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門灣海戰

三門灣海戰

1954年,華東軍區海軍舟山艦隊與國民黨海軍艦艇對戰,為了貫徹中央“力量向前伸”的作戰方針,準備殲滅出擾的國民黨海軍艦艇。

基本介紹

  • 名稱:三門灣海戰
  • 地點:三門灣
  • 時間:1954年
  • 參戰方:華東軍區海軍 國民黨海軍
  • 主要指揮官:華東軍區海軍舟山戰艦大隊副大隊長介飛
華東軍區海軍舟山戰艦大隊副大隊長介飛率“延安”號護衛艦(艦長畢崑山)和“興國”號炮艦(艦長鞠慶珍)在海軍航空兵掩護下由定海南下,隱蔽進至三門灣北澤島附近海面設伏,舟山基地巡邏艇大隊護衛艇6艘(2艘53甲黃埔級,4艘裝57戰防炮的100噸漁輪),擔任誘敵任務。
“延安”艦即為原國民黨海軍的“永績”號海防炮艦,上海江南製造局建造於1911年,因辛亥革命造成進度延擱至1918年方才完工。本艦之艦身長62.52米,寬9.03米,吃水3.51米;鐵質船殼,排水量860噸;最高航速13節。“永績”艦在1938年10月21日曾被日機轟炸重傷擱淺湖北新堤後被日軍俘獲,送江南造船廠修復後在1940年5月22日交給汪精衛政權海軍改名為“海興”作為旗艦兼海軍官校練習艦用。本艦於戰後由國民黨收回,但在1949年4月23日,第二艦隊起義時的長江突圍戰中再被解放軍炮火擊毀,後又被新中國打撈起改名“延安”。“瑞金”艦原為美國海軍小型運輸艦,戰後出售予中國的國營招商局輪船公司,命名為“江通”。排水量560噸,速率10節,在被新中國華東海軍當局徵收後在船上加裝了1門陸軍用105毫米榴彈炮、2門美式76.2毫米高射炮、37毫米與25毫米各2門而成為炮艦(有時亦稱護衛艦)。於1950年4月23日於南京江面舉行的命名大會中,重新命名並隸屬新中國華東海軍第7艦隊。
但海軍保持行動隱蔽性的措施相當不力,編隊進入伏擊區域後,還連續2個白晝到南韭山東南漁場活動,特別是“延安”號,由於燒煤,冒著黑煙在漁場活動4個小時之久,嚴重地暴露了自己。在與基地、軍區通信時,也沒有執行利用舟山巡邏艇大隊或觀通站轉報的保密規定,使用明語和超短波報話機,這些都喪失了伏擊的隱蔽性和突然性。國民黨海軍在注意到這一海域可能有我海軍中型軍艦活動後,於17日由台灣派遣2艘“太”字號護衛艦增兵大陳島,雖然我海軍先後在11時5分和45分發現了這一異常情況,但並未引起警覺,沒有改變伏擊計畫。
1954年3月18日9時45分,國民黨海軍“太平”號護衛艦(前美制 USS Decker (DE-47))1艘、“永”字號掃雷艦(前美制 USS Admirable 級)1艘、“江”(前美制PC一461級)字號獵潛艦1艘,自小鵝冠以東向北澤島航行。“延安”、“興國”立即起錨迎敵。10時11分和23分,距敵艦隊85鏈,兩艦相繼對敵艦射擊,命中“永”字號艦尾,該艦立即轉向遠離。其他敵艦開始進行劇烈的反炮火曲折運動。時值上午,我艦由西向東,對著太陽觀察和射擊,而且所處海區狹窄,島多水淺,沒有便於機動的出口通道,火力的發揚受到限制,也難以機動轉移,因此雖然發射了100毫米炮彈93發、76.2毫米炮彈11發,但未再命中目標。
10時43分,大陳島“太和”、“太湖”號太湖 (前美制 USS Breeman (DE-104))護衛艦和1艘150噸炮艇出援,敵眾我寡,岸上指揮部命令編隊向三門灣海面靠近,依託我海岸炮兵作戰。但因為事先未制定協同作戰的方案,而且不了解該處炮兵的陣地配置和火炮射程,無法執行。海上指揮員當即命令編隊依託島岸,向檀頭山方向撤退。11時8分,敵艦隊追近到74鏈的距離上,猛烈射擊,“延安”號用大梯次射進行還擊,第一次齊射即對敵前導艦“太平”號形成夾射,敵艦立即右轉撤離。10分鐘後,雙方距離擴大到87鏈,我編隊停止射擊,敵艦隊懾於“延安”號100毫米炮的遠射程優勢,保持在100鏈距離上遠遠尾隨,後脫離接觸。這時有敵人偵察機1架,在編隊上空盤旋偵察約20分鐘,但我編隊主觀上認為我航空兵已經掌握海區制空權,因此未及時採取防空措施,連在海戰時臨時抽調去主炮運彈的人員都沒有調回高炮戰位。
12時6分,“延安”、“興國”撤到檀頭山西南角,國民黨空軍4架F-47型戰鬥轟炸機利用山頭,從東北隱蔽突然地向我編隊俯衝掃射和投彈。由於對空瞭望人員識別能力差,誤報是我機。指揮員也未能按“凡事先未接到通報之飛機,均應視為敵機,並以炮火擊毀之”的規定行事,既沒有下令開火,也沒有按規定下令啞射。結果,當第1架敵機投彈時,未遭我艦火力抗擊,當高射炮開火時,不但第1架敵機已經越出高炮有效射程,連第2架敵機也已經投彈後遠離。第3、4架敵機在遭到防空炮火射擊後,未能進入俯衝航路,匆忙投彈後返航。敵機共投227公斤航空炸彈8枚,無一命中;我編隊發射37毫米高射炮彈19發、25毫米高射炮彈17發,也無一命中。
華東海軍司令部在接到舟山基地要求空中掩護的電報後,機械地按照“飛機作戰半徑在60公里以內”的教條,沒有同意,直到艦艇遇襲後,經專家和參謀長紀亭榭提議,才派遣駐寧波的海軍航空兵第6團米格-15比斯型殲擊機2架(由副大隊長崔巍和中隊長姜凱駕駛)出擊。2機於14時38分起飛,以航向160度,時速600公里,高度2000米飛向戰區。14時55分在南田島上空發現高度1500米、時速330公里、航向東南的國民黨空軍F-47型戰鬥轟炸機4架,立即從尾後攻擊。交戰2分鐘,擊落敵長機和4號機。我戰鬥機勝利返回基地,“延安”、“興國”也平安抵達石浦錨地。
執行誘敵任務的6艘黃埔級護衛艇(505、508、610、612、614、615號)在預定海域分散活動,由於通信不暢,沒有接到撤出戰鬥的命令,仍在三門灣海面巡弋。11時,505、508、612、615號四艇,在南山附近海面與敵150噸炮艇1艘戰鬥1小時,敵艇撤退。之後又再次返回,這時候舟山基地401、402號艇由石浦趕來,敵艇中彈後逃走。14時20分,國民黨空軍F-47型戰鬥轟炸機4架從西南陽光方向進入,向艇隊俯衝掃射4次,投227公斤航彈6枚。我2艘護衛艇(505號、612號)被12.7毫米機槍彈擊傷,犧牲3人,5人受傷。14時45分,6艇返回基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