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閭灘

到思蒙旅遊不去三閭灘,就像到張家界不去黃龍洞,到北京不去頤和園。三閭灘的一切神奇地牽動著你的思想,在歷史的長河中遨遊。讓你怎么也弄不明白,如此一個極普通的江南漁村,憑什麼吸引了學者、作家、攝影家和考古學家的目光,纏住了遊客的腳步?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三閭灘
  • 地點:思蒙
  • 類別:旅遊景點
  • 內容:介紹三閭灘
三閭灘的過去,是一個比較窮的地方。我們從小就唱著關於三閭灘的童謠長大。“三閭灘,提鼎罐,撿刺柴,煮毛卵,一條渡船像喊冤,劃到中間兩邊偏”。不說那出行之艱辛,就單是門前那條險灘,既煩人又恐怖,煩人的是灘水經年不息地轟鳴,方圓幾里都能感覺到它的存在。住在三閭灘,夢裡都會聽到灘水的喧譁。三閭灘人一律大嗓門,說話像打雷。恐怖的是這條灘不知打爛過多少船隻和木排,多少人在此葬身滾滾漵水。
2000年秋,銀珍電站閉閘蓄水,過去灘高浪險的三閭灘一夜之間變成高峽平湖,岸邊的這個小漁村也隨著變靜了,變美了。翠綠的橘樹綴滿橙黃的金果。一堤竹林在微風中扭動著婀娜的身姿。古楓樹靜靜地守候著小村的黃昏與黎明,傾聽著塵世的喧囂,守望著悠遠的往事。炊煙從各家走出,裊裊地升到半空,敘說各家的喜怒哀樂。無論是早晨還是傍晚,無論是天晴還是下雨,你都會看到那些背著溜簍、扛著槳片、提著漁網的人,從長長的封火院牆的小巷,從寬寬的青石板鋪就的路上走來,去打魚,或蓑笠老翁,或翩翩少女,或恩愛夫妻。一律的赤腳,啪啪的腳步聲,傳達著自信與寬容。
走在三閭灘的小巷中,你感覺的是古老的文明,這裡自從明清之後,出過十幾個秀才,這裡的人們蒙承了屈原精神的陶冶,重文化,好讀書,講信用,達禮數。你去旅遊,他們願意免費給你帶路,你走累了,他們給你搬一張竹躺椅,送上一碗糊米茶,再給你講許多真實或傳說的故事。這種糊米茶,就是把米炒黑,用布包好,放在水缸或茶壺裡,燒好開水泡進去,有清熱解毒之功效。據當地老人們說,這是屈原教的。當年屈原過三閭灘,由於浪高灘險,屈原就在河邊這個小村住下來,當時這裡的村民正流行一種燒熱病,屈大夫就幫大家尋藥治病,並教大家製作糊米茶,經常飲用這種茶,可以預防感冒。三閭灘人為了紀念屈原,就把自己的村名叫做三閭灘。這裡人好客,一方面與屈原有關,祖祖輩輩傳下來,誰都不願把屈老夫子臉上抹黑,因為他們明白,他們這個村子就是以屈原命名的,就要把屈原的精神傳承下去。另一方面,與當地人善於行船走江湖有關,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這裡很多人常年在外走南闖北,自然體會到人在江湖的那份苦衷和辛酸。一旦有外來的人遇到困難,無論是誰,無論是誰家,都會伸出援助之手。
當人們問起這些石頭山的來歷時,當地人都會給你講述這樣一個故事:八仙之一的韓湘子當年雄心壯志,要把一群石頭點化成羊群,趕到南邊去填海,既為內地增加良田平川,也可以證實一下自己的道法有多高,他就從中土大地把那一群石頭變成羊群,一路往南趕,到三閭灘時,剛要過渡,只見渡口有一位非常漂亮、美如天仙的女子,正在浣洗衣服,韓湘子就上去詢問前面羊群已到什麼地方。那夫人正是觀音,觀音看出了韓湘子的道術,就說:沒看見什麼羊,只見一些石頭滾動。觀音識破了韓湘子的天機。從此這些石頭再也滾不動了,就永遠的定格在這裡。韓湘子沮喪地把竹鞭插在石頭縫裡,從此長出漫山遍野的山竹。當天韓湘子就在三閭灘村外的竹林里砍了一根楠竹,制了一個漁鼓,雲遊四海去了。
在三閭灘還有一個習俗,不知從哪朝哪代,一直原襲了下來,就是崖墓葬。這裡有許多石洞,就像巨大的鯰魚張開的大嘴,當地人都以自己的老人過世了能葬在鯰魚石洞裡為福氣。那地方乾淨,牛羊上不去,人很少踩踏,那地方夏天涼爽,雨季乾燥,老人都希望有那樣的歸宿。但是,不是所有人都能有那樣的歸宿的,按照風水先生的說法,能葬在鮎魚石洞的人,要死者的年命與當年方位利煞以及後人的年命相符,才可以得葬。村子前面,河對面的那個鯰魚石洞,現在已經不能再葬墳了,脈氣不靈了。傳說是這樣的,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外地討米的老頭,在思蒙這一帶討米,住在對河的那個鯰魚石洞裡,一年冬天,那位老人就死在鮎魚口裡,當地人就出了衣服板木,把老人葬在鮎魚口裡。大家都認為,那位可憐的叫化子,沒得好死得了好埋。時間過去了,這件事大家也就不放在心上了。誰知十幾年後,三閭灘突然來了一群外地人,問這一帶是不是有一個叫鯰魚口的地方。當地人就帶他們去了。原來這一群人就是葬在鯰魚口裡當年的那個叫花子的後人,自從老人死後,他的家裡一年一年發達起來,風水先生一看,屋場一般,八字也沒什麼特別,必定是祖墳葬得好,便去看了祖墳,也只是一般。這位先生就搞不明白了。不久,死在三閭灘鯰魚口的老人給家人送了個夢,說自己死在何處,說當地人如何仁義善良。家人便按照夢中所講找到三閭灘,把祖墳修好修大,用黃泥和石灰糊好,還送了很多東西答謝三閭灘人。誰知從此後,這個葬在鯰魚口中的人,他後代的家業每況愈下,直至衰敗。為什麼呢?他們的後人不該用三和泥修墳,石灰毒死了鯰魚。從此再沒有人提起死後葬到河對面的鯰魚口裡去了。屋後還有一個鯰魚口,到目前為止,只有兩個老人得以安葬。他們的後人都引以為榮。
三閭灘,不但傳說神話故事,到處都是,蓬轎山,破岩山、天足坑、聖潭灣、九龍搶寶等等,這裡還是人才輩出的地方,早年的兒科名醫楊代強,近期的骨科名醫雷大志。自從1977年恢復高考以來,從這個小村莊走出了30多名大學生。三閭灘人均土地不足三分,大家紛紛外出發展,如今已經形成了由楊吉富的裝修公司、雷大沙的柑橘貿易公司、楊吉煦的魔芋糕加工公司等大小私營企業10多家,從業人員已經占當地人口的60%以上。
三閭灘,一個充滿傳奇的地方,一個融風景與人文為一體的地方。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