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願文面的女人

不願文面的女人

《不願文面的女人》讀來引人入勝,它寫的是鮮為人知的獨龍族人的生活,作品筆調清新流利,把引人入勝的傳奇性情節與邊地現實生活結合起來,使讀者充分地了解到祖國大家庭中的一員——獨龍族那種正直、堅強、善良、勤勞的民族性格的光彩。

基本介紹

  • 書名:不願文面的女人
  • 出版社:文匯出版社
  • 頁數:212頁
  • 開本:32
  • 定價:28.00
  • 作者:張昆華
  • 出版日期:2013年7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49609246 
  • 品牌:上海文匯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專業推薦,媒體推薦,名人推薦,圖書目錄,後記,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不願文面的女人》是反映雲南邊疆人數最少的獨龍族生活的第一部小說。張昆華同志的創作是以小說而聞名於世的,特別是以描寫雲南邊疆民族特色的小說而著稱。

作者簡介

張昆華,祖籍鎮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縣按板井,1936年出生於昆明。曾任《邊疆文藝》副主編、雲南省作家協會副主席,現為中國作家協會全國委員會名譽委員、國家一級作家。已在國內外出版小說、散文、詩歌等著作32本,小說《藍色象鼻湖》、《雙眼井之戀》、散文《杜鵑醉魚》、《夢回雲杉坪》等獲國家級獎;散文《冰心的木香花》在台灣獲獎;小說《炊煙》、《秘密使命》;散文集《多情的遠山》、《漂泊的家園》、《雲南的雲》;詩歌《骨肉之情》等獲省級獎;並有詩歌、小說、散文被澤成英、法、孟加拉、巴基斯坦、朝鮮等外文發表出版。《白浪鴿》、《雲雀為誰歌唱》獲冰心兒童圖書獎。

專業推薦

媒體推薦

首次展現了亞洲唯一的民族奇俗一一給女人文面,留下永遠抹不掉的黑色花紋這個驚心動魄的全過程。首次在文藝作品中描繪了中國人數最少的民族之一一一獨龍族人原始、荒蠻、古樸而奔放的生活和民族文化。
——《中國電影周報》
在表現一對不同民族青年男女生死戀情的題材上,力圖以現代人的目光審視一個古老民族文面的歷史。在當今純真愛情被某些人的功利物慾糾纏得無處容身的時候,吟唱出了一曲悲壯的生命之歌。
——著名電影導演、編劇謝洪

名人推薦

在表現一對不同民族青年男女生死戀情的題材上,力圖以現代人的目光審視一個古老民族文面的歷史。在當今純真愛情被某些人的功利物慾糾纏得無處容身的時候,吟唱出了一曲悲壯的生命之歌。
——著名電影導演、編劇 謝洪

圖書目錄

一、泉水
二、文面
三、雨夜
四、翻山
五、雪花
六、鏡子
七、驛站
八、林中
九、火塘
十、思緒
十一、木刻
十二、狩獵
十三、提親
十四、出走
十五、胸懷
十六、巢居
十七、阿媽
十八、逼婚
十九、墓前
二十、擁抱
後記
附錄一:張昆華出版作品要目
附錄二:張昆華獲獎作品要目

後記

《不願文面的女人》是反映雲南邊疆人數最少的獨龍族生活的第一部小說。《當代》雜誌於1986年6月首次刊發。中國文聯出版公司於1987年6月出版的包括《給我海闊天空》、《女人谷》在內的中篇小說集便以《不願文面的女人》為書名;書前有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評論家、散文家馮牧寫的序言——《文學應當給生活以報償》。出版後因受讀者歡迎而暢銷,便於次年即1988年6月再版發行。其影響跨越海峽兩岸,台灣殿堂出版社於1991年3月在台北出版繁體字《不願文面的女人》單行本,仍以馮牧原序作為前言。此後,小說引起電影界關注,峨眉電影製片廠於1993年7月將其改編拍攝為故事片《獨龍文面女》在海內外放映發行。當時由中央廣播電影電視部電影局主辦、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編輯出版的《中國電影周報》,在1993年7月22日專刊中,以大標題“亞洲唯一的古老奇俗,原始神秘的氏族世界;震撼心靈的曲折愛情,荒蠻勁猛的戰爭場面”作了評論:“……首次展現了亞洲唯一的民族奇俗——給女人文面,留下永遠抹不掉的黑色花文這個驚心動魄的全過程。首次在中國銀幕上描繪了人數最少的民族之一:獨龍族人的原始、荒蠻、古樸而奔放的生活和民族文化。”電影導演謝洪說:“在表現一對不同民族青年男女生死戀情的題材上,力圖以現代人的目光審視一個古老民族文面的歷史。在當今純真愛情被某些人的功利物慾糾纏得無法容身的時候,吟唱一曲悲壯的生命之歌。”電影連續數年上座放映,受到觀眾廣泛喜愛並取得了較高的票房價值。直到五年後的1998年9月26日,中央電視台第六套節目電影頻道的黃金時段22時35分再次重播。
根據上述情況,雲南省作家協會在上報中國作家協會推薦《不願文面的女人》時,寫了如下評語: 張昆華同志是位多產的作家,已出版專著多部,現任我省作協副主席。
張昆華同志的創作是以小說而聞名於世的,特別是以描寫雲南邊疆民族特色的小說而著稱。《不願文面的女人》讀來引人入勝,它寫的是鮮為人知的獨龍族人的生活,作品筆調清新流利,把引人入勝的傳奇性情節與邊地現實生活結合起來,使讀者充分地了解到祖國大家庭中的一員——獨龍族那種正直、堅強、善良、勤勞的民族性格的光彩。小說現已拍成電影(峨眉電影製片廠攝製),並受到各方面的好評。該小說由台灣殿堂出版社出版,是雲南近年創作中比較好的一部作品,特推薦。
《不願文面的女人》在《當代》雜誌發表23年後,經過歲月的淘洗與讀者的考驗而久立文壇,被稱為經典作品,入選中國作家協會編的《新中國成立60周年少數民族文學作品選·中篇小說卷》,由作家出版社於2009年12月出版。
由於《不願文面的女人》的創作、發表、出版以及改編成電影等方面的成就和影響,我在雲南邊防武警總隊組織的“八千裡邊防採風”的一次會上,被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縣長巴國興(獨龍族人)授予“獨龍族榮譽族員”稱號。那時,我身在貢山縣城,背靠滔滔怒江和巍巍碧羅雪山,面對頂天立地的高黎貢山,不禁想起山脊群峰那邊的獨龍江,想起生活在江邊的獨龍族民眾,想起我在那裡與他們初識相交的那些珍貴日子裡的那些難忘的往事……
那是1974年8月盛夏,怒江正值雨季,全國仍處於文化大革命的浩劫之中。運動中被趕下台的中國作家協會領導馮牧原是我們雲南部隊的文化部部長,為了躲避文革批鬥的災難,他從北京來到雲南。由於軍隊中的許多老領導是他當年的老戰友,便使他有條件悄悄地深入邊防部隊,正大光明地去體驗生活。我曾經多次陪同馮牧——我們仍習慣地稱他為馮部長——前往他想去的各部隊駐守的邊疆民族地區進行訪問。當時擔任怒江軍分區司令員的劉國棟便是其中之一。在劉司令員的安排下,我們乘坐軍用吉普車從州府所在地六庫出發,沿怒江而上到達貢山縣城。經過兩天準備,我們由獨立營教導員王月堂帶領幾名戰士陪同護送,步行三天,從高黎貢山東麓翻越東哨房雪山埡口到達西麓谷底,來到駐守在獨龍江邊巴坡的邊防連隊;幾天后又沿江而下,去到中緬邊界馬庫前哨排駐地;在邊防戰士幫助下深人獨龍族民眾中、村寨里進行訪問……
如果沒有這次艱辛但卻難得的獨龍江之旅,我怎能寫得出《不願文面的女人》呢?因此,當年中國文聯出版公司決定出版那本中篇小說集時,我理所當然地請我軍隊時的領導和恩師馮牧作序。他也欣然應允,在1986年12月14日寫下的題為《文學應當給生活以報償》的序言中這樣寫道:
有好幾位生長在雲南邊境地區的青年作家(現在該說是中年作家了),同我保持著恆久的真誠的友誼關係。我在下面將要談到反映雲南生活的一本新書——中篇小說集《不願文面的女人》的作者張昆華同志,就是其中的一個。昆華是一個從少年時代在邊防連隊當戰士,每天都要站崗、放哨、巡邏的那個時期起,便愛上了文學,並且矢志要終生從事文學事業的“土生土長”的作家。他開始寫詩、寫散文,從事部隊創作組織和報紙編輯工作,後來又從事小說創作,由於他的勤奮努力,十多年來,已經出版了包括長、中、短篇小說、兒童文學、詩歌和散文的十多部作品了。收集在《不願文面的女人》一書中的三部中篇小說,是他近年來的新作。據我看來,這些作品,除了保持了他所刻意追求的富有雲南邊疆生活色彩,又筆調清新流利,力求使引人入勝的傳奇性情節同對邊地現實生活的真實樸素的描繪結合起來這樣一些特點以外,這位始終對於邊疆人民懷有熾熱感情的精力旺盛的作者,正在勤勤懇懇、踏踏實實地在自己所選定的文學領域中繼續前進和攀登。可以看得出來,他在寫作的時刻,目光時時都在關注著他的讀者,他不願意輕率地趨時騖新,而努力用流暢如話的文字使他深愛的邊疆生活以本來面貌展現在儘可能廣泛的讀者面前。我認為,根據我對昆華的生活經歷和藝術實踐的理解,他為自己所選擇的創作道路是正確的,理應如此的。他常不滿足於自己的作品,把自己的創作過程稱之為“慢慢地萌芽”。同時卻始終如一地依靠他所熟知和摯愛的生活,依靠現實主義的精神和方法,來努力體現和反映他所熱愛的雲南邊疆各族人民的歷史和現實生活中美好的山河,美好的心靈,美好的風情。他也逐漸自覺地體驗到:生活中的美好和詩情,常常是在複雜曲折的矛盾和嚴酷的鬥爭中才會閃現出獨特的絢麗火花。捕捉和把握這種只有在邊地兄弟民族生活變革進程之中才會呈現的矛盾衝突的火花,對於一位漢族作家來說,具有相當大的難度;但看來昆華越來越理解到他所要攀越的困難和險阻需要極大的堅韌和頑強的求索精神,並且為此在進行勤懇的耕耘勞作。他決心用文學創作對於哺育自己成長的生活給予力所能及的報償,卻又不願意追隨那種走“捷徑”的流行做法:用貌似深奧、實則蕪雜的外衣來掩蓋自己,藉以達到駭世驚俗,甚至拒絕普通讀者的結果。他寧可以平實淺顯的語言來表達自己對生活的理解和感受,用講故事的手段(而不用堆砌一大堆令人莫測高深的哲學概念的語言來挑動讀者的好奇心的辦法)來告訴人們,在我們遙遠邊疆地區的許多兄弟民族地帶,人們是在怎樣一種壯美而又艱難的環境中,在進行著同自然、同形形色色的阻礙歷史進步的力量的艱苦鬥爭,而在那些保持著古老、落後甚至帶有原始跡印的生活習俗的人們的心靈中,又蘊蓄著多么令人讚美和欽敬的人情和人性之美。
《不願文面的女人》得以出版,以新的面目與讀者見面,我這個當年寫作這部小說時的“中年作家”,不覺如今已是77歲的“老年作家”了。我在內心感到十分欣慰的同時,還要由衷地感謝文匯出版社張衍、張濤以及詩人、散文家黃立新給予的真誠、熱情的幫助,是他們使我實現了“舊作經典成新書”的又一個文學美夢。
張昆華
2013年5月25日於昆明初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