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義口村

三義口村

山東省臨沂市莒南縣相溝鄉三義口村,位於縣城西南10公里處,沭河東岸。2004年底,由張家三義口、楊家三義口、王家三義口、張家大路、溝東三義口和東三義口6個行政村合併成的三義口村,經上級部門批准改稱三義社區。總人口共有2300戶,6060人,區域面積1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600公頃。成為莒南縣第一大村,山東省歷史文化村鎮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三義口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山東省臨沂市莒南縣相溝鄉
  • 政府駐地:位於縣城西南10公里處
社區歷史,悠久歷史,古老傳說,社區建設,協會組織,基礎設施,社區改造,發展榮譽,社區經濟,文化建設,成績榮譽,

社區歷史

悠久歷史

三義口村歷史悠久,明洪武年間,王姓始祖由東海當路村遷此立村,因傳三國時劉備、關羽、張飛曾在此駐紮,故名三義口。該村文物古蹟眾多,文化底蘊深厚。關帝廟,又稱三義堂廟,位於三義口村中南部。始建於清中葉,占地面積約10畝,分為三進殿堂。一進殿堂為關帝殿,內塑劉備、關羽、張飛塑像,兩旁有周倉及眾站班塑像;二進殿為閻王殿,內塑閻羅王及判官等;三進殿為奶奶廟。廟堂興盛時,香火極盛,院內古樹參天,碑石聳立。20世紀30年代末廟勢衰敗後,最後一個和尚還俗為農。20世紀40年代初,廟堂內塑像被拆除,改作國小堂,“文革”期間被夷為平地。現廟基輪廓依稀可辨。院內原有古杏樹1株,兩人牽手方可繞樹一匝。此樹植於建廟之初,有數百年歷史,“文革”期間被伐,用於水利工程。
省市領導視察省市領導視察

古老傳說

石鼓位於三義口村前石山子上,為一堅硬臥石。傳說當年拿石鐵等硬器用力敲打,可聞到3里外村中傳來嗩吶、鼓樂之聲。前幾年因有農戶在此開山採石,此石受到損壞,今部分雖在,只是敲打後再無鼓樂聲可聞。 金泉位於村前牛欄溝內,為溝底臥石上一水汪。據傳,過去有一老翁無意來到泉邊,發現泉水金光閃閃,細瞅泉內滿是金砂,老人大喜,淘了去。數日復至,泉內金砂又出。後老人貪心,拿釺子把泉眼拓大,希翼多收穫金子,但此後金泉再也不生金子了。
希望田野希望田野

社區建設

協會組織

社區把城市街道社區理念引入本村,建設新型農村社區。按照街道路框重新劃分設立了9個居民小區。在為居民提供城市化服務之外,結合本村實際,成立了門類齊全的專業協會。。採取商企聯建、行業聯建、能人創建等形式,建立起商會、經紀人、交通物流等11個專業協會和生豬、花生良種繁育、大櫻桃3個農民專業合作社。社區90%以上的農戶都加入了合作組織,居民的生產經營、社會活動,全部以協會或合作社為單位進行,打破了傳統的村和村民小組的設定模式。 創新社區黨組織設定方式。積極實行黨支部建在協會上、建在產業鏈上的做法。報請上級黨委批准,建立了社區黨總支,並按照地域相近、規模適度的原則,成立了8個協會黨支部。把支部建在協會、建在民眾中間。根據黨員職業特點和居住分布情況,把全村247名黨員全部納入到各協會黨支部中,並在協會支部中推行了“1+4”幫扶制度,即:協會中的每個黨員負責培植一個文明戶、帶動一個中間戶、幫扶一個困難戶、轉化一個特困戶。共有近百名黨員與農戶結成了“雙聯共富”對子。

基礎設施

社區籌資70萬元,建設了綜合服務辦公樓,設立了社區黨組織辦公室、協會之家、展覽室、計生服務室、平安建設辦公室、閱覽室、健身房等活動場所。總長3000米、寬40米的商貿文化中心大街,新修街邊排水渠6000米,營造綠化帶5,000米,安裝路燈30盞,建設沿街樓20座,硬化公共場地近萬平方米。在街道主要地段闢建了一處面積超過1萬平方米的社區綜合服務區。建起日用百貨超市、農資超市、餐飲服務中心、大藥房、浴池、圖書角等文體衛生等服務場所12處。完成了集中供水工程建設。6,000多居民全都吃上了自來水。投資120萬元,在社區中心黃金地段建起一處1.2萬平方米的文化廣場。分為休閒區、娛樂區、健身區、服務區等活動區域。社區內還建有衛生所、警務室、計生站、信用社、郵政所等服務機構,農民就醫、子女上學、購物等不出社區即可全部辦妥。

社區改造

社區進行農村住房建設及危舊房改造工程。按照改造計畫,妥善安置,在社區超市前拆除危舊房71戶,規劃建設了多層居民樓群。已建設多層住宅樓6座,二層小康住宅樓30餘座,建設面積20000餘平方米,共可滿足200戶民眾居住需求。同時全力以赴,搞好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鈎試點工程。社區村莊占地4234畝,空閒地、危舊房達1000多畝,土地利用率低,資源浪費嚴重。社區積極申報實施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鈎試點項目,通過項目實施,第一批就有60戶民眾不花一分錢就住進了寬敞明亮的新房。社區新增耕地面積126.75畝,既節約了土地資源,又爭取到了項目實施專項資金近400萬元,資金除用於拆遷安置、土地復墾外,還用於改善社區環境等公益事業。首期規劃建設樓房5萬平方米。項目全部完成後,預計新增土地1000畝以上. 原來鬆散的農村,“村莊裡的城鎮”已現雛形。

發展榮譽

社區經濟

社區開闢一處占地600畝的民營經濟項目區,並納入縣工業科技園總體架構。一期工程即先後引進盛隆牧業、汽車駕校、混凝土攪拌、磨料磨具等外來企業15家,其中過1000萬元的企業8家。2009年引進的莒南萬興飼料加工項目,投資達5000萬元。三義有種植花生、販運生豬的傳統。建立社區後,決定進一步把傳統項目做大做強, 三義花生協會與山東省花生研究所簽訂花生育種協定,使育種面積超過6000畝,外撥花生良種200萬公斤,總收入1600萬元。。三義農村社區也一舉成為“山東省花生良種培育第一村”。2009年,社區建成了全鄉第一個生豬產銷專業合作社,擴大了生豬外運渠道。合作社已培育生豬經紀人30多名,發展生豬運銷專業戶80戶,現有生豬運銷車輛百餘輛,其中大型車輛30輛,與江蘇、浙江等省的食品加工企業建立了常年供貨關係,年外銷生豬20萬頭。同時扶持黃煙、櫻桃等特色種植,家禽、家畜等養殖業。圍繞新建成的大街和服務中心,村民的居住越來越集中,吸引許多村民在附近開店,莒南縣開元商貿公司還在此建起了連鎖超市。 三義社區2萬平方米的公共服務區內,飯店、洗浴中心、娛樂場所、農機家電銷售維修、大藥房、獸藥經銷、希望國小、幼稚園等服務項目上百個,從業人員超過600人。
莒南縣相溝鄉三義

文化建設

為居民營造豐富多彩的文化服務和良好的公共服務。社區兩委籌措資金建起文體活動中心,配備各種健身、體育、娛樂器械,定期不定期地組織開展文體活動。2010年初,全省科技助農三下鄉走進社區,在廣場為民眾奉獻了精彩的文藝演出;建起農家書屋,藏書4000餘冊,全天候向社區居民開放。建起社區網路服務中心。服務中心配備了20台電腦,並全部上網,全天候為民眾無償提供上網查詢、收發電子郵件和視頻聯絡服務。此外還建起老年門球場、村民科技學校、遠程教育播放室等,為村民學習文化知識和致富技術提供了便利。經常聘請農業科技專家,深入到田間地頭現場為民眾解決種植、養殖難題。該社區利用建有1個多媒體電教室,1處遠教服務中心,可以同時滿足200多名黨員民眾集中學習培訓。共為居民提供醫療、文化信息等各類服務60餘項,舉辦遠教培訓班80期次,培訓1000多人次。 為黨員民眾提供各類致富信息1000餘條,發展特色農業專業戶28家,帶動600餘戶農民走上了致富路。近年以來,全社區共評選出“文明守法戶”2100戶,“好媳婦”、“好婆婆”、“孝順兒子”各20名,大張旗鼓予以表彰獎勵。

成績榮譽

三義社區由6個行政村合併走出了一條村莊規模化發展,社區化管理的新路子。2004年合村後,原6個行政村全部通上油路。2006年初,籌建成立了全縣第一個農村社區——三義農村社區。2006年,成立了全市第一個村級商會——三義口商會。2008年4月,總投資120萬元,面積1.2萬平方米的文化廣場投入使用。被原山東省委書記李建國稱讚為“莒南模式、臨沂經驗、山東現象、全國推廣”。 社區自成立以來,先後多次被評為省級、市級、縣級社區建設、黨組織建設、平安建設、黨風廉政建設等先進村居,省級科普示範社區 。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