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涇縣陵陽溪至澀灘

《下涇縣陵陽溪至澀灘》是唐代詩人李白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詩。詩人抓住陵陽溪至澀灘一段江水湍急、怪石峻立的特點,勾勒出了一幅舟行險灘的圖象:前四句摹聲狀物極力渲染自然景物的險惡氣氛,作為畫面的背景,強而有力地烘託了畫面主體部分的誇張描寫。末兩句對於漁人舟子撐篙行船艱苦萬分的誇張描寫,又進一步點染了江灘的險惡。畫面上,這種背景與主體的相互映襯,突出了全詩的主題,集中地襯托出漁夫和船工勞動的艱辛、“撐折萬張篙”、不畏險阻、百折不撓的鬥爭精神。

基本介紹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下涇縣陵陽溪至澀灘1
澀灘鳴嘈嘈,兩山足猿猱2
白波若卷雪,側足不容舠3
漁子與舟人4,撐折萬張篙5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1. 涇縣:在今安徽省涇縣。陵陽溪:即今安徽省涇縣西舒溪。澀灘:在今浸縣西九十五里。《明·一統志》載:“澀灘在涇縣西九十五里。怪石峻立,如虎伏龍盤。”
  2. 足:多。猿猱(náo):即猿猴。猱,猿類,善攀折。
  3. 足:通“石”,意指巨石。不容舠:《詩經·衛風·河廣》“誰謂河廣?曾不容舠。”謂兩岸狹窄,容不下小船。舠:小船。
  4. 漁子:漁夫。
  5. 萬張:萬根。

白話譯文

澀灘的流水嘈嘈不休,兩岸山上到處跑著猿猴。
陵陽溪水捲起的浪花如白雪,巨石側立在水中不能穿過小舟。
船夫和漁人,一年裡恐怕要撐折一萬支船篙在這裡頭。

創作背景

此詩為天寶十四載(755),李白在宣城一帶所寫。此詩大約作於安史之亂前。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青弋江發源於黃山山脈東南部,上游水流湍急。“澀灘鳴嘈嘈,兩山足猿猱。白波若卷雪,側足不容舠。漁子與舟人,撐折萬張篙。”這是寫上游江水蜿蜒曲折,兩岸千嶂絕壁,翠竹凌空,奇秀多姿。而下游自涇縣至蕪湖匯入長江,沿途水流平緩、清澈如鏡、良田平疇、阡陌如秀、人如畫中游。可見在唐代青弋江上游就有舟楫往來。
詩的前四句寫景,從大處落墨,摹聲狀物。詩人抓住陵陽溪至澀灘一段江水湍急、怪石峻立的特點,勾勒出了一幅舟行險灘的圖象:江水咆哮,衝擊著灘中的巨石,發出了震耳欲聾的嘈嘈之聲;翻湧的波濤,撞擊在岩石上,激起了象雪一樣的浪花;兩岸山林里還不時傳來一聲遞一聲的猿猱的哀鳴;江灘里側石凌出,就連如葉的小舟也難以通行。詩人極度渲染了涇縣陵陽溪至澀灘峽高水急、驚心動魄的惡劣環境,為下文作鋪墊。
詩的後兩句,是人物的特寫鏡頭,描繪出一幅“漁夫和舟子在這兇險萬分的澀灘上,為衣食所迫,不得不終年與驚濤駭浪搏鬥。看!就在那遠遠的江面上,又來了一隻漁舟,舟人正撐著長長的竹篙在艱難地前進……”的景致,展現出漁子舟人奮力撐篙與急流奮力搏鬥的動人場面。此兩句,亦是全詩主旨的所在,反映出當地漁民生活充滿著危險、艱難和辛酸的境況。
全詩儘管篇幅短小,但在藝術表現上還是很有特色的。詩的前四句摹聲狀物極力渲染自然景物的險惡氣氛,作為畫面的背景,極好地烘託了畫面主體部分的誇張描寫。相反,最後兩句對於漁人舟子撐篙行船艱苦萬分的誇張描寫,又進一步點染了江灘的險惡。畫面上,這種背景與主體的相互映襯,著重突出了全詩的主題。此詩的另一特色,是採用了繪畫上傳統的大寫意的手法。詩人在刻畫意境時,能夠抓住景物給人感受最強烈的幾點,於大處落墨,筆觸簡勁,而不是象工筆畫法,力圖筆筆不苟,枝葉筋脈,纖毫不爽。詩中“撐折萬張篙”一句,似乎是細節刻畫,但也是僅此一筆,而且是經過了大膽的誇張,突顯出險灘的難行、航程的艱苦。所以全詩側重表現的並不在於細微的真實,而是在於捕捉事物的神韻,予以強烈的表現。

名家點評

明代胡震亨《李詩通》判此詩為偽作,但無確據。
清代王琦《李白詩歌全集》:李君實謂末二句,斷非太白語。

作者簡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是屈原之後最具個性特色、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有“詩仙”之美譽,與杜甫並稱“李杜”。其詩以抒情為主,表現出蔑視權貴的傲岸精神,對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於描繪自然景色,表達對祖國山河的熱愛。詩風雄奇豪放,想像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構成其特有的瑰瑋絢爛的色彩,達到盛唐詩歌藝術的巔峰。存世詩文千餘篇,有《李太白集》30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