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架吉村

下架吉村

下架吉村隸屬於雲南省紅河開遠市碑格鄉,地處碑格鄉西邊,距碑格鄉政府所在地8千米,到鄉道路為彈石路,交通方便,距開遠市99千米。東鄰魯姑母村,南鄰下米者村,西鄰羊街鄉,北鄰魯姑母村。全村國土面積24.39平方千米,海拔2350米,年平均氣溫9℃,年降水量603.3毫米,適合種植玉米、蕎、小麥、洋芋、藠頭等農作物。該村屬於貧困村,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養殖業為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下架吉村
  • 外文名:The shelves village
  • 地點:雲南省紅河開遠市碑格鄉
  • 占地面積:24.39平方千米
  • 海拔:2350米
  • 年平均氣溫:9℃
  • 年降水量:603.3毫米
自然資源,基礎設施,人口衛生,基層組織,農村經濟,文化教育,新農村建設,

自然資源

據有關資料顯示,全村有耕地總面積3375畝,其中地3375畝,人均耕地1.69畝,主要種植玉米、小麥、蕎等作物;擁有林地12985.9畝,其中經濟林果地218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109畝,主要種植冬梨、花椒等經濟林果;草地8046.5畝;荒山、荒地12180畝,有鐵礦、銻礦、煤礦等資源。
20世紀80年代以來,鄉村產業結構已發生深刻變化,鄉村分工分業也有了很大發展,對鄉村的認識有新的突破,表現在:①鄉村不僅是從事農業生產和農民聚居的地方,而且也是一個經濟生活的整體,在多方面具有獨立活動的性能。鄉村中除農業外,還包括工業、交通運輸業、建築業、商業、服務業等物質生產和非物質生產部門的經濟活動;②鄉村不僅是一個綜合的經濟實體,也是一個社會,即不僅包括經濟,還包括經濟以外的政治、文教、風俗等所有活動;③鄉村不僅包括經濟和各種社會活動,還包括空間因素,即自然環境的立體因素,是具有一定自然、社會經濟特徵和職能的地區綜合體。
鄉村是一個歷史的、動態的概念,從世界範圍看,鄉村這個特定的經濟區域分為五個歷史發展階段:原始型鄉村、古代型鄉村、近代型鄉村、現代型鄉村、未來型鄉村。中國鄉村目前正處於由近代型向現代型過渡的階段。現在由於城市環境的惡化,以及城市中心區域的越來越擁擠,越來越多的城市人開始選擇到鄉村去度假或安家。
目前,許多過渡型鄉村,如典型的城鄉結合部地區,作為城市邊緣地帶的城鄉結合部地區市政道路及其它配套措施尚未及時跟進,在新農村建設過程中尤其需要得到重視。
鄉村:古代的一種居民組織,一萬二千六百戶為一鄉。

基礎設施

截止2008年底,該村已實現通水、通電、通路、通電視、通電話,有路燈。全村有421戶通自來水,有421戶通電,有421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357戶,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296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261戶。
據有關資料顯示,該村到鄉道路為彈石路,進村道路為彈石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8公里,無集貿市場。全村共擁有汽車3輛,拖拉機1輛,機車2輛。
到2008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1戶;全村有5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5個自然村已通電;有5個自然村已通路;有1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5個自然村已通電話;該村農戶住房以土、磚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17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106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298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還有1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人口衛生

下架吉村圖片 據有關資料顯示,該村有農戶421戶,共有鄉村人口2002人,其中男性1048人。農業人口2002人,勞動力1329人。該村全部是彝族。
下架吉村
到2008年底,全村參加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5人;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2002人,參合率100%;享受低保85戶436人,享受五保2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鄉衛生院,衛生所面積為65平方米,有村醫生2人,該村距離鄉衛生院8公里。該村建有公廁1個,無建有垃圾集中堆放場地,建有村內生活排水溝渠設施418個。

基層組織

據有關資料顯示,該村建有黨總支部1個,下設5個黨支部,共有黨員48人,少數民族黨員48人,其中男黨員43人、女黨員5人。村委會由主任、副主任及村委會委員組成。該村建有團總支1個,團支部5個。
全村村務公開主要以召開民眾會議的方式公開。
到2008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合425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3375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資額31.832萬元,一事一議籌勞3068個。有固定資產21.6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召開民眾會議的方式公開。

農村經濟

該村2008年農村經濟總收入427.32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249.6萬元,占總收入的58.41%;畜牧業收入82.6萬元,占總收入的19.32%(其中出欄肉豬970頭,肉牛42頭,肉羊1910頭);林業收入1.8萬元,占總收入的0.42%;第二產業、第三產業收入82.52萬元,占總收入的19.31%;工資性收入13.46萬元,占總收入的3.14%。農民人均純收入1430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養殖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15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40人(占勞動力的3%),在省內務工38人,到省外務工2人。

文化教育

據有關資料顯示,該村建有國小4所,校舍建築面積780平方米,擁有教師14人,在校學生284人,距離開遠市第八中學8公里。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284人,其中小學生214人,中學生70人。

新農村建設

2008年以來,該村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各地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實施方案,積極組織、開展新農村建設的項目、規劃。內容包括生產發展、村容村貌整治、農民增收、鄉風文明、民主管理等方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