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皇炮捶

三皇炮捶

三皇炮捶是歷史悠久的傳統拳術,它以完整統一周身的功力與靈巧多變之技法相結合的一個拳種,是集技擊技術與健身功能為一體的一種功法。炮捶拳的套路結構簡練,樸實無華。動作沉穩、剛健,充實有力,形象生動。三皇炮捶門,歷史淵源悠久,奉人文初祖軒轅黃帝(即人皇氏)為祖,故又稱“人宗門”、“人祖門”、“三皇門”。隨著歷史的發展,三皇炮捶拳不斷地發展完善,繁衍傳遞,是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遺產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三皇炮捶
  • 分類:拳術
  • 源流:道家功法
  • 地區:中國
  • 創始人:人皇氏
起源發展,主要流派,風格特點,簡練樸實,沉穩剛勁,氣勢勇猛,內外合一,主要拳譜,基本理論,名家大師,侯金魁,陳友清,王福全,劉德勝,李堯臣,

起源發展

三皇炮捶,簡稱“炮捶”。屬三皇門(亦稱人宗門、人祖門)。三皇者,天皇伏羲,地皇神農,人皇黃帝。拳以此立名曰“三皇”;又因該拳出手如捶,發勁如炮,故名炮捶,合之則稱“三皇炮捶”。隨著歷史的發展,三皇炮捶拳不斷地發展完善,繁衍傳遞。至明末清初年間河北冀縣武術名家喬三秀傳授此藝,始有文字記載和文物可考。喬三秀傳其子喬齡(字鶴齡)作為第二代。喬齡將此藝奧妙真諦傳給第三代有宋彥超(字邁倫)、於連登、張文彩王雙奎四名弟子。宋彥超集平生所學,潛心鑽研,創“夫子三拱手”之絕技。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宋彥超來京投“神機營”報效國家。神機營老七王爺令宋與營中教練武林高手比武。宋出手神奇奧妙,眾高手皆敗於宋手下,老七王甚喜,驚呼“真乃神拳也”!逐賜五品亮蘭頂戴之職。此後,“神拳宋邁倫”的名字享譽武林。宋漫遊京城,結識八卦掌祖師董海川,逐交成摯友。宋在京官場中耳聞目睹了朝政腐敗,自感報國無望,便棄官從賈,在北京前門外糧食店街創辦《京都會友鏢局》,以武會友,從事保鏢生涯,同時傳授武藝。從此開拓了北京三皇炮捶門歷史的新紀元。
三皇炮捶三皇炮捶
清同治五年(1866年),於連登之子於鑒(字鏡堂)先得其父親授,後來京拜宋彥超為師,得宋之奧妙後技更精絕,功達上乘。自此於鑒在北京大開山門,傳授三皇炮捶拳。在一大段歷史時期內“京都會友鏢局”同“三皇炮捶門”名聲大震,鏢局生意興隆。三皇炮捶拳也廣為傳播,得到了很大發展。以“京都會友鏢局”為中心,傳第四代人主要有宋雲達(字彩臣)、張殿華、孫德運、宋幫真、宋大成、宋雲渠、趙致中(字秋水,白雲觀道長)、大阿夫(清光緒皇帝妹丈)、惠銘(清刑部掌印)、惠崇(清京都九門提督)、張玉福、劉兆祥和河北省冀州市碼頭李鎮“京都會友縹局分號”即“南會友”經理袁長順、盧玉璞等數十人。尤其是於鑒來京後使三皇炮捶門進一步發展壯大,成為第四代人中的佼佼者。
第五代傳人中主要有名揚大河上下長城內外的鏢頭“四大亭”,即:王蘭亭、王顯亭、王豪亭、孫立亭,和各個身懷絕技名震武林的“大槍侯金魁”、“大槍陳友清”、“神彈子白雲峰”、“大刀劉德勝”、“鐵羅漢王福全”以及艾振芳、焦鳳林、申武、李淳風、劉奉朝、董永昌、鮑林格、李堯臣等。
三皇炮捶三皇炮捶

主要流派

《少林七十二藝》書中少林寺妙興大師引用的張恪忠《三皇拳訣》序言,這樣寫到:“今之言技擊者,厥惟兩派四門。兩派者何?少林、武當是也。四門者何?三皇、形意、八卦、言門是也。考兩派四門之歷史,則三皇門為最悠久。少林派祖師為初祖達摩禪師,達摩禪師入中土在梁武帝大通丁未之秋。武當派祖師張三豐。三皇門(今世稱人祖門、又曰人宗門)之祖師為人皇氏。形意門之祖師為姬際可。八卦門祖師為董海川。言門祖師為辰州言。其間相去千百十年不等。若考其武術之精奧,各有所長。若考其淵源則不出人皇氏黃帝創舉起之遺意也”。此段文字明確記述了三皇炮捶非少林寺所傳。
三皇炮捶古譜上記述的“三皇炮捶之法”寫到:修身先養一口津,定氣再把兩儀分,定住八卦分四象,玲瓏變化散周身,……。在“三皇炮捶之根”中寫到:“……和顏悅色真剛毅,舌丹入海得內情,懷抱太極乾坤在,陰陽變化鬼神驚”。在三皇炮捶拳歌中寫到:“老君披爐碧尤宮”,“當陽坐著洪君祖,打開太極四象明”。等等一系列修身養性,練功方法都明確記述了三皇炮捶是道家功法。
喬三秀把炮捶拳藝傳給了第三代喬鶴齡。在這一代里,拳藝沒有多少變化,據說,喬鶴齡在游峨眉山時,巧遇宋邁倫,盤道論武,甚為投契,即收為弟子,後又收於連登。第四代的宋邁倫和於連登分別創立了三皇炮捶的於、宋兩家,為炮捶拳藝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三皇炮捶三皇炮捶
三皇炮捶拳藝,自於連登、宋邁倫傳代授藝起,才廣為流傳。文字資料和客觀事實充分證明,三皇炮捶拳的於、宋兩派,的確是由於於連登、宋邁倫兩位大師創立。
於派創始人於連登,字金榜,原籍山東。幼年時在家鄉即習拳棒,壯年後投喬鶴齡學習三皇炮捶,與師兄宋邁倫同師學藝,師徒、兄弟之間感情深厚。連登從師多年,深受喬老的喜愛,得了喬老的真傳,又刻苦用功而藝成,後與師兄宋邁倫先後別師,他自己歸回山東故鄉。連登與喬老分手時,喬老再三叮囑:一定要把祛病健身、助善除惡之技能傳授給更多的人,以利於民眾。
連登回家鄉後,遵喬老之教誨,邊練功深造邊教學,廣為收徒授藝,還根據自己的條件和練功的體會,經數十年深入研究和探討,才逐漸形成了自己拳路的獨特風格,形成了新的一派——於門三皇炮捶拳。但萬變不離其宗,儘管連登在拳藝上有新的變革和突破,可是從實質上開講,沒有離開喬老三皇炮捶的根本原則。
於連登在晚年傳藝於五個兒子與眾多徒弟,可惜的是並無一人有成就,因此,常使老人嘆息,連登的第六子於鑒,因身材矮小瘦弱,其父不肯傳藝,誰料於鑒人小志大,多年來暗地偷學,終成大器。待連登知曉此事為時已晚,無可挽回,故此臨終遺囑於鑒進京投師宋邁倫深造。爾後,於鑒在京多年,得到了宋邁倫師伯的真傳,拳藝深精,威震武林,名揚四海。由於有以上一段歷史,才有“於拳宋手”之說,會友鏢局創立後,於鑒與孫德潤張殿華、宋彩臣等同在會友驃局坐鎮。後來因轉走西北路驃的總鏢頭“神彈子李武”去世,於鑒出於朋友義氣,幫鏢過道。走鏢黃牙山,路遇強人劫鏢,於鑒單槍鎮賊王,安全的護鏢到達,從此威名遠傳西北,後來於鑒又應邀去山西,在太原府主持國術館
三皇炮捶三皇炮捶

風格特點

三皇炮捶拳屬於內家拳,傳入北京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這門拳術是技擊與氣功相結合的拳術,強調“以氣為主,以理當先。上步有情理,腳下有圈勁”。沉穩剛勁,內力充實;快猛巧捷,飄忽輕靈。發力氣勁合一,剛柔相濟,氣勢勇猛。常以利破硬柴的勁力表現出勇往直前所向無敵的氣勢,給人一種清新爽快,朴雅大方之感。
三皇炮捶三皇炮捶
歸納起來三皇炮捶拳有四大風格特點:

簡練樸實

大道至簡至易。合於陰陽天地之道。優美繁雜的陽春白雪,中看不中用。簡練樸實,舒展大方更顯其高雅,外表雖是粗拳笨腿,內情卻精微異特,樸實無華,美在自然。招一式,一呼一吸,一蓄一放,剛柔相濟,陰陽變化之妙。難以用文字和語言盡述,非師授加實踐揣摸不可得。

沉穩剛勁

拳要求樁功紮實,上虛下實,兩腿穩健有勁,機體松靜自然。提攜天地,天人合一,沉穩放鬆、有利於天地之氣融貫全身,從而達到得氣快,氣感強的功效,並激發出人體的內在潛能。練功者全身感到呼吸時的通氣量較大。甚至手心裡有顆心臟,與胸腔的心臟同時跳動。拳術體勢要求收頦頂項,胸部松含,氣沉丹田。沉肩墜肘,收臀提肛,撐膝圈襠,足趾抓地。上三節肩、沉;中三節胸、腰、丹田蓄、下三節足、膝、胯提,上虛下實,虛靈穩健,松而不懈,摽而不僵,內力充實,氣勁順達,不浮不燥,一派正氣。
三皇炮捶三皇炮捶

氣勢勇猛

練拳時要神、意、氣、勁形神合一,氣勁貫通,神不外溢,意不旁馳,勁不妄用,氣勁合一。招式之變,猶如迅雷不及掩耳之勢使人防不勝防,氣勢如獅虎般威猛,顯示出勇往直前,所向無敵的氣勢。外形即此,其內形乃陰陽變化,靜極生動,動極生靜,外靜而內動,孕育之變,極柔變化極剛力,太極圈內變無窮。“生育流行,一動一靜,”中和感通之妙用也。

內外合一

這是拳理中整體論的具體體現。手足相合,肘膝相合,肩胯相合是為外三合;心意相合,意與氣合,氣與力合是為內三合,總合為六台。手、腳、身,精、氣、神協調統一。

主要拳譜

拳譜可分兩類,一類系統全面,包括的內容廣泛。一類只作單項介紹,如刀譜、劍譜、槍譜等等。為什麼叫“譜”?某一拳種在較長的歷史時期內,已形成了自己的風格特點,並用文字將門派的歷史源流、變化發展、人物事跡以及拳術器械等技藝記錄下來的材料,習慣的什麼拳就叫什麼譜。三皇炮捶,就叫“三皇炮捶譜”,簡稱“炮捶譜”。所謂“譜”就是準章準譜,標準的意思。炮捶譜出自誰人之手,有多少種,到目前為止多少年來誰也講不清楚。
三皇炮捶三皇炮捶
幾種不同內容的拳譜:
1、《炮捶譜》,或叫《炮捶老譜》。此譜前後兩部分,前部是:大槍歌及其問答,炮捶歌訣,春點,系“宣統二年十月初一郭立,又照抄本習騰”。後部是:自盤古三皇治世,炮捶根,五要,炮捶歌訣,十二炮法,四夷賓服論,大槍歌訣,手歌以及春點和藥方,系民國三十七年張華甫翻印。
2、《宋門三皇炮捶全書》,也叫《高莊拳譜》。包括20條內容,簡介了會友鏢局幾十年歷史和部分人物介紹。系1972年王連吉得自河北省南宮市城北高家莊高麟閣老先生的材料整理而成。
3、《技擊實踐方法,炮捶交手圖解》,《夫子三拱手之動,三拱手雜記拾零》。此亦系高麟閣老先生手稿。除此尚有一本內容不詳,在崔廷忠老人手中。
4、《趙莊拳譜》。此譜內容不全,系1983年10月在北京炮捶研究會五人小組訪問趙莊時帶回來的,包括炮捶簡介,部分世系表,邁翁習技談,宋邁倫傳記,碑文、匾文。5、《宋門三皇炮捶大全》。由冀縣趙根深主編,趙慎言副編,王國章集印。1983年12月成書,內容包括:前言,拳譜序,拳史,宋邁倫傳記,宋邁倫家譜,部分傳世譜,碑文、匾文,邁翁習技談,宋彩臣小傳,對於鑒的調查,宋邁倫習技之法,炮捶的勁,夫子三拱手,以及拳術和器械的歌訣。
三皇炮捶三皇炮捶
6、《舊譜》。內容極短,有說手,何為三皇。系自友人處觀得,跋云:“甲辰仲夏自美福起先生處借得三皇炮捶舊譜一卷,原為冀縣李誠齋本”。
7、《三皇炮捶》。內容與《老譜》中“三皇治世”一樣。系解放前報刊摘錄之武術雜誌,賀春全寫。
8、《三皇炮捶拳譜》,四卷。1983年楊寶田收徒時友人所贈,內容不詳。

基本理論

三皇炮捶的基本理論主要在“炮捶根”內,什麼叫根?根基、基礎也。它是炮捶拳藝的要領和根本,是基本理論總的名稱。其內容豐富、充實、廣泛,包括了:炮捶拳歌訣,大槍歌,手歌,身法口訣,十二炮法,炮捶五要等,總量名稱就叫“炮捶根”。“炮捶根”內容豐富,實用性強,它來源於會友鏢局多位著名鏢師的口述和實踐經驗,並由他們的弟子整理而成的理論寶庫,也是三皇炮捶後代傳人遺留下來的武功紀要,此非少數人所作,是歷代的心血結晶。因此它有極為重要的保留價值,也是喜愛炮捶必須學習的理論基礎。《炮捶根》的全部內容都是用口訣和歌訣形式寫成的,順口、好記、易懂,但真正理解卻要從長期實踐中來。其中用各種動物的動作和神態,生動形象地刻畫出三皇炮捶拳的風格特點。下面將“炮捶根”的部分內容分述於後:
三皇炮捶三皇炮捶
1、三元:
練炮捶要講胸元、背元、虎口元,此為三元。胸元就是要求含胸拔背沉肩墜肘,不能腆胸疊肚。胸空則靈,腰變則活,兩肩抱攏,虎背自元。松肩墜肘,有利攻守。這是胸元和背元,與它配合還要講胯動腰隨,腰動胯合方可致用。虎口元就是扣爪,屈指扣爪,虎口自元。屈指練的是入木三分的扣刻之力和抓拿之功。扣爪圈虎口練的是外撐勁,是拳譜所講的“雕爪蛇腰出水龍”的雕爪。雕是大鷹,爪是炮捶拳的手型,練的是鷹爪力。
2、三平:
三平是對拳和腕部在技擊實踐中使用方法上的具體要求,即:大指扣、四指攏、拳頂平、虎腕挺。虎腕是形容肘活則手靈,變化多端。具體要求緊握拳關節挺擊實面不傷。
3、三沉:
三沉是沉肩、沉氣、沉肘。沉肩則背松腰靈,沉氣則腰實脈通,沉肘則守門護胸。炮捶要講:打時放長擊遠,收時快似閃電,進與退要抽撤連環。三沉之要是松、順、通,即身上要松,功法要順,氣血要通。
三皇炮捶三皇炮捶
4、四正四隅
即東西南北,東南、東北、西南、西北,四面八方犄角旮旯,前後左右的意思。技擊實用講真假虛實,變化莫測,步法靈活,進退自如。炮捶的四正四隅,是講運用在技擊攻守中的手法、腿法與身法三個方面的關係。身手腿三個方面,既分上中下,又各有不同用法,要密切配合互不可分。在運用中有時以手為主,有時以腿取勝,都是以身法配合,才能進退自如,妙在其中。
5、關於身法,身法與腰密不可分,互為所用。身法為整體,腰為中樞,講身必講腰,有腰必有胯,腰轉胯合,胯動腰隨乃運氣活身之道。身法講整體的形態美感和氣勢神韻。腰胯講靈活,腰法與練功和運用的關係極為重要,腰是一身之軸,一技之本,一法之根。不論演練或套用,都應該動則有法,擊則有方,發則有力,至則有點。在實際套用上有腰才能有實力,有腰才能擊中要害打在點上,沒有腰法就什麼也談不上。腰法運用要胯配合,擰腰必須轉胯,腰轉胯合,胯動腰隨方可為力。實際套用上要講:腰要活,肘要合,腰是軸,臂是桿,肘是環節手是點。著力部位要明確,沖在拳頂,戳在指梢,切在掌沿,踏在掌根。一團一展,一合一開,一收一放全離不開腰和胯。更好地運用腰法應該是:收之有法,放之有力,動作靈活,走似龍蛇,神態生動,用法巧妙,協調統一,變化莫測,以上諸項皆以腰為本也。拳譜云:磨轉千遭臍不動,就是強調腰功的重要性和腰功與身法的關係。
6、關於手法:
手法是技擊對抗運動中第一的、行之有效的實用方法。在訓練中還要講手型。凡是攻進退守,劈打遮攔都是以手為主,講的是手法運用,炮捶拳在手法運用上,主要表現在拳、掌、鉤、爪、指五種手型的運用上。講手法是個概念,五種手型的運用,都包括在手法之中。但分開來講,又各有不同的具體內容。三皇炮捶的“夫子三拱手”,就是神拳宋邁倫所創造的實用技擊手法,後來為會友鏢局一些著名鏢師所擅用。其中主要內容就是搓、刁、掠、帶的技術,再加上“本力勇”這個根本的力量,結合起來就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拳法運用要講:頂沖掛撩,掌法講:劈撐踏撞,鉤手講:搜,搜就是抄。鉤手在器械演練中是配手,俗話說:“配手合,套路活”。可見配手在套路演練中的重要性。爪是炮捶拳特有的手型和手法,爪的形象取之於雕,拳譜云:“雕爪蛇腰出水龍”就是爪的形象與技法。爪用之於抓拿刁捋,拍打擊身,用時十指緊扣(摳)要有入木三分之感。要求是有方法還要有功力,功力應是第一的,沒有功力任何方法無以為用。指法,在炮捶拳用於兩個方面,一是練劍的劍訣,二是分叉指又叫二指掌,實用於技擊。在二趟炮捶里的“托腮掐喉”和“二龍戲珠”用的就是環形掌和分叉指。
7、關於腿法:炮捶拳的腿法步法緊緊相連,配合運用,但與長拳有所區別。它沒有長拳的騰空旋轉,彈跳擊拍之類的動作,主要以底樁為主,它配合腿法中的前蹬後點,踢彈掃掛,蓋撩,並結合步法中的擦步、擠步、套步、插步靈活運用。再加上身法中的挨膀擠靠,胯打腰撞等,形成一套較完整的實用方法。炮捶拳的技法重點要表現在蹲樁下式,四六為根(腳下是四六步,前四後六,前虛後實,交替運用)和直出直入,擠進擰出(擠步進去就是進步插襠,擰出就是以腰代身,擰轉出來便於換式變招)。
8、關於肩肘腕手:
肩隨肘,肘隨手,手動腕隨,肘動肩移,前手走後掩肘,手要硬,腕要活,肘要掩,肩要合。肩肘腕,胯膝足各部關節在實際套用中是一回事,又不是一回事。在對抗性的運動中,身體各個部位協調一致,互相順應時,整個身體各部關節是一回事,這樣發力時才能打成一個整勁,防守時才能快速靈活。但是在將要被他人所制時,就不能直胳臂硬腿的,而是應該松肩、松肘、松腰,以散全身之力,要松得一點勁全沒有了,叫對方摸不著拿不準,象泥鰍一樣才行。這是為了更好地隨機應變,找對方的薄弱環節,抓住一點而發其力。松的時候就要松到肩是肩的,肘是肘的,腕是腕的,手是手的,肩、肘、腕、手全都成了一節一節的零碎。與它們配合的則是胸含肘抱,胯動腰隨。
9、五形:、熊、虎、甲、為炮捶拳的五形。就是用五種動物的形象,體現在武術運動之中,用武術的動作和神態,來展現它生動具體的形象。它不僅具有每種動物的特點和本能,體現在武術運動的技擊內容之中,而且還要給人一種生動活潑,美的藝術感受,這些就是“五形”所要表現的內容。
(1)、猿,就是猿猴。猿的體積小、動作靈巧,外形類似猩猩但又和猩猩不同,猿沒有猩猩的力氣大。練炮捶拳學猿,學它的靈活敏捷,猿能上樹如走平地的本領,在技擊運用上則應突出它的快速準確,萬無一失的運動規律。這個規律不好掌握,運動員一定要堅持長期刻苦實踐,才能做到隨機應變,快而不亂,這是技術上的上乘之功。
(2)熊,熊是笨拙的動物,它和牛、豬雖然長相不一樣,性格卻有點相同,都是慢性子,動作遲緩,慢慢騰騰。炮捶拳學熊,主要取它的沉著穩重,壯實如山的特點。換句話說,炮捶底樁的沉穩紮實,就是取意於熊的笨重壯實的特點。當然,在實用中光強調笨重就不行了,應揚長避短,盡其能而為所用。
(3)虎,虎的形象威武,
搏鬥技能有三:一撲、一掀、一剪,非常厲害,也是虎的本能。常言:龍生雲,虎生風,證明了獸中之王的氣勢。炮捶拳學虎要學它的猛獸下山磅礴之勢,萬鈞之力和它的三項本能。這是從形態與技法上講,武術動作上要講虎背熊腰。炮捶拳中的三元:胸元、背元、虎口元的“元”,就是要求虎背要圓。這是從炮捶拳式架的背和腰的形態上講,動作起來則要求“雕爪蛇腰”。拳譜上說含胸拔背,雙肩抱攏,沉肩掩肘,封閉自如,拳法上還要求“三沉”。
(4)甲,即龜。要學它的伸縮性,在技擊實用上要充分體現出它的伸縮自如的動物本能。武術進擊為伸,退守為縮,變化神速,取之為用。
(5)龍,取其氣勢。要體現出青龍出水、騰雲駕霧,見首不見尾和龍騰虎躍的氣勢來。在炮捶里要表現出一定的威力,學龍要有龍形、龍意、龍的形態和氣勢。當然誰也沒有看見過真龍,龍、鳳凰、麒麟都是人們想像中的動物,實際並不存在。據說龍分九種,各有各的氣質。也有人說,龍有十三,九種有別。美術家們稱龍的形態是:頭似牛,身似蛇,角似鹿,爪似雞,尾似龜。特藝行業的藝術家們說:龍是豬嘴狼牙。過去還有什麼:九龍杯、九龍壁和葉公好龍的故事等等。這都說明人們對於龍的形態是喜愛的。因此在拳藝的演練中,要創造出意似蛇龍的形象來。拳譜云:雕瓜蛇腰出水龍,就是要練出青龍出水的氣勢來體現炮捶拳的拳勢。
10、五要:
炮捶“五要”內容豐富,項目繁多,它是“炮捶根”的內容之一,也是炮捶拳理論的精華所在,此文只論述其中一項,即“身法歌訣”之一。
原文:
“浮氣要聚,本力要勇,虎腕要挺,腰眼要靈,心血要活。天門扛,腰脈提,倉門歉氣分陰陽。肚講陰陽沉,陰聚陽散,八卦為根。總得一身之法。何為一身之法?勁從足下起,還得丹田足。緊五把,表六節,七節沉,八節挺,九節靈,十節攻,十一節蹬,十二把,十三心肝脾肺腎,十四脹肚入槽,方得周身之理”。
釋義:
“浮氣要聚”:氣即術之本也。氣沉而靜,意燥則浮,氣聚則力實,氣散則體靈。靜則聽,暴則不明,氣要聚合方可為力。拳譜云:“炮捶以氣為主,以理當先。”究其實意,氣聚則剛發。什麼是氣呢?呼吸為氣,身體內部之動力為氣,推動血液循環,能使肌肉伸縮為氣,故氣乃人之生命要素之一。多舒暢,少急促,免暴躁為養氣之道。什麼是理呢?即:方法、要領、道理,內含之意也。理通則意達,講的是心靜、氣沉,意識集中之意也。
“本力要勇”:本力就是生來就有的力氣。比如一個人的勁大勁小,是身體素質重要因素之一。一個人的勁兒,一般說來有兩種內容,一種是先天的力,一種是後天的功。先天的力是生來就有的自然力,是沒有經過鍛鍊改造的拙力,是不帶有技術性的一種勁兒。後天的功是武術的勁,是經過長期鍛鍊而得到的,帶有技術性的一種勁,也叫功力。這種勁兒不僅有技術性,還包括技巧性,這個勁要講究充實完整,協調統一,也可以說本力加功力就是炮捶的勁。“勇”就是有膽有力。有膽無力,有也沒用;有力無膽,有也空空;膽量和力量結合才能發揮作用。身體素質好是鍛鍊的結果,是長期實踐而得到的,有了好的身體素質,要通過一定的方法表現在力量上,常言說:練什麼就有什麼,不練哪項就沒有哪項好的身體素質,也談不上有什麼本力。“勇”講的是實力和膽量,實力和膽量是鍛鍊出來的。俗話說:一力降十會,以巧破千斤,任何巧若是沒有實際力量作基礎,是沒有意義的。沒有實力出不來巧,單純的巧作用不大,儘管人與人的生理和體質條件有一定差別,但是實踐的作用是必不可少的,是最主要的。本力勇的主要內容就是強調實踐出真知。“虎腕要挺”,什麼是“虎腕”,它和拳譜里講的“雕爪”與“蛇腰”一樣,是生動的形容,虎腕就是腕子。打拳動手不折腕子,就要有挺勁,虎腕挺而發之有力,擊實而不傷。就是說打出去很有力量的拳或掌,擊中對方時有挺勁才不至於戳了腕子。挺腕子的關鍵在於肘,肘活則手靈,變化多端。雕爪是手型,蛇腰是身法
“腰眼要靈”,拳譜雲“磨轉千遭臍不動”,講的就是腰的用法。敵在外而我在內,敵走一步而我動一點,敵走大圈,我走小圈。腰是中樞,系全身之脈不可不靈,用時要象珍珠走玉盤一樣隨心所欲,要靈活到象一顆滾動的鋼珠。“心血要活”,氣血要合,氣動無形血有形,心與氣、氣與血密切關聯。氣要順方可流暢無阻,血要活方可貫注全身。氣血舒暢順達,動作才能順利進行,血液流通才能氣貫四梢,血走四肢八節運動時才能協調,才有板眼、有節奏,體現在精氣神上。“天門扛”,天門即頭頂,也叫幸腦門兒。扛就是挺脖子,好象頭上放著東西往上頂一樣,炮捶叫懸頂收頦。拳譜云:“天門扛頭如頂物,心氣散意不旁馳”,講的就是懸頂收頦、舒胸散氣、意識集中。天門扛可以振作提神,脖子一挺上身就整,帶動兩肩兩膀完整、充實、有力。練功夫不能丟頂,丟了頂就丟了練武術的精氣神,就沒有了氣勢神韻了。
“腰脈提”,練炮捶的腰一講活、二講合、三講沉穩、四為主。活是動作要靈活,拳譜云:“雕爪蛇腰出水龍”是腰部的靈活性和它的氣勢。合是腰胯相合,互為所用。沉穩是炮捶拳的根本,要體現在斜馬襠小弓步和進退的步法上。提是要提肚填小腹此為本也。
“倉門歉氣分陰陽”,倉門指丹田,歉氣即少,不滿足的意思。分陰陽講兩手兩足,一上一下,一前一後,即動作上的一虛一實,虛實相生相化相互配合之意。它內在的含意是要求做到收腹含胸、沉肩、沉氣、沉肘。拳譜云:“陰聚陽散,拳打團發”,陰陽就是聚散,團發就是收放。
“肚講陰陽沉”,陰聚陽散,重要在沉,就是要求虛胸壯腹,氣納丹田。炮捶拳打的是沉穩剛健,充實有力。因此氣沉式穩、樸實無華是三皇炮捶拳的根本。陰聚陽散就是拳打團發,一收一放,一團一展,陰是收縮,陽是發出,關鍵在於沉著穩重,鬆散自如,擊之而有力,充實而剛健,穩健而不可搖。陰陽肚可聚可散,可吸可壯。聚散,吸壯皆收放也。
“八卦為根”, 所謂八卦即四正四隅八個方位,自己占中心,亦可為九宮,左顧右盼,生死交換,進“出”瞬息萬變。根即足下,根基也。炮捶的步型前四後六,前虛後實,又叫方磚步,此步型便於進退,易於攻守,虛實互換,跟進(後腳跟進),帶出(前腳帶出),進退連環,本身守中,根在足下。
“勁從足下起,還得丹田足”,這兩條一講力二講氣,講的是炮捶拳的根本。力起於足下為根,氣鼓盪於腹內為主。如炮捶拳的小弓步就是以後足為根,不能拔根擰鑽。步法中的擦步、擠步、帶步就是以腰帶身,以前帶後或是以後帶前,重心要落在腿上,完成動作後,腳就是根。前如空後如丁,前虛後實,這是前進的步;後腳帶前腳隨,後實前虛,這是後撤的步,動是一腳為主,紮實兩足為根。丹田足就是氣歸丹田,講丹田之氣,練是一個方面,關鍵在於守元,又叫“看氣”。沒有充實的元氣,什麼也談不上。一個人體質條件再好,精力不充足,體力也充實不了。精實而體壯,氣實而無懼,力實而勇為武術之要。
“緊五把,表六節”,也有叫扌票六節的。五把指的是上下十指(趾),手指與腳趾。拳譜云:“雕爪蛇腰出水龍,金鉤入地得太平”,這就是炮捶拳的手和腳。緊是要有內含之力,緊五把就是十指緊扣,或是足趾抓地。表六節或扌票六節是內與外的兩種不同含意,表,是表示,表明,表現出來,是發作出來,是把內含的東西用動作形態表現出來。比如吃中藥用蘆根水做引子,為的是表汗。所以說表六節是含於內而形於外的意思。所謂六節,一可以理解為:肩肘腕胯膝足,通身上下六部關節的總稱。二也有泛指的意思。因為它並不僅限於六個關節部位。要想完成一個完整的動作,從發動到發功力,從內到外,若是沒有全身各主要部位的密切配合,要想取得得心應手的效果是不可能的。具體到實際運用,就應是從裡到外,也就是含於內而形於外,既起到了內部發動的作用,又表現在動作的形態上,這就叫表六節。關於扌票六節,是扌票在一起的意思。是講收或團,不是展開放,是表於外而合於內的東西。意思是全身各個部位擰成一股繩,扌票成一股勁兒,這樣拳發出去才能充實有力,打出真正的剛勁和整勁,這裡講的是內含的東西。唯有對炮捶拳有了較深刻的理解和體會,才能發現這些表於外而含於內的基本內容。打個比方說:炮捶拳的沉肩、沉氣、沉肘,沉肩沉肘容易發現,而沉氣就不易看出。再如“雕爪蛇腰”外形的動作能夠看得清楚,而同樣是有形的表現“金鉤入地”,它表現的足趾抓地,形是在鞋和襪子裡面,怎能看得見呢?因此扌票六節雖有外部形態的表現,但內含之意才是它的核心。
“七節沉、八節挺、九節靈、十節攻、十一蹬、十二把、十三心肝脾肺腎、十四脹肚入槽,方得周身之理”。從七到十四的數,是順序排列的數目字,並不代表具體內容,也不說明幾就是幾個關節或第幾關節。如七節沉既不是說七個關節的沉,也不是說第七關節是沉。它講的是炮捶拳的“三沉”,沉肩、沉氣、沉肘,重點放在沉字上。八節挺是“虎腕要挺”,九節靈是腰部活動。“十節攻”是弓箭步的前弓腿,炮捶講弓腿膝不過足,十字捶肩不過膝。“十一蹬”就是足根,仍然講弓步,這裡指後腿,足根要蹬上勁,不準拔根擰鑽;後腳跟就是根,要蹬在根上,這就是“勁從足下起”。十二把是手和腳,“雕爪”與“金鉤”。雕爪要鋒利,金鉤應入地,手腳抓撓,是功力也是技法。十三心肝脾肺腎,是講通過運動對於身體內部的五臟六腑和各生理機能的影響,起到了加速新陳代謝的作用和促進血液循環的效果。十四脹肚入槽,是講運動以後達到了胸舒氣散,骨軟筋活,精神振奮,氣納丹田,舒暢愉快的目的。最後一句是“方得周身之理”,是綜合歸納的意思。

名家大師

侯金魁

字松泉,山西人。少年時赴京學藝,拜“京都會友鏢局”於鑒習三皇炮捶拳械,擅長大槍,武林界宿有“大槍侯”之美譽,後以保縹為業。1910年參加了以會友鏢局為主的前門外商業區自衛隊,抗擊外國侵略軍,保衛了大柵欄、珠寶市等數百家商號免遭劫難。弟子眾多,著名者有董英俊、張慶雲、段庶卿、歐錫九、張華甫等人。

陳友清

山東章丘人。1920年從師於鑒,習三皇炮捶,擅大槍,有“大槍陳友清”之稱。1930年創辦“北平大興縣第五國術社”,所授弟子近千人。最著名者有袁敬泉、崔廷忠等人。
白雲峰(1872-)字嵩坡,滿族,北京通州區人。出身官宦世家,自幼習文練武。青年時官至“京都南郊守備”之職,拜於鑒習三皇炮捶,後人京都會友鏢局,從事保鏢生涯。1910年參加以會友鏢局為主的前門外商業區自衛隊,英勇抗擊八國聯軍。白雲峰技藝精湛,擅長弓彈暗器,有“神彈子白雲峰”之稱。獨傳“內家龍門派劍法”,創編了六合螳螂刀和五極刀法,並精於大拐、四合鐮以及飛縹、飛抓等兵器。

王福全

會友鏢局第三代鏢師王福全,江湖人稱“鐵羅漢”,河北省人氏。因其為人和善可親,耿直正道,以德服人,被武林同道讚譽為“王老好”。王老好俠義心腸,疾惡如仇,好為窮苦百姓打抱不平,為朋友兩肋插刀。因替窮哥們出頭,拯救幾十個腳行兄弟,拳打北平前門外惡霸-“花斑豹李四”,身受“過堂熱”而筋骨無損,被江湖送號“鐵羅漢”。傳人中著名者有:徐德良、祖仲惠等。

劉德勝

(1874-1954),北京人。10歲練教門彈腿,26歲參加義和團,曾率一哨人馬火燒北京西什庫的日軍駐營地。義和團被鎮壓之後,孤身闖江湖,足跡遍黃河上下,大江南北,訪能人奇士,追求武學真諦。1902年拜於鑒為師習三皇炮捶,1904年人京都會友鏢局從事保鏢業。擅長大刀,被武林界譽為“大刀劉”之美稱。因樂善好施,俠肝義膽,曾搭救兩名被強人搶劫、侮辱的婦女。1934年創辦“北平第七國術社”,廣授門徒,並對弟子宣傳抗日救國思想。拒授日本人學藝,被後人譽為愛國武術家。在歷次武術比賽中曾獲不少銀盾和獎品。主要傳人有:王寶英、宮永福。其子劉寶民等。王蘭亭,字玉璽,是“京都會友鏢局”四大亭之一。從師張殿華,精“夫子三拱手”,擅長大槍。1900年八國聯軍人侵北京,他率眾鏢師和弟子保衛京西門頭溝煤礦,傳人中著名者有王萬芳、胡於彬、王萬禮、王萬貴、王萬亭、張福洪、劉進朝、馬恩瑞等。

李堯臣

河北冀縣人。1890年進京某生,1894年從師宋彩臣習三皇炮捶門拳械及軟硬功夫、暗器等,任“京都會友鏢局”鏢師。精大槍六合刀等。1921年在北京前門外天橋自辦“武術茶社”,以武會友,倡導武術。1931年應聘任國民29軍大刀隊武術教官,創編“無極刀法”教授抗日官兵。此期間,兩次打擂擊敗日本武師。新中國成立後,多次擔任北京市及全國武術比賽裁判長。因德高望眾,曾被選為中國政協委員,北京市武協理事。
三皇炮捶門
第六代主要傳人有王萬芳劉進朝、杜九齡、白瑾、劉鳳軒、王月波、王德山、王漢武、董繼榮、丁維喜、徐德良、袁文海、祖仲惠、祖仲芳、段庶卿、張慶雲、董英俊、張華甫、劉寶民、歐錫九、王寶英、劉樹昌、崔廷忠、馬恩瑞、曹德林、劉成祥、王文元、劉登厚、陳昆、楊尊寶、孔繁才、尹樹增、張本立。
第七代主要傳人有呂繼才、馬壬申、侯德山,王紫祥、王義鈞、於國棟、任鶴才、劉紹江、白慶齋、王聯銘、楊寶田、侯春明、王連吉、李雙洲、王繼勇、周玉文、徐漢元、李嵐嶺、張漢文、萬同興、曲德鵬、徐永樂、丁壽師、李元慶、王博、王為濤、金衛東、劉學有、王斌、曲連平、劉振華、黃雲祥、邢兆祿、王景禮、李春生、張成仁、董洪林、劉利生、周學良、於德才、張宗義、張桂生、歐學民、竇其水、萬家良、張凱、祖飛龍、解保勤、劉立才、劉立喜、賈雲青、劉太平、丁履亭、龐連福、陳連志等人。
第八代主要傳人有蔣齊芳、徐萬剛、田福中、姜自華、徐萬發、徐家濤、徐家喜、徐家偉、林茂波、張寶成、李生、劉志海、王鵬飛、張玉寬、李連旺、王燕林、孫立、付國利、韓雲閣、王立新、范思翔、周德生、梁小兵、王琪、宣永革、許盛春、張善、陳銘、呂俊國、郜二堂、張玉林、賈朋軍、王亞利、趙保田、孫傑泉、呼世宏、付平、郭金來、宋振華、張宇祥、牛永利、薛連忠、張守營、師振江、李文林、李紹增、王玉海、孟昭貴、邢福平、謝國華、張新增、劉英、劉玉榮、張國霞、朱衛東、秦利泰、藺曉光等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