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三大建築體系

世界三大建築體系

古代世界的建築因著文化背景的不同,曾經有過大約七個獨立體系,其中有的或早已中斷,或流傳不廣,成就和影響也就相對有限,如古埃及、古代西亞、古代印度和古代美洲建築等,只有中國建築、歐洲建築、伊斯蘭建築被認為是世界三大建築體系,又以中國建築和歐洲建築延續時代最長,流域最廣,成就也就更為輝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世界三大建築體系
  • 簡介:古代世界建築因著文化背景的不同
  • 中國:中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
  • 伊斯蘭:伊斯蘭建築,西方稱薩拉森建築
中國,伊斯蘭,歐洲,古羅馬建築,羅曼建築,哥德式建築,文藝復興建築,巴洛克建築,

中國

中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有著悠久的歷史,勞動人民用自己的血汗和智慧創造了輝煌的中國建築文明。中國的古建築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體系最完整的建築體系,從單體建築到院落組合、城市規劃、園林布置等在世界建築史中都處於領先地位,中國建築獨一無二地體現了的“天人合一”的建築思想。故宮是中國建築的代表作品,它又稱紫禁城,是明、清兩代的皇宮。

伊斯蘭

伊斯蘭建築,西方稱薩拉森建築。它包括清真寺、伊斯蘭學府、哈里發宮殿、陵墓以及各種公共設施、居民住宅等,是世界建築藝術和伊斯蘭文化的組成部分。它同歐洲建築、中國建築並稱世界三大建築體系。伊斯蘭建築以阿拉伯民族傳統的建築形式為基礎,借鑑、吸收了兩河流域、庇里牛斯半島以及世界各地、各民族的建築藝術精華,以其獨特的風格和多樣的造型,創造了一大批具有歷史意義和藝術價值的建築物。

歐洲

古羅馬建築

古羅馬人沿襲亞平寧半島上伊特魯里亞人的建築技術,繼承古希臘成就,在公元1-3世紀達到西方 古代建築極盛高峰。大型建築物風格雄渾凝重,構圖和諧統一,形式多樣。有些建築物內部空間藝術處理的重要性超過了外部體形。最有意義的是創造出柱式同拱券的組合,如券柱式和連續券,既作結構,又作裝飾。

羅曼建築

又譯作羅馬風,原意為羅馬建築風格的建築,是10-12世紀歐洲基督教流行地區的一種建築風格。羅曼建築風格多見於修道院和教堂,承襲初期基督教建築。
典型特徵是:牆體巨大而厚實,牆面用連列小券,門宙洞口用同心多層小圓券,以減少沉重感。西面有一兩座鐘樓,有時拉丁十字交點和橫廳上也有鐘樓。中廳大小柱有韻律地交替布置。視窗窄小,在較大的內部空間造成陰暗神秘氣氛。樸素的中廳與華麗的聖壇形成對比,中廳與側廊較大的空間變化打破了古典建築的均衡感。

哥德式建築

11世紀下半葉,哥德式建築首先在法國興起,13-15世紀流行於歐洲的一種建築風格。
建築尖聳入雲,沖天而出,猶如王者的冠冕,傲視著冥冥眾生。
哥德式教堂的結構體系由石頭的骨架券和飛扶壁組成,有大面積的彩色玻璃窗則是它的另一特色。

文藝復興建築

繼哥德式建築之後出現,15世紀產生於義大利,後傳播到歐洲其他地區,形成帶有各自特點的各國文藝復興建築。
最明顯的特徵是揚棄中世紀時期的哥德式建築風格,而在宗教和世俗建築上重新採用古希臘羅馬時期的柱式構圖要素。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築師和藝術家們認為這種古典建築,特別是古典柱式構圖體現著和諧與理性,並且同人體美有相通之處。

巴洛克建築

是17~18世紀在義大利文藝復興建築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其特點是外形自由,追求動感,喜好使用富麗的裝飾、雕刻和強烈的色彩,常用穿插的曲面和橢圓形空間來表現自由的思想和營造神秘的氣氛。
巴洛克的原意是奇異古怪。這種風格在反對僵化的古形式,追求自由奔放的格調和表達世俗情趣等方面起了重要作用,對城市廣場、園林藝術以至文學藝術等部門都產生過影響。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