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種識

三種識,教義名數。關於“識”的一種分類。據四卷本《楞伽經》卷一,“略說有三種識……謂真識、現識及分別事識”,分別與諸識的三相,所謂“轉相、業相、真相”相應。此中“真識”,該經指第八“藏識”之無生滅的清淨一面,相當諸識之真相,所以說:“若自真相滅者,藏識則滅……〔說〕藏識滅者,不異外道斷見論議。”所謂“現識”,“譬如明鏡持諸色相,現識處現,亦復如是”。其成因為“不思議熏及不思議變”,故大體相當第八藏識之有生滅雜染的一面。所謂“分別事識”,謂此識之因,在“取種種塵,及無始妄想熏”,故相當八識中的前七識。又此“現識”與“分別事識”,二者“壞不壞,相展轉因”,故是互為因果關係,在“阿賴耶識緣起”論那裡,就是第八識與前七識的關係,據此,“真識”亦可解作“阿摩羅識”(無垢識),即第九識。魏譯《入楞伽經》卷二將八識歸為二種識:一者“了別識”,即是“現識”的異譯;其二亦作“分別事識”。此“了別識”即是“轉識阿梨耶識”。但又說三種識:“一者轉相識,二者業相識,三者智相識。”天台宗立三識為三乘智慧的別名。《金光明經玄義》卷上:“云何三識?識名為覺了,是智慧之異名爾。庵摩羅識是第九不動識,若分別之,即是佛識;阿梨耶識即是第八無沒識,猶有隨眠煩惱與無明合,別而分之,是菩薩識……阿陀那識是第七分別識,訶惡生死、欣羨涅槃,別而分之,是二乘識。”即將攝論師所立的“九識”中的後三識,別立為“佛乘識”、“菩薩識”、“二乘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