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級護衛艇

上海級護衛艇

上海級(62)高速護衛艇,1962年服役,該艇先後建造了多種改型,現已部分退役。

上海級快艇一共外銷了一百多艘,其中以亞洲、中東及非洲國家海軍為主,羅馬尼亞並獲得生產許可,共建造了25艘,阿爾巴尼亞亦擁有8艘上海級快艇。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上海級護衛艇
  • 排水量:134噸(滿載)
  • 主尺度:長38.8米,寬5.4米,吃水1.7米
  • 動力:4200馬力
  • 編制:38人
  • 外銷:一百多艘
  • 研製國家:中國
  • 別名:062型護衛艇 
數據,起源,定型與發展,0111甲,0111乙,0111丙丁,上海II級,上海III級,F緝私艇,外銷,作戰實例,

數據

上海級(062)高速護衛艇,1962年服役,該艇先後建造了多種改型,現已部分退役。
上海級快艇一共外銷了一百多艘,其中以亞洲、中東及非洲國家海軍為主,羅馬尼亞並獲得生產許可,共建造了25艘,阿爾巴尼亞亦擁有8艘上海級快艇。
62型/0111型護衛艇
艦種
偵察艇
製造國
中華人民共和國
代號
北約代號:上海
前型
528型偵察艇
數量
311艘
製造廠
首艇由大連造船廠建造
動工
1960
下水
1962
服役
1963年—
現況
現役
標準排水量
110噸
滿載排水量
135噸
全長
38.7米
全寬
5.3米
吃水
1.5米
燃料
柴油
動力
4台輕12V-180型柴油機
功率
1200馬力
最高速度
30節
續航距離
600海里
乘員
36人
裝備
2門雙聯61式37毫米炮
2門雙聯61式25毫米炮
煙霧發射器1具
水雷和深水炸彈
外加式無後坐力炮
射控裝置
“谷燈”炮瞄雷達制導
偵搜設備
一具小型聲納
“罐頂”I波段對海搜尋雷達
電子設備
ZPJ-4型機電式指揮儀
其它
煙幕產生器
上海級護衛艇

起源

新中國海軍成立以來,早期大量裝備黃埔級(053)與汕頭級(055)為護衛艇,但無論排水量、續航力與航速都難以滿足海戰的需求,中國遂在1950年代後期利用當時國內能獲得的技術與裝備(尤其是輪機與武器),研發更大型、更快速新一代的護航炮艇。此案以各單位分頭研發、齊頭並進的方式展開研發,旅大地區推出0105型的設計 (建造3艘),青島地區推出0108型設計(建造一艘),上海地區推出0109型(共建造10艘),而廣州地區則是0110型 (共建造3艘),這些艦艇的排水量在100~150噸之間,瑱以長度33.5~43.5m,寬5.2~5.95m,型深3.1m,航速27~30節,續航力650~1000海里(18.5~16.3節),主機均為四具M-50F-3柴油機,武裝包括一座57mm快炮、一座37mm快炮與兩座14.5mm機槍,或者是兩座雙聯裝37mm快炮、兩挺14.5mm機槍,或者是一座雙聯裝37mm快炮、兩座雙聯裝25mm機炮等構型。接著,海軍裝備部門吸收這些設計的特點,推出0111型炮艇(據說也參考了在中蘇“六、四”協定中,蘇聯提供 的6604型驅潛艇的設計 ),首艘原型艇於1960年5月13日在大連船廠開工開工,1961年完工展開試航,並在同年11月23日服役,其滿載排水量約125~130ton。

定型與發展

0111甲

在1962年10月,中國海軍在青島舉辦了護衛艇定型會議,在0105、0108、0109與0111四個型號之間選擇其一(0110型由於無法穿越台灣海峽,率先出局),定型量產。在這次會議中,四型護衛艇都進行了現場展示。最後,中國海軍選擇0111型, 隨後又進行諸多的修改,包括將艇體重量減輕為115ton、更改艙室構型、將主武裝由原型艇的兩座66式雙聯裝57mm 77倍徑快炮換成兩座61式 37mm 63倍徑機炮(1970年代又被76式取代)、改變甲板室外形等等,此一方案稱為0111甲;撤換57mm快炮的原因,是其技術尚未成熟,導致性能不穩定,故障率高。1962年12月,首批三艘0111甲型艇在大連造船廠開工,並於1963年9月全數完工,同年10月展開試航,試航時展現了30節以上的高航速;這三艘01111甲型在完成測試後,便交付了國外的買主。011型最終於1963年 獲得國務院軍工產品定型委員會核准定型,並賦予062的正式型號(雖然排水量已經減為115噸,但大陸海軍內部仍稱之為125噸型),西方則稱之為上海級(Shanghai class)。
除了兩座37mm主炮外之外,0111型還裝有兩座61式雙聯裝25mm 60倍徑機炮,橫列於駕駛台後方的甲板(由於駕駛艙寬度不大,因此兩門25mm機炮均能同時迴轉至艦首方向進行射擊);艦尾設有兩具深水炸彈發射器,最多能攜帶8枚深水炸彈,此外還設有布雷軌,能攜帶6枚水雷,故本級艇也能進行驅潛與布雷封鎖等任務 ;艦底設有一具小型聲納,用來偵測潛艦。本級艦亦配備有一具煙幕產生器,在近戰時可提供掩護效果。0111型艇採用圓舭型艦體設計,雖然阻力大於尖舭船型,但耐波性能較佳,具有較為良好的航洋能力,此外穩定性能亦較為優良。0111型的穩定性頗佳,初穩重心距離水線只有0.7m高;根據大陸海軍的操作經驗,此型艇在大風浪中有時會傾斜到人員半躺於艙壁上的程度,但仍能輕易扶正艇身。0111型的設計能容忍兩個艙室進水而不沉沒。在1964年,部分0111型艇在艦首37mm炮前方加裝陸軍用56式雙聯裝75mm無后座力炮,在艦尾37mm炮後方加裝82mm迫擊炮,其中無后座力炮用於攻擊敵艦,而迫擊炮則主要用於夜間投擲照明彈;此外,部分0111型在服役時也加裝大型探照燈,以搜尋企圖趁夜滲透上岸的敵方特務艇。
由於中國南北方氣候差異頗大,上海級又分為南、北方設計,其中北方型擁有暖氣鍋爐設施以因應嚴寒氣候,而稱為0111N的南方型則擁有電風扇、冷藏室、強化的通風系統以適應南方酷熱的環境。在1964年,0111甲型獲得中國新產品研製一等獎。除了大連廠之外,廣州黃埔廠也加入上海級的產制以滿足南海艦隊的需求。當年黃埔廠的能力尚不足以承造這樣的艦艇,但如果交由大連廠建造,則在北方完工後無法通過當時仍在掌握在台灣海軍手中的台灣海峽抵達南海;於是中國海軍決定比照先前建造汕頭級的模式,由大連造船廠直接派出技師,連同船材由火車運至廣州,在黃埔的404廠進行組裝。從1961至1965年,大陸總共建造了30艘0111甲型艇,其中大連廠生產的北方型(含原型艇)共17艘,而廣州黃埔廠則從1963年8月起建造了13艘0111N南方型。

0111乙

在往後的30年裡,中國海軍總共裝備了約315艘上海級,前後總共有多種不同的衍生改良型號,並依照中國“X州”的地名來命名,例如揚州、泉州、金州等等。最早的0111甲型使用四具L-12V-180型柴油機( 由中國位於河南的407柴油機廠生產,訪自蘇聯的M-50F3,每具功率1200馬力,具有重量輕、體積緊緻、功率高等特性),四軸推進,雖然擁有高於30節的航速,但輪機運轉壽命平均只有300~400小時,耗油量也較大,不利於長時間使用;因此,隨後生產的0111乙型改用兩具L-12V-180柴油機以及兩具功率各300馬力的L-12D-6小型柴油機,高速航行時使用L-12V-180驅動,平時巡航則以L-12D-6驅動。雖然0111乙型的主機配置使得L-12V-180柴油機開機的時間減少,能獲得較長的續航力與操作壽命,但也降低了航速性能,並不是一個理想的解決方案,所以只建造了16艘。

0111丙丁

為了兼顧航速與使用壽命的“兩難”,中國海軍特別投資數百萬人民幣給407廠,研發一種能輸出1000馬力且壽命足夠的柴油機。在1963年,新的H-12V-180柴油機研發完成,之後建造的上海級便配備此種發動機,稱為0111丙或0111V型,航速回到28節以上。在建造0111丙型的同時,由於H-12V-180柴油機產量跟不上,因此中國又引進另一種1300馬力的柴油機當作過渡的替代品,而使用這批柴油機的艦艇便稱為0111丁型或0111M型。首艘0111丁型於1965年2月開工,同年年底完工;由於發動機功率增加,0111丁型的航速遂增加到30節以上。後期生產的0111丁型又將傳動系統的離合器由原本的電磁式改為液壓式,稱為0111丁II型或0111D型。
在1965年,0111甲型參與了三大國共海戰,並暴露出若干缺點,因此中國隨後又針對0111丙進行了若干改良,項目包括縮減駕駛台體積以減少被彈面積、加裝雷達、艇長室從駕駛台移至士兵艙區中、將電動舵改為手動舵以減少中彈受損的風險;此外,甲板艙室的材質由原本的硬鋁改為軟鋁,以減少中彈後破片四處飛散的情況,而桅桿也由原本的固定式改為可折收式,以便通過內河的橋洞或進入洞穴工事。0111丙/丁型經過上述改良程式後分別稱為0111丙II與0111丁II型,統稱為0111D型。0111丙型是上海級中生產最多的構型,其中大連造船廠建造43艘0111丙型以及110艘0111丙II型,黃埔造船廠建造兩批共23艘0111丙(其中6艘因各種原因仍採用L-12V-180柴油機,故有時被歸類為0111甲型),桂江造船廠則建造四十多艘;總計大陸建造了216艘0111丙系列,其中部分用於對外輸出。而0111丁型與丁II型共生產了85艘,其中丁型為26艘,丁II型則有59艘。
在1960年代末期,中國海軍曾計畫將三艘0111丙型進行改裝,換用燃氣渦輪主機以大幅增加航速,此一構想稱為0111R,但最終並未實現

上海II級

為了強化近海反潛能力,大連造船廠在1970年代初期又進一步以0111丙型為基礎,推出具備反潛能力的0111S型,西方稱之為上海II級。相較於0111丙II型,0111S增加了三座五聯裝RBU-1200反潛火箭發射器(艦首二座,艦尾一座),此外增加 一套Stag Ear小型 的可變深度主動反潛聲納;為了因應裝備的增加,0111S型的艇體長度與排水量略增,此外主機換回與0111甲相同的四座L-12V-180柴油機。首艘0111S原型艇於1972年初於大連廠開工,同年年底完工交艦。0111S首艇經過測試後,決定換回與0111丙II型相同的動力系統,並將RBU-1200的數量減為二座(取消艦尾者);經修改後的0111S定型稱為0111SII。0111S系列總共建造了27艘,除了前兩艘為0111S之外,後續25艘均為0111SII型。

上海III級

上海級的火力雖強,但就長期作戰與人員戰鬥力的保持(包含起居空間舒適性、耐航力)卻不理想,在容積有限的艇體上加裝大量武器後,其餘起居空間便所剩不多, ,耐航能力有限,欠缺穩定鰭使得艦體搖晃幅度較大,而艦上輪機噪音也很大、此外,艇上只存有5ton淡水(其中大部分都供給輪機使用),而且未設定空調,在炎熱的南海地區將使艇上官兵苦不堪言。
因此,中國海軍在1980年代決定繼續改良0111S的設計,以滿足南海艦隊的需求,此一改良型號稱為062-1型,主要的改良項目包括增加淡水儲存量、加裝空調系統、在艦體兩側增設穩定鰭、在後機艙設定一個相對較安靜的輪機監控室,大幅改善了艇上官兵的生活環境。首艘062-1型於1985年開工,1986年交艦,隨後並繼續生產 ,西方稱為上海III級。外觀上,062-1擁有一個造型比較現代化的封閉式駕駛台,這是與以往上海級的最顯著區別。

F緝私艇

在1980年代中葉以降,中國海軍逐漸減少了對上海級的訂單,大陸造艦業遂以0111丙II型為基礎進行修改,推出0111E海岸巡邏艇與0111F緝私巡邏艇,並獲得海上武警與海關緝私艦隊的訂單。0111E的基本設計與0111丙II大致相同,不過武裝減為一座61式雙聯裝25mm機炮與一座雙聯裝14.5mm機槍,並在甲板上增設小艇掛架,以搭載臨檢用的高速快艇;而0111F與0111E的不同,在於增設一個會議室(兼休閒娛樂功能),並增加一個小型吊車,用於收放橡皮艇,同時取消了艦上武裝。

外銷

除了自用外,中國也曾大量建造上海級進行外銷或軍援,主要對象為中東、非洲等國:
北越在1966年5月接收8艘;
坦尚尼亞在1970至1971年獲得7艘,並於1992年再獲得2 艘;
幾內亞在1971年接收6艘,同年另交付朝鮮與巴基斯坦各12艘;
在1972年,斯里蘭卡獲得5艘,至1991年再接收5艘;
孟加拉國在1980至1982年接收6艘 (1995年又追加兩艘),
同時期阿爾巴尼亞也接收6艘;
1984年4艘交付埃及,3艘交付剛果;
突尼西亞則在1994年獲得3艘。
此外,羅馬尼亞在1973年獲得大陸授權並轉移技術,自行生產了25~27艘本級艇。
其他獲得上海級的國家還包括喀麥隆(2艘)、柬普寨(4艘)、賽拉利昂(3艘)、薩伊(4艘)等。

作戰實例

“上海”級高速護衛艇對國民黨海軍的牽製作用60年代初期,台灣國民黨趁中國遭受三年自然災害之機,經常派出小型艦艇襲擾中國東南沿海,在遭到我接二連三的沉重打擊後,又改用中型以上軍艦在海上進行搗亂破壞。
1965年4月30日21時,中國東海艦隊雷達站在台山149度、距離18.7海里處發現一艘可疑船隻,經反覆識別後確認為國民黨海軍“江”字號獵潛艦。當時這艘軍艦正沿大陸海岸向北航行,航速12節,形跡相當奇怪。由於這一時期國民黨海軍的艦隻經常組織所謂“心戰特遣隊”對大陸沿岸地區和近海船隻進行騷擾,所以中國東海艦隊福建基地值班指揮員判斷認為,該艦的目的可能是向大陸沿岸派遣登入特務或者策應其他小股特務活動。
但實際上,這艘“東江”艦的任務是從澎湖馬公港駛往東引島,但在航行中因雷達故障而迷航,闖入中國台山海域。接到福建基地的報告後,福州軍區司令部立即下達備戰命令。東海艦隊司令員陶勇中將下達命令:“100噸高速護衛艇高速出擊,於北驦方位100度領海線附近攔擊敵艦,‘南昌’艦和沙埕巡防區75噸護衛艇2艘向台山以南接敵”。
據此,東海艦隊福建基地決心以裝備四艘“上海”級高速護衛艇的29大隊5中隊向東引島以北10海裏海域出擊,殲滅“東江”號;75噸級55甲型護衛艇在西引島附近海域活動,吸引東引、馬祖守敵的注意,策應5中隊作戰。國民黨海軍的美制PC461型獵潛艦是中國海軍小型艦艇的主要對手。62型高速護衛艇服役後,才逐步形成對這種獵潛艦的優勢。
上海級護衛艇
此次作戰,中國軍隊共投入護衛艦一艘、“上海”級護衛艇四艘、55甲型護衛艇四艘,總計各種艦艇九艘,實際參戰艦艇則只有東海艦隊福建基地所屬的護衛艇29大隊的兩艘“上海”級艇。就這一點來說,台灣方面所說的“東江艦遭八艘共艇圍攻”的說法應該說是也對也不對,與1958年八二四海戰中的“共軍魚雷艇三十餘艘、炮艇十餘艘、武裝機帆船四十餘艘圍攻247艦”的誇張說法相比,總算不是太離譜。
中國軍隊兩艘護衛艇實際發射57毫米炮彈209發,37毫米炮彈824發,575艇被命中20毫米炮彈兩發,人員無傷亡,最大的損失是577艇被撞成重傷。國民黨海軍的損失則是“東江”艦重傷被拖回東引,全艦被打出大小彈洞154個,主機、輔機、戰勤室全毀,亡副艦長姚振方等4人,傷艦長何德崇等36人,失蹤1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