢反而更趨嚴重。據當時預測,在80年代世界糧食仍將趨向短缺。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大會關於世界糧食日的決議,正是在世界糧食供求矛盾日趨尖銳的背景下作出的。

舉辦糧食日

10月16日是世界糧食日,恰逢全國愛糧節糧宣傳周,當天,中國多地圍繞糧食安全、消除貧困、厲行節約等主題舉行了豐富多彩的活動。
由中國農業部、國家糧食局、聯合國糧農組織和山東省政府共同主辦的2012世界糧食日和全國愛糧節糧宣傳周主會場活動16日在山東濟南舉行。在其中的燭光守夜活動中,來自濟南市的300多名代表共同點燃蠟燭,為全世界9億多飢餓人口守夜祈福。
國家糧食局借鑑國際上的一些做法,首次在全國廣大糧食幹部職工中發起倡議,倡導自願參加“紀念世界糧食日、飢餓二十四小時”飢餓體驗活動,以更好地警醒世人“豐年不忘災年,增產不忘節約,消費不能浪費”。
過去十年間,中國糧食生產不僅實現了半個世紀以來的首次“八連增”,而且首次站上了11000億斤的新台階。但對於這個擁有超過13億人口的國家,糧食絕不是取之不盡的。尤其是在當前全球糧食供應緊張,價格居高不下的情況下,中國國內糧食產後損失及消費環節損失現象不容忽視。
在寧夏銀川光明廣場的分會場,寧夏糧食部門在向市民發放節糧愛糧宣傳手冊、講解糧食安全知識的同時,還特別邀請了10多家知名的米麵糧油企業,設立糧食產品展示平台,向市民展示多年來糧食產業的發展成就,宣傳“粒粒皆辛苦”的糧食生產過程。
貴州是中國唯一沒有平原支撐且生態環境十分脆弱的典型喀斯特山區省,隨著水利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農業科技進一步推廣和普及,“地無三里平”的貴州糧食總產量實現了“三級跳”,穩定在1100萬噸。
在中國耕地面積最大、產糧最多的省份黑龍江,通過土地規模化整治,靠內涵發展,近5年新增耕地83萬畝,年均增加糧食產能35億斤,新增耕地率居全國第一,已連續11年實現耕地占補平衡。

相關主題

2000年 沒有飢餓的千年
2001年 消除飢餓,減少貧困
2002年 水:糧食安全之源
2003年 關注我們未來的氣候
2004年 生物多樣性促進糧食安全
2005年 農業與跨文化對話
2006年 投資農業促進糧食安全以惠及全世界
2007年 食物權
2008年 世界糧食安全:氣候變化和生物能源的挑戰
2009年 應對危機,實現糧食安全
2010年 團結起來,戰勝飢餓
2011年
糧食價格 – 走出危機走向穩定
2011年10月16日是世界糧食日第31個紀念日,世界糧食日主題是“糧食價格走出危機實現穩定。”各地現已立足國情和省情,開展形勢多樣的節約糧食、反食品浪費和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宣傳教育。我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也是糧食生產和糧食消費大國,糧食的安全狀況,關係著人民生活的保障,關係著社會的穩定,關係著國家的建設和發展。黨和政府歷來高度重視農業和糧食生產,一直把加強農業基礎地位、穩定和提高糧食生產能力作為發展國民經濟的頭等大事來抓。半個多世紀以來,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為解決人民生活必須的糧食供應做了長期的、艱苦的努力,用占世界7%左右的耕地,養育了占世界22%的人口,這一舉世矚目的成就,是對人類社會的巨大貢獻。
2012年
2012年10月16日是第32個世界糧食日,國家糧食局在濟南市啟動2012世界糧食日、全國愛糧節糧宣傳周活動暨聯合國糧農組織駐華代表處成立30周年慶典活動。
本屆世界糧食日活動以“辦好合作社 糧食安全添保障”為主題。活動期間,國家糧食局除了在濟南舉行節約糧食公益展覽等活動外,還在北京廈門鄭州等地開展“中小學生愛糧節糧徵文”、“愛糧節糧展覽展示”等多種活動。
2013年
2013年發展可持續糧食系統,保障糧食安全和營養。
2014年
2014年家庭農業:供養世界,關愛地球。
2015年
2015年主題是“社會保護與農業:打破農村貧困惡性循環”,旨在呼籲各國加大對農村貧困家庭提供社會保障的力度。
2016年
2016年世界糧食日的主題是:“氣候在變化,糧食和農業也在變化”。2016年全國愛糧節糧宣傳周的主題是:“積極應對氣候變化,促進糧食減損增效”。
2017年
2017年主題是“改變移民未來,投資糧食安全,促進農村發展”。2017年全國愛糧節糧宣傳周的主題是“愛糧節糧保全全,優糧優價促增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