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英渠

三英渠壩址位於蓬萊鎮寮海村,屬晉江西溪龍潭溪支流,上游集雨面積420平方公里。重力壩長51米,頂寬3米,平均壩高5米。渠道進水口在壩右側。總乾渠長3.50公里,左乾渠14公里,右乾渠28公里,沿程灌溉蓬萊鎮10個村和金谷鄉3個村耕地0.34萬畝,補充灌溉耕地0.044萬畝。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三英渠
  • 地址:蓬萊鎮寮海村
  • 上游集雨面積:420平方公里
  • 前身:英壩
水利建設,建設歷史,

水利建設

三英渠前身為“英壩”,其址在現有壩址上游10米處,壩型為簡陋的木石混合壩,壩高1.50米,長170米。壩右端引水灌溉寮海、溪沙(今新林)村農田200畝。

建設歷史

1955年11月完成三英渠工程設計,1956年1月動工。攔河壩沿用舊木石混合壩,僅壘石加固,仍由壩右引水。建成渠首至溪沙吳圳頭乾渠3公里。於吳圳頭構築跨河渡槽,分為左右渠,左渠長14公里,右渠長9.70公里。
1956年完成本期工程,渠系建築物73座。
1957年3月成立三英渠管養委員會,1987年改為三英渠管理站。現有職工7人,渠道管水員8人。
1962年,吳圳頭木質渡槽改建為永久性石拱渡槽。1964年10月,在吳圳頭渠道分水處建成裝機55千瓦渠道電站1座,派員駐管上游渠道和電站生產運行。
1963年12月,擴建三英渠,1964年1月開工,同年9月完成擴建改線總乾渠3.50公里,引水量由0.30秒立方米增至1.20秒立方米,拓寬左渠14公里,過水流量由0.10秒立方米增至0.40秒立方米;右渠舊線9.70公里擴大,流量由0.20秒立方米增至0.80秒立方米,延長新開渠道18公里。改造、新建渠系建築物計201座。1966年1月完成壩區建設。共完成土石方25.38萬立方米,投工21.20萬工日,總投資33.60萬元,其中國家撥款20萬元。
之後,工程歷經幾次乾支渠擴建和綜合經營建設。其中1972年國家撥款2萬元,擴建總乾渠3.50公里,引水量由1.20秒立方米增為2秒立方米,以滿足橋頭(舊稱吳圳頭)電站發電用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