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線琴

三線琴

三線琴,京族彈撥弦鳴樂器。亦即京族三弦。形制獨特,音色渾厚,常用於獨奏和民歌伴奏,深受京族人民喜愛。流行於廣西壯族自治區防城各族自治縣山心、萬尾和巫頭等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三線琴
  • 性質:京族彈撥弦鳴樂器
  • 別稱:京族三弦
  • 用於:獨奏和民歌伴奏
結構,演奏,

結構

結構由共鳴箱、琴頭、琴桿、弦軸、琴馬和琴弦等部分組成,琴身全長118厘米。共鳴箱扁平、上窄下寬,為梯形箱狀的中空體,形式與蒙古族拉弦樂器馬頭琴的共鳴箱完全相同,雖然它們分別流傳於我國南北、天各一方,但琴箱如此一致者,在我國卻為罕見。琴箱長32厘米、上寬26厘米、下寬30厘米、厚9厘米,琴箱側面的框板,用四塊長短不同的紅木、花梨木等硬質木料板材拼接膠合成為琴框,在其上、下兩塊框板的中央,開有插入琴桿的方孔。框板的兩面,蒙以由多塊桐木、松木或杉木等較鬆軟的薄木板拼合而成的面、底板。琴頭和琴桿共用一塊較硬的木料製作,上為琴頭、下為琴桿,連為一體,尺寸與琴身全長相同。琴頭長16厘米,上部扁平,最寬處12厘米,正面輪廓呈如意形,其上繪有圖案紋飾,下部呈方柱形,中間開有一個長方形通底弦槽,兩側設有三個弦軸(左二右一)。弦軸硬木製,呈圓錐形,軸長 13厘米,軸體表面刻有直條瓣紋。琴桿為半圓形柱狀體,上、下等寬,前平後圓,正面為按弦指板,表面平滑,便於運指,不設品位。琴桿上端設有山口,琴桿下端插入琴箱上下框板的方孔中。琴馬木製,呈長橋形,置於面板中央。張三條絲弦或鋼絲弦。三線琴的裝飾富有特色,除琴頭外,在面板的四周多繪有民族風格的圖案花紋和飾緣,這又和北方蒙古族的馬頭琴不謀而合。

演奏

演奏時多採用立姿,將琴桿斜橫胸前,琴箱置於腰部右側,琴頭斜向左上方,左手持琴按弦,右手執骨制或硬木製撥片彈奏。三線琴的三條琴弦按四度和五度音程關係定弦,即裡弦和中弦按四度、中弦和外弦按五度、裡弦和外弦為八度關係,常定弦為:e、a、e1。音域e—e2,有兩個八度。發音明亮,音色渾厚,音響豐滿。可用於獨奏或為民歌伴奏。深受京族青年小伙子的喜愛,常彈奏自娛。在傳統的京族“哈節”上,姑娘作為“哈妹”,雙手執握竹梆邊擊邊唱,小伙子作為“哈哥”,手彈三線琴為其伴奏。“哈歌”即編即唱,內容廣泛豐富,三線琴演技嫻熟,曲調優美抒情。在這歡愉的民間文化娛樂活動中,有多少未婚青年男女相識、相愛,結為美滿姻緣。較著名的獨奏曲有《祝香歌》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