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雙鄉

下雙鄉

下雙鎮位於涼州區北部,鄉域面積2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20820畝。旁邊依靠白塔河,東部為騰格里沙漠邊緣,北接民勤縣,南部為大柳鄉。轄7個行政村,即蓄水、沙河、漲泗、南水、下雙、沙河、於家灣村,下設59個村民小組,總人口11031人。鄉政府駐下雙村。有中國小8所,在校學生2425人;有衛生院1所。2015年,甘肅省民政廳批覆同意撤銷下雙鄉,設立下雙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下雙鎮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中國甘肅省武威市
  • 下轄地區:7個行政村
  • 電話區號:0935
  • 郵政區碼:733000
  • 地理位置:涼州區北部
  • 面積:23平方公里
  • 人口:11031人
  • 氣候條件:大陸溫帶乾旱半乾旱氣候區
  • 車牌代碼:甘·H
地理地貌,自然環境,行政區劃,地域特色,發展思路,經濟概要,社會事業,人民生活,

地理地貌

下雙鎮地處武威城北武民公路十八公里處,東靠騰格里沙漠,西連石羊河,南鄰大柳鄉,北與九墩鄉接壤。東西長十六公里,南北寬十公里,鄉域面積約7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20820畝,白塔河貫穿全鄉,屬井泉灌區。
下雙廟下雙廟

自然環境

下雙鎮屬大陸溫帶乾旱半乾旱氣候區,具有乾旱少雨, 日照充足,晝夜溫差大的特點。年平均氣溫7.9℃,無霜期158—173天,年平均降水量161毫米,蒸發量2020毫米,年光熱總輻射量139.05千卡/平方厘米,年日照時數2968小時,主要的災害性天氣有乾旱、大風、沙塵暴、乾熱風、、冰雹、暴雨、霜凍等,連陰雨天氣主要集中在7、8、9三個月,7-9三個月的年平均降雨量104毫米,占全年降雨量的65%以上。

行政區劃

下雙鎮行政區劃屢有變化,新中國成立後屬白塔區管轄。1952年10月,屬十六區公所管轄。1955年7月,十六區公所改稱下雙區公所。11月,區鄉合併時,將南水、河水、小泉3個鄉合併為下雙鄉。1956年1月,撤區並鄉時,將原王城、沙堵、河水、南水、漲泗、沙河6個鄉合併為下雙鄉,駐地下雙寨。1958年10月人民公社化時將原九墩、羊下壩2個鄉與下雙鄉合併成下雙人民公社。1961年5月體制改革時劃小公社範圍,將原下雙公社劃分為下雙、九墩、羊下壩3個人民公社。1964年12月,屬金羊區公所管轄。1986年1月,在農村進行的撤區並鄉建鎮工作中,組建了下雙鄉。2001年,撤地設市後,改稱涼州區下雙鄉。2015年,甘肅省民政廳批覆同意撤銷下雙鄉,設立下雙鎮。下雙鎮現轄7個行政村,即:蓄水、沙河、漲泗、南水、河水、下雙、於家灣村,下設59個村民小組。據2007年年末統計,全鄉總人口11305人,2822戶。

地域特色

下雙鎮因駐地有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明代建築下雙大廟而得名。歷史上,這塊風水寶地就被譽為“天寶物華,人傑地靈的小涼州”。武下路、武民路橫穿境內,交通便利;程控電話、移動通信暢通。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歷屆鄉黨委、政府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勵精圖治,搶抓機遇,團結帶領全鄉人民全力發展經濟,一九九七年成為武威地區實現小康的鄉鎮。一九九七年以來,連年被評為經濟工作先進鄉鎮。

發展思路

東擴展、西開發、強支柱、樹特色、活流通、求發展
1、下雙品牌辣椒享有較高市場知名度和競爭力,種植面積達4500畝,以品牌辣椒、日光溫室蔬菜為主的蔬菜業已成為富民強鄉的支柱產業,蔬菜產業收入占農民人均純收入的25%。
2、下雙地勢平坦,光、熱、水資源豐富,民眾有多年制種的傳統,制種經驗豐富,品質好,玉米、瓜菜制種支柱產業初步形成。
3、規模養殖日益壯大。下雙東靠沙漠,地勢寬廣,有發展飼草養牛、養羊的有利條件,“小規模,大群體”養殖格局逐漸形成。有規模養殖戶1076戶,養殖戶占總戶數的38%。
4、旅遊資源豐富。下雙境內有下雙大廟、西沙灘漢墓群、蓄水瓦罐灘遺址、東沙窩漢長城等四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和市級保護文物單位沙河魁星閣,輻射中泰葡萄園、度假村和於家灣度假休閒區,融大漠風光、文物考古、旅遊觀光、休閒娛樂為一體的旅遊產業逐漸成為我鄉的又一支柱產業。
下雙鎮經濟發展的基本思路是:以市場為導向,以發展特色優勢產業為重點,以農民增收、企業增 、財政增稅為目標,突出發展蔬菜、畜牧、制種等支柱產業,加大勞務輸出力度,積極發展二、三產業,推動全鄉經濟建設和社會各事業全面發展。

經濟概要

2007年完成國民生產總值1.23億元,比上年增長8.9%,其中第一產業7605萬元,增長8.5%;第二產業1640萬元,增長7.8%;第三產業3055萬元,增長9.5%。實現農民人均純收入4311元。完成財政收入529.2萬元,其中:一般預算收入完成0.6萬元,區財政補助收入完成528.6萬元。一直以來,鄉黨委、政府立足區域特色,大力發展蔬菜、制種、畜牧三大產業,努力增加農民收入。
農業經濟。2007年,全鄉認真落實中央各項惠農政策,極大地調動了農民生產積極性。2007年,完成農業總產值7605萬元,實現農業增加值646萬元。其中:種植業增加值432萬元,同比增長8.5%;牧業增加值214萬元,同比增長8.8%。全鄉肉牛存欄達7000頭,比上年增長8.5%;羊存欄達13500隻,比上年增長8%;豬存欄9500口,比上年增長7.5%;肉類總產量1286噸,比上年增長7.5%。
工業經濟。2007年全鄉工業經濟繼續保持良好增長勢頭。全年完成工業總產值560萬元,增長7.5萬元;實現工業增加值31萬元。
第三產業。2007年新增個體工商戶52戶,從業人員350人。
下雙鄉

社會事業

1、科技。農業科技新技術、新品種、新成果得到普及推廣套用,在日光溫室為主的蔬菜產業中大力推廣新材料,實現了溫室結構的最佳化升級和更新換代,廣泛套用土壤改良培肥技術,推行農業標準化生產。畜牧養殖業中,推廣品種改良、暖棚養畜、人工授精、科學防疫等新技術。全鄉形成了鄉有站、村有員、組有科技示範戶的三級農技推廣網路。鄉、村兩級共有農業技術人員5人,其中中職2人,此外,還培養了一大批“土專家”、“田秀才”,農業科技入戶率達100%,農民的科技意識和技術水平較高。
2、教育。我鄉現有中學1所,國小7所,幼稚園7所,在校學生1383人,教職工117人。按文化程度分,本科學歷26人,大專學歷61人,中專學歷10人,中專以下學歷20人。按教師職稱分,中學高級教師2人,中學一級教師18人,中學二級教師22人,國小高級教師28人,國小一級教師47人。
3、文化。鄉宣傳文化站的作用得到充分發揮,文化娛樂設施得到進一步改善,已建成7個村級文化活動室。有線電視覆蓋面逐步擴大,已安裝有線電視用戶1400戶,電視覆蓋率達到100%。
4、衛生。全鄉有衛生院1所,床位12張,醫務人員13人,大專3人,中專8人,高中2人;中級職稱1人,初級職稱7人,工人2人。村級衛生所7個,已創建標準化村級衛生所1個。鄉上成立了環衛所,各村按照村民“一事一議”籌資辦法,解決了環境衛生整治費用,健全完善了管理制度,建立起了環境衛生整治長效機制。
5、體育。積極開展民眾性體育競賽活動,現有籃球場9處,桌球室8個,實施體育鍛鍊標準的學校8所,達標率 100%。

人民生活

農民收入增長加快,生活水平逐步提高。2007年全鄉農民人均純收入4311元,淨增340元。村民居住條件得到改善,完成住宅改造戶265戶,新建高標準住宅示範點2處。修建蓄水
下雙鄉
村村級道路4公里,固定電話入戶率達到90%。
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事業協調發展。發放救災救濟款9330元,11月份又為59戶特困戶交納新農合參合基金2060元。全鄉48戶五保戶,鄉上為43位分散供養五保戶每人落實了1300元的生活費,集中供養的5位五保戶在敬老院生活,鄉政府統一解決其吃、穿、住、用、醫等所需全部費用,2007年總計開支11000餘元。全年總計發放定期定量補助25440元,發放現役軍人優待金55404元,發放烈軍屬撫恤金9250元,發放特困軍人救助金5000元,發放低保資金6375元。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農民10723人,參合率達95.1%.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