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通(1981年提出的政策)

三通(1981年提出的政策)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5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三通”是兩岸“三通”的簡稱,是指自2008年開始實施的海峽兩岸“通郵、通航、通商”。

2018年是兩岸“三通”十周年,十年來兩岸“三通” 對於增進兩岸同胞的福祉、促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三通
  • 全稱:兩岸三通
  • 出處:《告台灣同胞書
  • 提出時間:1981年9月30日
  • 實現時間:2008年
  • 實現對象:海峽兩岸
  • 發起人葉劍英
遵循原則,大三通,小三通,發展歷史,現實意義,慶祝活動,

遵循原則

兩岸“三通”應遵循“一個中國、直接雙向、互惠互利”的原則。

大三通

“大三通”即“三通”,是海峽兩岸直接“通郵、通商、通航”的簡 稱,最早是由全國人大常委會在1979年元旦發表的《告台灣同胞書》中提出的。《告台灣同胞書》倡議海峽兩岸應“儘快實現通航、通郵”,“以利雙方同胞直接接觸,互通訊息,探親訪友,旅遊參觀”。20多年來,為實現“三通”,祖國大陸做了不懈努力,並提出了“一個中國、直接雙向、互惠互利”的基本原則。2008年12月15日,兩岸隔絕60年後,兩岸海空直航及直接通郵的兩岸“大三通”全面啟動,台灣大陸真正邁入一日生活圈,宣告兩岸大三通時代來臨。馬英九強調,兩岸通航後,台商應積極發展新的經營模式,“交通部次長”游芳來強調,這個世界本來就是一體的,兩岸人民透過直航將有密切的互動與往來,將為兩岸帶來新的機會、新的希望。

小三通

在島內各界要求全面、直接“三通”的強大壓力下,台當局從2001年1月1日起,分階段開放金門、馬祖與福建沿海的貨物和人員直接往來,這就是所謂的“小三通”。“小三通”只是權宜之計,它出現的根本原因在於台當局從內心深處就不想“三通”。李登輝和陳水扁說什麼是為了“台灣安全”,但實際上另有所圖。他們妄圖把本來屬於國內事務的“三通”變成“國與國之間的三通”,謀求“主權獨立國家地位”。

發展歷史

1981年9月30日,時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的葉劍英,在新華社發表談話時,闡述了黨和政府對兩岸和平統一與兩岸往來的一系列重要的政策主張,再次呼籲“雙方共同為通郵、通商、通航、探親、旅遊以及開展學術、文化、體育交流提供方便,達成有關協定”。
三通
這也是祖國大陸第一次明確“三通”的內容,即由1979年的“通航通郵”與“經濟交流”概括為“通郵、通商、通航”。台灣方面則將葉劍英委員長的主要主張概括為“三通四流”(即通郵、通商、通航與探親、旅遊以及學術、文化與體育交流)。
2008年,兩岸關係實現了歷史性轉折,開創了和平發展的新局面。海協會和台灣海基會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恢復了協商談判。兩會通過簽署相關協定,兩岸空運直航、海運直航、直接通郵正式實施,大陸企業實現赴台投資,兩岸同胞期盼了三十多年之久的兩岸全面、直接、雙向“三通”得以實現。
通郵
郵政業務方面。1993年,海峽兩岸關係協會台灣海峽交流基金會簽署《兩岸掛號函件查詢、補償事宜協定》,兩岸郵政部門正式互辦掛號函件業務。
在電信業務方面。1996年,中國電信與台灣中華電信建立兩岸直接電信業務關係。通過1999年、2000年先後建成的中美、亞歐、亞太海底光纜,建立了兩岸直達通信路由。兩岸電信部門已開辦電話、數據通信、行動電話漫遊、電視電話等業務。
通航
在海上通航方面。1997年4月,福州廈門高雄間的海上試點直航開始運行。2001年初,考慮到金門馬祖民眾的需求,大陸方面為金、馬與福建沿海地區的海上通航盡力提供協助。雙方使用兩岸資本並在兩岸註冊的船舶,採用只掛公司旗的方式,開通了兩地海上客運、貨運航線。
在空中通航方面。1995年12月、1996年8月,澳門航空港龍航空分別開闢了澳台、港台航線,實現了大陸經澳門香港至台灣“一機到底”的間接通航。2003年春節期間,為便利台商返鄉過年,大陸方面採取靈活務實的辦法,批准台灣6家航空公司共16架次包機,從台北、高雄經停港澳至上海往返接送台商。
通商
在兩岸貿易方面。從1979年開始,大陸方面即對台灣產品開放市場,並給予免稅、減稅等優惠待遇。兩岸貿易金額1978年為0.46億美元,2003年增至583億多美元。根據2002年統計,大陸已成為台灣第一大出口市場,台灣是大陸第二大進口市場。
2008年12月15日 台灣中國時報》12月15日發表社論指出,封阻了近五十年,討論了近二十多年的兩岸大三通,正式從今天開始,邁出了全新的一步。這意味早就升火待發的兩岸海空直航及通郵將全面啟動,這其中包括海運部分不必再彎靠第三地,已經在實施的周末包機將擴大為平日包機,兩岸郵件也將縮短成兩天即可送達,這歷史性的一刻,究竟能為未來的兩岸關係造成怎樣的改變,目前真的還很難評估,但可預見對兩岸民間的互動,將形成相當深遠的效應。

現實意義

航線截彎取直,不必再繞行香港飛航情報區,等於大幅縮短飛航時間。以往來最多的台北與上海航線為例,如今一趟僅需八十三分鐘,所謂的上午赴上海開會,下午回台北吃晚飯的“兩岸一日生活圈”將正式成為現實。兩岸民眾已行之多年的繞經港澳第三地中轉、金廈小三通、甚至包機都將成為歷史。
海運截彎取直,台灣的十一個港口,將與大陸的六十三個港口直接通航,由於不必再彎靠第三地,所節省的時間與航運成本相當可觀,據估計,每航次可節省十六到二十七個航行小時,可節省15%到30%的運輸成本,初步估計,以目前兩岸貨櫃四千航次計算,最起碼可省下十二億元,未來在航次還可望大幅增加的預期下,所可能創造利潤將更多。
可想而知,兩岸海運直航將全面改寫兩岸經貿的互動型態。並且,有利於增進兩岸同胞互相了解,加強交流與溝通;加強合作,推動兩岸的經濟發展;緩解兩岸緊張局勢,促進兩岸早日統一。

慶祝活動

2018年是兩岸“三通”開啟十周年,國台辦發言人馬曉光2018年12月12日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應詢表示,兩岸“三通”促進了兩岸人流、物流、資金流,實現了兩岸“一日生活圈”,極大便利了兩岸民眾往來,廣大台灣民眾從中受益,為增進兩岸同胞共同利益、促進心靈契合發揮了重要作用。同時也充分說明,堅持“九二共識”,兩岸交流合作就能不斷深入,兩岸關係發展就有廣闊前景,台灣同胞利益福祉就能得到維護和增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