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廣播電視志

《上海廣播電視志》是1999年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趙凱、上海廣播電視志編輯委員會。

基本介紹

  • 書名:上海廣播電視志
  • 作者:趙凱、上海廣播電視志編輯委員會
  • 出版社: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 出版時間:1999年
目錄,廣播電台,

目錄

序 凡例
總述 大事記
第一編廣播電台
第二編廣播節目
第三編電視台
第四編電視節目
第五編廣播電視技術
第六編管理
第七編交流合作
第八編研究、出版、團體
第九編經營、服務
第十編人物
附錄 補記
專記 後記
編後記
上海廣播電視志編纂審定人員名錄
著作權頁

廣播電台

民國12年(1923年)1月23日,上海外灘廣東路一座由外國人經營的50瓦電台開始播音。這是上海的第一座廣播電台,也是全國最早的無線廣播電台之一。上海早期無線廣播均屬外商經營,目的是為本公司產品做廣告。當時中國北洋政府對民間裝用無線電是禁止的,而一些外國人恃強妄為。直到民國16年(1927年)後才出現華商民辦電台。歷史上上海民辦電台最多時超過200家。政府官辦電台到民國24年才在上海設立。民國26年八一三抗戰爆發,特別是從民國30年12月8日太平洋戰爭爆發至民國34年8月抗戰勝利前,侵華日軍和汪偽政府控制了上海廣播事業。抗戰勝利後,國民黨接收組建中央廣播事業管理處上海廣播電台,播音用的中波機、短波機的總功率為1.8千瓦。截至1949年5月上海解放前,全市共有民營電台23家,“軍營”(含“公營”)電台22家,官辦電台1家。
1949年5月誕生的上海人民廣播電台(以下簡稱上海電台),是由隨中國人民解放軍渡江南下的華東新華廣播電台主要成員,奉命接管國民黨辦的上海廣播電台後建立的。她揭開了上海廣播事業的新篇章。
解放初期,上海電台除對上海地區廣播外,還承擔對華東地區廣播任務,其中包括首開對台灣廣播。這就要求迅速擴大發射功率,使廣播載體與不斷增加的節目套數相適應。華東人民廣播電台成立後,連同上海電台的5套節目共辦6套節目,後在調整中又增加到9套,每天播出時間最多時達122小時44分。50年代,有線廣播在上海市區及市郊各縣先後建立並迅速發展起來,廣播喇叭入戶率及技術質量均屬全國先進水平。
人民廣播事業在發展過程中也有曲折,從50年代的“反右派”鬥爭到60年代發生的“文化大革命”,上海廣播事業多次遭到嚴重破壞,一度導致廣播規模萎縮甚至出現自辦節目空白。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團以後,經過撥亂反正,上海廣播事業又迎來第二個春天。中波廣播、短波廣播、調頻立體聲廣播以及有線廣播為載體的各類節目不僅套數多,節目種類也多。上海電台1988年各種不同名稱的節目有115個,與“文化大革命”前節目最多時的1952年相比,欄目增加50%。
起於80年代並於90年代初得以深化的廣播改革,推動上海廣播事業的發展進入黃金時期。上海電台建立了以新聞綜合台為骨幹的8個系列台,使用13個頻率,形成立體式、多功能、多層次、多元化、全方位的廣播群體優勢新格局,使廣播在實踐中形成的信息傳播功能、宣傳教育功能、社會服務功能、輿論監督功能、文化娛樂功能、人民講壇功能等多功能作用,在各系列台節目中體現出來。1992年東方廣播電台成立,又使上海廣播事業發展產生一個新的飛躍。東方電台擁有2套發射頻率,每天播出節目達57小時。到1993年底,上海電台、東方電台共辦節目11套,每天總播出時間達185小時,加上縣、區的廣播,上海廣播從傳播手段到宣傳規模,都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在國內外的影響日益擴大。
隨著廣播事業規模不斷拓展,各級組織機構也在實踐中日臻完善,廣播工作者的隊伍逐步壯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