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崗沖村

上崗沖村位於青海省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景陽鎮,地處大通縣城西南部的娘娘山南麓的腦山地帶,海拔2800米。全村共有365戶,1850人,1196個勞動力,是一個純回族聚居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上崗沖村
  • 海拔:2800 m
  • 人數:1850人
  • 戶數:365戶
上崗沖村簡介,上崗沖村發展,

上崗沖村簡介

現有耕地(退耕還林後)面積1500畝,人均0.81畝。過去,由於這裡山大溝深,氣候惡劣,土地貧瘠,環境偏僻,加之頻繁的自然災害,制約了全村經濟的發展,貧困和落後一直困擾著村民民眾,是省級貧困村。2000年,林成龍擔任村黨支部書記以來,他帶領上崗沖村黨員和幹部民眾,解放思想,更新觀念,治窮致富,創新發展,經過六年的艱苦奮鬥,使上崗沖村告別了貧困,走上了富裕文明的小康之路。如今的上崗沖村經濟發展、政通人和、村容整潔、民風淳樸,廣大村民過上了安居樂業的新生活,全村上下呈現出發展、文明、和諧、向上的新氣象,正在朝著建設“家富、村美、民樂、人和”的社會主義新農村目標邁進。2005年來,上崗沖村先後多次被省、市、縣委評為“先進基層黨組織”、“民主法制示範村”和市級“民事調解先進集體”,縣級“文明村”、“黨建樣板村”。
上崗沖村

上崗沖村發展

2000年,林成龍被推上了村黨支部書記的崗位。他與村“兩委”班子成員一起搞調研、理思路、定目標,拉開了上崗沖村創業發展、治窮致富的序幕。為實現農民生活寬裕,最基礎和根本的是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於是,採取各種綜合措施,廣泛開闢農民增收渠道。確定了“三個狠抓、一個確保”(即抓運輸業、養殖業和勞務輸出,確保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工作目標,走出了一條符合本村實際的“一農業、二養殖、三運輸、四勞務輸出”的脫貧致富新路子,逐步形成了種、養、運多業並舉,勞、副、商齊頭並進的發展新格局。經過短短六年的實踐,上崗沖村集體經濟不斷壯大,農牧業、農民收入有了大幅度增長:2006年,上崗沖村集體固定資產累計達到了125.6萬元,比1999年增長了170倍;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2294元,比1999年增長了2.3倍;實現農業總收入在原有耕地面積3210畝因退耕還林減少1710畝的前提下,達到110萬元,比1999年增長了92.7%;實現畜牧業總收入為63萬元,比1999年增長3.04倍;牛羊育肥販運戶增加到了53戶,全村養牛418頭,比1999年增長3.48倍;養羊4318隻,比1999年增長5倍;全村51家運輸專業戶擁有大型車輛58輛,年收入達156.4萬元,運輸業已成為上崗沖村農民增收的支柱產業之一。同時,他積極和外地聯繫,發展勞務經濟,目前,全村外出搞餐飲業的有21家,2000年至2006年的7年間,每年外出務工人員平均達459人(次),人均收入在1252元左右。
上崗沖村
上崗沖村領導
面對全村人畜飲水困難、村莊道路泥濘、通訊設備空白、人居條件簡陋的“舊農村”現狀,林成龍帶領“一班人”,堅持為農民服務的思想,從當地農村實際出發,統籌兼顧農民的承受能力與實際需要,走充分利用已有基礎,從解決農民最急迫、最直接、最關心的實際問題入手,在竭力改善農民生活條件的過程中,克服困難,創造條件,積極把好事辦好、實事辦實。投資13萬元,村上自籌4.4萬元,徹底解決了村上吃水難的問題。全面完成了“農網”改造任務。2002年,大湟公路動工修建,決定利用本村勞力充足、砂石方便的優勢,發動村民自行解決了大湟公路上崗沖段的路基墊層,並在原有的路面基礎上拓寬1.5米,鋪上了瀝青路面。又在外面籌集捐款6.8萬元,將全村的巷道進行了硬化,並且裝上了明亮的路燈。抓住全縣“整村推進”脫貧致富項目的機遇,爭取資金75.6萬元,在全村搞牛羊育肥、設施圈養。根據全村養殖奶牛多的優勢,積極與西寧天露奶牛乳業公司聯繫,公司投資200多萬元建立了自動化擠奶站,推動了本村奶牛養殖業的發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