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古松園

上海古松園

上海古松園位於金山區亭林鎮復興東路106號。1995年全園面積525平方米。因園內有一株被譽為“上海第一松”的古羅漢松,而得名。

基本介紹

歷史沿革,園景介紹,交通信息,

歷史沿革

古松為元末文學家、書法家楊維楨(字廉夫、號鐵崖)原籍浙江諸暨,徒居胥浦(今金山),於元至正十六年(1356年)六十壽辰時所植,距今已630餘年。後人為紀念這位名士,稱這株樹為鐵崖松。這株松樹入秋後,針葉有形似骨牌點的黃色斑點,故又稱骨牌松、剔牙松。古樹高7.2米,胸圍2.8米,蓬徑4.8米。為保護古樹,亭林鎮人民政府與市園林局古樹名木管理組於1985年協定圍松建園。工程由上海《園林》雜誌編輯部綠化技術服務中心設計,江蘇省常熟市張橋多種經營服務公司等單位承建。1985年12月24日動工,1986年10月15日竣工,投資9.27萬元。

園景介紹

公園南北呈長方形,面積雖小,但布局嚴謹,錯落有致。園四周有漏空圍牆,照壁隔復興中路與園門相對,壁上有“古松園”陰刻篆字。園門內為一座小院落,用以障景。一條曲折的池溪橫貫園南,穿越院牆而過,在院中水面上架一小橋。古松位於園中央偏南。
羅漢松相鄰的北側是一棵厚殼松,與羅漢松的褐黑油亮相比,樹身淡土黃,較圓,枝幹挺直。據旁碑石介紹,植種於清同治年,據說,是亭林同善堂種。樹前立古樹保護標誌。厚殼松旁有一古井,井欄呈八角形,近旁的假石上寫“八角古井”。據傳,八角井是舊時亭林八景之一,此井應在讀書堆東側(現郵電局)位置,井邊刻元代"泰定三年"(1326年)4字可辯,欄下用瓦砌直至井底。不知此井是否屬於原古井移來,還是另一古井,因井封閉,不得而知。
在樹蓬之外,建一圈青石圍欄,古松已經傾斜,乃在其側以湖石堆砌一假山,既可固定樹幹,又為古樹配景。在園中央西部建望松亭,方形,磚木結構,面積9平方米。園北部有一座松風草堂,磚木結構,翹角,面積80平方米。堂內設桌球、茶座,供遊客活動、休息。堂東有廊沿圍牆直通園門院落,磚木結構,面積28平方米。園內除古松及一株厚殼樹外,遍植翠竹紅梅。

交通信息

市內沒有直達景區的公車,可乘坐當地計程車或包車前往景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