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湖農場

三湖農場

湖北省國營三湖農場原為湖北省農墾事業管理局管理下國營農場,位於江漢平原四湖地區湖北省荊州市江陵縣境內東北,始建於1960年9月,國土面積6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5萬畝,林地1.7萬畝,精養漁池2000畝,總人口1.5萬,職工7000人,轄3個生產大隊、26個生產小組,4家國有控股企業及13家民營企業,是湖北省農業現代化首批試點單位和棉花產業化示範樣板建設單位,是國家確定的長江流域優質專用棉生產基地,2006年被農業部確定為省部共建的100家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示範村(場)和聯繫村(場)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湖北省三湖農場
  • 外文名稱:Sanhu farm
  • 別名:江陵縣三湖管理區
  • 行政區類別:國營農場
  • 所屬地區:湖北荊州江陵
  • 政府駐地:湖北荊州江陵
  • 電話區號:0716
  • 郵政區碼:434108
  • 面積:61.04平方公里
  • 人口:15419
  • 方言:荊州江陵
  • 氣候條件:四季分明
  • 著名景點:宗家台 (南朝宋畫家 宗炳故居)
  • 車牌代碼:鄂D
體制變遷,發展歷程,發展目標,所獲榮譽,歷史沿讀,文化底蘊,成就介紹,領導簡歷,地圖信息,

體制變遷

1954年,三湖分屬原江陵縣岑河區鎮口、赤湖、張場鄉和原潛江縣甩橋、天林鄉所轄。1956年,闢為原江陵縣岑河區三湖漁民鄉和原潛江縣張金區新建漁民鄉。1957年三湖合二為一,組建為湖北省荊州地區三湖水產管理局,直屬原荊州地區行署。1959年改名湖北省荊州地區三湖水產養殖場。其時,三湖的總面積已減至95平方公里左右。
三湖農場
1960年,江(陵)潛(江)兩縣6000大軍“腰斬三湖”,築成了四湖總乾渠。從此,茫茫湖水經四湖總乾渠排入長江,千年湖底變沃野,萬頃荒灘變良田。是年9月19日,經原中共荊州地委批准,在三湖水產養殖場的基礎上成立了國營三湖綜合農場。改屬湖北省農墾廳,面積僅為61平方公里。
1971年組建為武漢軍區湖北生產建設兵團二師十七團。1972年復名湖北省國營三湖農場。2002年落實中共湖北省委、省人民政府關於“理順國有農場管理體制”的精神,按照“一套班子、兩塊牌子”的模式運作,成立了荊州市三湖管理區,改屬荊州市管轄。

發展歷程

2001年月12月後加掛管理區行政門牌。
2008年三湖農場成為全省第一家無耕牛的機械化農場。管理區土地肥沃、地力殊厚,屬北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雨量豐沛,光照充足,年平均氣溫16℃,年平均降雨量1100mm,是盛產糧棉油和發展多種經營生產的理想地方。實現了組組通水泥公路、通電話、通有線電視、通自來水。水利基本設施完善,現有排灌泵站51座,裝機64台、5666千瓦,排渠縱橫交錯,硬化灌渠全長60公里。60%的農田達到了水旱輪作、旱澇保收、穩產高產的標準,糧、棉生產和水利建設的農機化作業程度分別達到80%、50%和60%。
管理區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實施“產業興區、工業強區”戰略,大力推進現代農業,積極創新經濟發展模式,形成了棉業、種業為主導的特色農業,培植了棉花公司、種子公司、畜牧公司、食品罐頭有限公司等帶動作用較強的龍頭企業,農業產業化率達到86%,常年生產糧食2000餘噸、優質專用棉6000噸左右、油料1000餘噸、水產品2000噸,出欄種、仔、肥豬1.5萬頭左右。管理區社會保障體系健全。社會養老保險已向農業職工輻射,自辦醫療統籌覆蓋率達到了80%,基本解決了有病無錢醫和因病致貧返貧現象的發生。城鎮居民和農業困難人口分別落實了最低生活保障和困難救助,做到了應保盡保。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措施進一步完善,大力推行“平安三聯”,構建了治安防控體系,實現了社會穩定,職工安居樂業。
三湖農場
除產棉業外,特產豐富,如皮蛋、白酒、黃桃及甲魚、鱔魚、小龍蝦等水產。

發展目標

農場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實施“產業興場、工業強場”戰略,著力現代農業建設,開創了具有“六化”特徵的新局面:
——農業基本實現產業化。形成了棉業、種業兩條產業鏈;培植了棉花公司、種子公司、畜牧公司三大龍頭企業;三大公司成功通過了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認證;種畜公司已成為省級重點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棉花、種子公司已成為市級重點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種子公司被省科學技術廳認定為“湖北省高新技術企業”。全場95%以上的耕地,90%以上的職工家庭進入了產業化經營體系,建成了5萬畝優質棉生產基地,5000畝雜交棉種生產基地,帶動農戶2500戶,輻射帶動周邊生產基地2萬畝。
——農業基本實現機械化。現有農業生產加工機械1360多台套,3萬千瓦,農業勞均擁有農機動力6.6千瓦;推廣套用自行研製的“壟上行”多功能棉田管理機1110台套,前棉田管理機已取代全部耕牛;常年飛機作業面積在15萬畝次左右;農田水利建設、種植業和多種經營生產的機械化綜合作業程度,分別達到70%、75%和80%,農產品初加工率達到100%。
——農業基本達到水利化。現有排灌泵站93座,裝機97台、7220千瓦,排水渠道縱橫交錯;硬化灌渠總長96千米,高效種植模式採用暗灌、噴灌、滴灌等先進的灌溉方式;全部耕地實現了排灌自如,水旱輪作,做到了“擋得住、排得快、降得下、灌得上”;90%以上的面積已經成為旱澇保收、穩產高產農田。
——農業基本建成標準化。農田按500—1000畝的標準平整成塊,田間溝渠標準統一,達到了“田成方、樹成行、渠相通、路相連”的標準;制定了棉花生產“精準播種、精準移栽、精準施肥、精準灌溉、精準化調、精準收穫”的六項精準技術;前農業標準化正從種植業向畜牧業、水產業、加工業等行業擴展,從產中向產前、產後擴展。
三湖農場
——鎮村建設一體化。農場天星街小城鎮,現已吸納居民近6000人,農場人口城鎮化率近40%;現有硬化公路115千米,水泥曬場6萬平方米;60%以上的職工家庭建起了小康住宅樓;“一街三線”(沿天星街和三條公路)為重點布局的居民區,房屋整齊、庭園整潔;“四縱六橫”的道路網路已經成為連線鎮、村的紐帶,小城鎮做到了綠化、美化、香化配套;全場形成了“渠繞道、道連村、村伴林、林護田”的格局,農場田園格雕、香樟林立、女貞競芳,展現出了環境優美新農場的靚麗風貌。
三湖農場
——職工生活小康化。全場實現了“六通”:即通路、通電、通電話、通自來水、通有線電視、通網路;人均居住面積50平方米;職工已整體納入社會養老保險體系,參保職工已達7487人;職工退休享受社會養老保險和門診補貼,實現了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農業人口全部進入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並享受農場大病救助,其最高救助可達到5000元,非農人口繼續推行農場內部醫療統籌;2008年全場人均年收入已達到5860元,職工生活基本達到了小康水平。
三湖農場

所獲榮譽

1999年農場被省委、省政府確定為農業現代化試點單位和棉花產業化示範單位。2002年被國家農業部認定為長江流域優質專用棉生產基地。2006年被農業部確定為省部共建的“百家社會主義新農村示範聯繫點”;2007年農業部確定為“百家農墾現代農業建設示範區”。
2013年我場被確定為全國農墾創建農機標準化示範農場,被荊州市確定為市縣共建“四化同步”建設單位。三湖農機服務專業合作社現躋身湖北省20強專業合作社,2013年榮獲“全國農機合作社示範社”稱號,2014年1月獲全國農墾農機標準化AAA示範農場。

歷史沿讀

三湖,最早是一個水域名稱,其由來可追溯到公元6世紀。北魏酈道元先生的《水經注》云:“楊水東北流,白湖水注之。湖在大港北,港南曰中湖。南堤下曰皆官湖,三湖合為一水。宋元嘉中,三湖下注楊水,以廣漕運。” 光緒六年《荊州府志》曰:三湖“在城東八十里。城東小湖,如沱湖、上黨湖、潘泊湖皆接豉湖,東南出王跛口入丫角廟河,南入三湖,出張軍河(即今潛江張金河)、紅馬湖”。近代三湖南北長約20公里,東西寬約15公里,有湖面122.2平方公里,與長湖、白鷺湖、洪湖合稱荊州四湖。三湖一般水位29.5米,水深3米左右。因其地勢低洼,歷來是四水匯集之地,也是四湖地區的調蓄區。一者長江水常由洪湖新灘口倒灌入內,二者長湖水直下宣洩其中,三者東荊河分漢江山洪下線壓境,四者周圍民垸客水集注,加之湖中河道曲折迂迴,河面狹窄,且河床淺。是故,三湖常為滔天白水所踞。  歲月悠悠,演變殊多。清鹹豐至光緒年間,漢江沙洋堤屢潰,大量泥沙隨江水匯入三湖。諺云:“打破沙洋十八年,三湖淤起作良田。”
三湖,以她那光潔、寧靜、幽遠、廖廓的人間仙境般的風姿,吸引過不少騷客名士的吟唱眷戀。南朝書畫家宗少文棄官遺榮立宅隱逸四十年,清代詩人王柏心《曉渡三湖》欲寄家孥謝物役,清末荊州知府黃良佐慕名而至青蓑綠笠吟釣雪……。然而,遺憾的是,古代的雲夢澤,近代的三湖,她的美麗,她的傳神,僅僅囿於文人雅士和士大夫等有閒階層的欣賞與讚美之中。對於以漁業和農耕的三湖勞動人民來說,這裡從來不是人間樂園。
清末至民國時期,三湖沼澤遍布,茭排封岸,水鳥群飛,蒲葦橫秋。由於反動統治的殘暴、日寇鐵蹄的踐踏,加之湖霸橫行、土匪猖獗、湖水泛濫、災禍頻仍,多少三湖人在罪惡的屠刀下命喪黃泉,在洪水橫流中葬身魚腹,在黑暗裹著飢餓的襲擊下流離失所、家破人亡。為謀求解放,三湖優秀兒女跟著共產黨,從土地革命到抗日戰爭,從解放戰爭到清匪反霸,進行了不屈不撓的抗爭,王祖棟、王忠良、趙光甲等30餘名英豪不惜拋頭顱、灑熱血,獻出了寶貴的生命。千秋功罪,萬種歌哭在歲月的長河中消融。  新中國成立後,不少異地謀生的三湖土著居民陸續從湖南和監利、洪湖等省縣返回水鄉,或操舟撒網,或犁田叱犢,他們唱響了重建家園的序曲。
三湖農場在開拓者的耕耘中成長了48個年頭。在61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勤勞智慧的三湖人從斬草拉犁開始,種稻植棉、栽樹造林,到飼禽畜養魚蝦、建工廠辦企業、發展農業產業化,走出了一條糧棉立場、農業興場、產業化強場之路。如今,國有農場綜合改革和國家的一系列支農惠農政策,極大地解放了三湖生產力,調動了三湖人的積極性。1.5萬三湖人正乘著黨的政策的春風,朝著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宏偉目標邁進。

文化底蘊

宗炳(375—443) 南朝宋名畫家、音樂家。字少文。南陽涅陽(今鄧縣)人。富於才藝夕蔑視功利。曾入廬山考釋佛經,樂于田園閒居。朝廷數次起用夕皆堅辭不就。潛心於繪畫飛書法及音樂。喜遊歷,走遍名山大川。奇情異物,各地風光夕盡入其畫卷。
著有《畫山水敘》夕詳論山水畫之表現手法夕系我國早期畫論名著,又承古樂《金石弄》夕使之得以傳世。
祖承,宜都太守。父繇之,湘鄉令。母同郡師氏,聰辯有學義,教授諸子。炳居喪過禮,為鄉閭所稱。刺史殷仲堪、桓玄並辟主簿,舉秀才,不就。高祖誅劉毅,領荊州,問毅府咨議參軍申永曰:“今日何施而可?”永曰:“除其宿釁,倍其惠澤,貫敘門次,顯擢才能,如此而已。”高祖納之,辟炳為主簿,不起。問其故,答曰:“棲丘飲谷,三十餘年。”高祖善其對。妙善琴書,精於言理,每游山水,往輒忘歸。征西長史王敬弘每從之,未嘗不彌日也。乃下入廬山,就釋慧遠考尋文義。兄臧為南平太守,逼與俱還,乃於江陵三湖立宅,閒居無事。高祖召為太尉參軍,不就。二兄蚤卒,孤累甚多,家貧無以相贍,頗營稼穡。高祖數致餼賚,其後子弟從祿,乃悉不復受。

宋書高祖開府辟召,下書曰:“吾忝大寵,思延賢彥,而《兔置》潛處,《考盤》未臻,側席丘園,良增虛佇。南陽宗炳、雁門周續之,並植操幽棲,無悶巾褐,可下辟召,以禮屈之。”於是並辟太尉掾,皆不起。宋受禪,征為太子舍人;元嘉初,又征通直郎;東宮建,征為太子中舍人,庶子,並不應。妻羅氏,亦有高情,與炳協趣。羅氏沒,炳哀之過甚,既而輟哭尋理,悲情頓釋。謂沙門釋慧堅曰:“死生不分,未易可達,三復至教,方能遣哀。”衡陽王義季在荊州,親至炳室,與之歡宴,命為咨議參軍,不起。

宋書好山水,愛遠遊,西陟荊、巫,南登衡、岳,因而結宇衡山,欲懷尚平之志。有疾還江陵,嘆曰:“老疾俱至,名山恐難遍睹,唯當澄懷觀道,臥以游之。”凡所游履,皆圖之於室,謂人曰:“撫琴動操,欲令眾山皆響。”古有《金石弄》,為諸桓所重,桓氏亡,其聲遂絕,惟炳傳焉。太祖遣樂師楊觀就炳受之。

宋書炳外弟師覺授亦有素業,以琴書自娛。臨川王義慶闢為祭酒,主簿,並不就,乃表薦之,會病卒。元嘉二十年,炳卒,時年六十九。衡陽王義季與司徒江夏王義恭書曰:“宗居士不救所病,其清履肥素,終始可嘉,為之惻愴,不能已已。”子朔,南譙王義宣車騎參軍。次綺,江夏王義恭司空主簿。次昭,郢州治中。次說,正員郎。
劉之遴的父親劉虬,就像陶淵明因歸隱反而後世留名。宗炳也一樣,寄情山水間,閒雲野鶴在三湖(今丫角、岑河東南的三湖還有地名宗家台)。
有荊州刺史殷仲堪、桓玄舉薦,東晉未至南朝宋元嘉中,文帝劉義隆屢次徵召宗炳作官,他都不就。他徜徉山水,成了中國山水畫家巨擘。
宗炳除畫山水,又善彈琴,還信佛教,在廬山參加慧遠的“白蓮社”,曾作《明佛論》。他漫遊山川,西涉荊、巫,南登衡、岳,北往嵩、華,他多次沿長江東下去廬山,他曾在衡山建別墅,“欲懷尚平之志。”宗炳天馬行空,也是老莊式的。
老病時才回到江陵故鄉,在三湖,雖已不能再涉足山水,常常感嘆不已。他把游過的名山畫出掛在牆上,雖足不出戶,自稱“臥遊”,時而撫琴彈奏一曲,興趣盎然,並說:撫琴動操,令眾山皆響。六十九歲時辭世。
在山水畫中抒寫感情,顯示生命,他說:“望秋雲,神飛揚,臨春風,思浩蕩。”
在他的感覺世界裡,那畫上的千山萬壑,直到真實的萬壑千山,都迴蕩著他靈魂暢遊時彈奏的動人的旋律。
他還在《畫山水序》中論述了遠近法中形體透視的基本原理和驗證方法,比十四世紀文藝復興中期義大利畫家勃呂奈萊斯克創立的遠近法的年代約早一千年。
宗 氏 族 譜
《宗氏族譜》系宗愨(宗炳的侄兒,其童年、少年即在江陵三湖農場宗家台度過)的嫡傳後裔修編而成。該譜重刊的“宗氏祖列傳”中,至今仍記載了宗炳。該譜重刊的若干篇舊譜序說中,無不記述有當年宗炳與少年侄兒宗愨室中對話(此次對話即形成了現代漢語成語“乘風破浪”的典故)的始末。
三湖農場
宗家台(宗炳故居遺址)位於江陵縣三湖管理區清水口大隊境內的清水口附近公元402-404年,西晉安帝年間,時任南平太守的宗臧,為了阻止弟弟宗炳加入當時的佛教社團——“白蓮社”,同時也給弟弟宗炳提供了一個優雅舒適的生活和工作環境,特選定三湖中一處裸露於水面的高地,為其築台砌屋,404年,宗炳即開始移居至此,並以姓名台。1990年《江陵縣誌》云:“宗炳宅宅基上原有樓亭,塑有宗炳端坐像,民國年間被毀,僅餘宅基和古槐一棵。”
1986年,江陵縣人民政府將宗家台確定為“古文物保護地”,相關檔案註明:宗家台系30米×30米的正方型土台。1994年設定江陵區後,區政府也曾發文予以重申。
三湖農場

成就介紹

湖北省三湖農場創建於1960年9月,是湖北省農業現代化首批試點單位和棉花產業化示範樣板建設單位,同時也是國家確定的長江流域優質專用棉生產基地。
到2010年,經過五十年的發展,三湖農場已經變化巨大。
“萬頃海田秋蛤美,幾家生事鱖魚肥。聞歌明月呼樵和,臥看青天數雁飛”。詩人鄧自松的《三湖漁家》,寫盡了昔日三湖農場恬靜的田園美景。如今的三湖農場沸騰起來了,現代文明帶來的活力撲面而來。寬闊的道路、繁華的集鎮、整齊劃一的新農村、富足的村民……這些無不彰顯著三湖農場迷人的魅力。
五十年來,“三湖農場人”與時俱進、不斷創新。從水域湖鄉、農業立場中,銳意進取、奮勇開拓,打造了“全國100家新農村建設示範聯繫點”和“全國農墾100家現代農業建設示範區”兩張耀眼的名片。以產業化經營、標準化建設、機械化生產為主的現代農業建設,成為湖北農墾的排頭兵,以產業帶動、土地平整、村莊整治為重點的新農村建設,成為江漢平原又一道亮麗的風景。
堅持多元發展,增強綜合實力
50年來,三湖農場始終堅持以農立場、強工富民的發展戰略,突出特色調結構,發揮優勢強實力,開創了以農業為基礎,以產業經營為主體,以二三產業為支撐的經濟發展格局,推動了經濟持續穩定發展,農場的綜合實力也不斷增強。
——農業發展科學化 。三湖農場立足於農業,先後選育、引種、引養農作物、林木、畜牧、水產品種60餘個,逐步實現了稻棉品種的雜交化、油菜品種的雙低化、生豬品種的優良化、魚類品種的優質化、林木品種的多樣化。探索形成了材林、綠化林高矮套植,網箱養魚、魚鱉混養,瘦肉型生豬馴養、雜交繁殖等高產高效優質種養模式20餘個。在科學化的發展道路上,農場推廣普及配方施肥、化學調控、節水灌溉等農業實用技術40餘項,制定落實了棉花播種、移栽、施肥、灌溉、化調、收穫6項精準技術,研發推廣了4個雜交棉、常規棉優良品種,其中1個品種獲得國家審定,3個品種通過省級審定,常年推廣面積達百萬畝左右,“優質、高產、高效、生態、安全”的農業正在形成。
——農業生產機械化 。為了實現農業機械化,三湖農場鼓勵和扶持自主研發。“壟上行”牌多功能棉田管理機就是三湖人自行研製的,不僅擁有國家專利,還獲得了產品推廣許可證,並被列入國家農機購機補貼目錄。它的誕生,為“以機代牛”的實現起到了積極的推進作用。2007年,農場全面推行“以機代牛”,“壟上行”牌多功能棉田管理機在農場普遍推廣,耕牛被徹底淘汰,率先在湖北省建成了機械化農場。三湖農場以“以機代牛”為主的血防綜合治理被衛生部血吸蟲病專家諮詢委員會認定為:“全國湖沼型疫區血吸蟲病傳播控制的模式”。如今,三湖已擁有各類農機2634台套,總動力達到3.5萬千瓦,農業從業人員人均擁有農機動力6.6千瓦,和建場初期的0.11千瓦相比增長了60倍,遠遠高於全省平均水平。農田水利建設、種植業和多種經營生產的機械化綜合作業程度分別達到75%、80%和85%,農產品初加工則100%實現了機械化。
——農業經營產業化。 三湖農場致力打造棉業、種業兩個產業鏈,業已形成棉花、種子、種豬三個主導產業,建成“四大基地”,即“國家優質高效棉花生產基地”、“高科技種子生產基地”、“生態循環農業基地”和“綠色食品加工出口基地”。農場加大力度推進產業化經營,培植了棉花、種子、畜牧和食品罐頭4家省、市級重點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其中,湖北省重點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湖北三湖畜牧有限公司的“三湖”牌優良綠色種豬,覆蓋了除西藏、台灣以外的全國各地。荊州市重點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湖北三湖天星棉花有限公司,正常年份收購、加工籽棉10000噸左右。所產“天星”牌優質專用皮棉長期俏銷中、東部和西南地區的10個省、市、自治區的用棉企業。湖北三湖種子有限公司,研發了具有自有智慧財產權的“三湖”牌“鄂雜棉6號”、“鄂雜棉26號”、“三雜棉1號”和“鄂抗棉13號”等優良棉種,常年繁殖雜交棉F1代良種數百噸,銷售推廣糧、棉、油良種100餘萬公斤。荊州市星都食品罐頭有限公司生產的“星都”牌食品罐頭,主要出口歐美、中東國家和港澳地區。
——市場主體多元化 。自改革開放以來,三湖農場通過逐步完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最佳化產業結構,探索和實踐“兩田制”經營管理辦法。農業上,以職工家庭經營為基礎的雙層經營體製得到鞏固,經營土地30畝以上的家庭農場常年穩定在1000個以上。產業化經營領域,組建了棉花、種子、畜牧3家農場控股、企業員工和社會自然人參股的股份制公司。二三產業,全面形成了民有民營為主的經營體制和租賃制、股份制參與運作的運行機制。2009年,有民營工業企業5家,商業企業1家,工業、建築、運輸個體經營戶137家,商業及社會服務業鋪面門店384家,從業人員1434人。在行業服務、專業生產等方面,先後湧現出一批民間專業合作組織,其中,運作正常有序的有“三湖農機服務專業合作社”、“三湖水產養殖協會”等。
——龍頭企業股份化。在“產業興場、工業強場”戰略方針的指導下,三湖農場逐漸確立了“發展棉業強場富民”的思路,以棉業、種業為支撐產業,培植了棉花公司、種子公司、畜牧公司三大龍頭企業,三大公司實行了農場控股的股份制改造,並成功通過了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認證,種子公司被省科學技術廳認定為“湖北省高新技術企業”。
發展社會事業,提高生活質量
50年來,三湖農場建設始終著眼於強基礎、管長遠,持之以恆地開展了以交通為重點的基礎設施建設,大力發展教育、文化和醫療衛生事業。促進鎮村一體化建設,集鎮面貌煥然一新,全場職工生活達到小康水平
——集鎮面貌現代化 。五十載春華秋實,三湖農場從一個泥濘的小漁村發展成為現代化的繁榮集鎮。天星街小城鎮,現已吸納居民近6000人,農場人口城鎮化率近40%。農場按照“高起點、大手筆、高品位”的思路,堅持科學規劃先行,確立了創建新型宜居“水鄉楚鎮”的整體定位,完成了涵蓋產業發展布局、村鎮居民點體系、綠地系統、道路交通、專項工程等規劃的城市型農場整體設計。2009年,農場投資725萬元,對天星街進行了綜合改造,拆除違規搭建,更新街道照明設施,鋪設和改造下水道3740米,刷黑路面2.2萬平方米,還規範了電力、通信、電視的空中線網,安裝了網路視頻監控系統,落實了流動攤點集中經營、垃圾定時轉運、居民門前“四包”和車行道、人行道各暢其流等城管措施,達到了鎮區綠化、街道黑化、路面淨化、環境美化、秩序最佳化的“五化”目標。煥然一新的天星街,百業興旺,市場繁華,城鎮功能更加完善。
——區域布局園林化。 累計投資4000餘萬元,建成硬化公路71條,通隊公路65條,實現了水泥路戶戶通,形成了10分鐘網路交通圈;渠堤、道路綠化普及率達100%,森林覆蓋率為16.2%;農田按500—1000畝的標準平整成塊;27個生產隊居民點統一實現了“樓房一條線、禾場連成片”,到處都流淌著美化、淨化、香化、亮化的新農村氣息;全區形成了“田塊規整、道路暢通、林網秀美、環境優良”的園田化現狀。
——教育事業普及化。百年大計教育為先,三湖農場牢固樹立“全員育人、全面育人、全程育人”的教育觀念,圍繞教育目標抓改革,突出教學重點抓落實,鞏固發展了“教師敬業、學生勤學、校園文明、氛圍和諧”的良好教育教學局面。三湖國小和三湖中學將全場學生統一在九年義務教育的政策下,實現適齡兒童和少年100%的入學率。從三湖中學畢業的學生,每年都有以優異的成績考入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等省內外重點院校的。
——文化建設全民化。 三湖農場始終堅持以提高民眾文明素質和農場文明程度為目標,按照“重在建設、全面推進”的要求,廣泛、深入、持久地開展形式多樣的民眾性文明創建活動。2002年以來,結合貫徹落實《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農場全面加強職工民眾的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教育,並將思想道德教育作為精神文明建設重點。與此同時,各級黨、政、工、團、民兵、女工組織都根據各自工作特點,積極打造創建平台,讓民眾充分展示與時俱進的精神風貌。引導扶持民眾先後成立了三湖文學社,籃球、桌球、象棋、圍棋、書畫、舞蹈協會,組建了舞蹈隊、管樂隊、腰鼓隊,經常性地開展歌舞晚會、青年歌手賽、職工運動會、書法繪畫展覽、球類棋類及舞蹈比賽,文學採風練筆等民眾喜聞樂見、有益身心而又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一批生產隊還辦起了農民科技書屋、文化中心戶,建起了文體廣場,添置了健身器材。
——社會保障一體化 。三湖農場擁有一套以三湖醫院為主體的完善的醫療服務體系,做到了民眾“小病不出分場、大病不出農場、疑難危重病人及時轉院治療”。三湖醫院條件優良、診療設備齊全,常年收治病人千餘人次,完成手術60台左右,完成各類疫苗接種3000餘人次。此外,三湖職工已整體納入社會養老保險體系,參保職工已達7487人;農業人口、非農業人口的基本醫療分別納入江陵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和城鎮居民醫療保險範圍,管理區還堅持推行了面向危重病人的大病救助,其最高救助可達到5000元,實現了老有所養、病有所醫。
——職工生活小康化 /實現了自來水、有線電視戶戶通,網路隊隊通;固定、行動電話到戶率近100%,戶均擁有手機2.4部、彩電1.6台;職工小康住宅樓2746棟,樓房化率達63%以上;人均住房面積40.7平方米;4503個職工家庭擁有轎車77輛、“面的”41輛、機車2364輛、電動車309輛;1800多個家庭添置了電腦,近600個家庭開通了網路寬頻;2009年,全場人均年收入達到6798元,職工生活基本達到了小康水平。

領導簡歷

三湖農場領導簡歷
湖北省三湖農場領導簡歷
徐 峰,男,生於1967年4月,湖北江陵人,大學文化程度,高級會計師。1983年8月參加工作,1995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73年9月至1978年7月,在三湖農場龍場國小讀國小;1978年9月至1981年7月,在三湖農場清水口中學讀國中;1981年9月至1983年7月,在三湖農場中學讀高中;1983年8月至1984年9月,先後為三湖農場化工廠、龍場隊職工;1984年9月至1985年1月,在三湖農場會計培訓班學習;1985年1月至1985年9月,為三湖農場龔家垸分場記帳員;1985年9月至1987年7月,在湖北省農墾學校工商會統專業學習;1985年2月至1988年2月,在湖北省函授大學工業會計專業學習;1987年7月至1988年3月,任三湖農場文衛科主管會計;1988年3月至1989年9月,任三湖農場審計科審計員;1989年9月到1994年6月,任三湖農場計財科主管會計;1994年6月至1998年2月,任三湖農場計財科副科長;1998年2月至2002年4月,任三湖農場計財科科長;2004年4月至2004年9月,任荊州市三湖管理區管理委員會副主任(農場副場長)、黨委委員;2004年9月至2008年3月19日,任江陵縣三湖管理區管理委員會副主任(農場副場長)、黨委委員;2008年3月20日至2013年5月,任江陵縣三湖管理區黨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農場場長),2013年5月至今任江陵縣三湖管理區黨委書記。
三湖農場

  
三湖農場
朱少波,男,生於1969年1月,湖北江陵人,大學文化程度,高級教師。1989年9參加工作,1998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89年9月至1991年7月,在三湖農場清水口學校教書;1991年8月至1998年5月,在三湖農場中學教書;1998年6月至2002年6月,在三湖農場黨委辦公室工作;2002年7月至2005年8月,任荊州市三湖管理區(農場)組宣部副部長;2005年9月至2009年2月,任江陵縣三湖管理區(農場)黨政綜合辦公室主任;2009年2月至2010年3月,任江陵縣三湖管理區紀委書記、工會主席;2010年3月27日至2013年5月,任三湖管理區黨委副書記。2013年5月至今任江陵縣三湖管理區(三湖農場)管委會主任(農場場長)。

  
三湖農場
謝早清,男,生於1965年12月,湖北嘉魚人,大學文化程度,高級會計師。1985年7參加工作,1993年8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85年7月至1985年9月,在三湖農場計財科任會計;1985年10月至1987年10月,在三湖深圳聯營公司任會計;1987年10月至1989年9月,在三湖農場二磚瓦廠任會計;1989年9月至1991年1月,任三湖農場審計科審計員;1991年1月至1993年7月,任三湖農場物資公司會計;1993年8月至1994年7月,任三湖農場農機公司任會計;1994年8月至1996年1月,任三湖農場結算中心會計;1996年1月至1998年2月,任三湖農場計財科會計;1998年2月至2002年6月,任三湖農場計財科副科長、審計科副科長;2002年7月至2005年8月,任荊州市三湖管理區(農場)財政局局長;2005年9月至2009年2月,任江陵縣三湖管理區(農場)財政所所長;2009年2月至2010年3月,任江陵縣三湖管理黨委委員、管委會主任(農場場長)助理;2010年3月27日至今,任三湖管理區紀委書記,2014年6月任三湖管理區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
王道香,男,生於1958年5月,湖北江陵人,大專文化程度,農藝師。1976年7參加工作,1980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66年9月至1972年7月,在三湖農場龔家垸國小讀國小;1972年9月至1976年7月,在三湖中學讀國中、高中;1976年7月至1980年4月,在三湖農場龔家垸分場鐵塔隊任農技員、團支部書記、民兵連長;1980年5月到1983年9月,任三湖農場龔家垸分場政工幹事、團委書記;1983年10月到1984年9月,任三湖農場龔家垸分場青寧隊黨支部書記;1984年10月至1985年6月,任三湖農場二磚瓦廠黨支部書記、廠長;1985年7月至1986年6月,任三湖農場龔家垸分場副場長、黨委委員;1986年7月至1992年10月,任三湖農場新建分場副場長、黨委委員;1992年11月至1998年12月,任三湖農場新建分場場長、黨委副書記;1998年12月至1999年1月任三湖農場農業科科長;1999年1月至2002年4月,任三湖農場副場長、黨委委員;2002年4月至2004年9月,任荊州市三湖管理區管理委員會副主任(農場副場長)、黨委委員;2004年9月至今任江陵縣三湖管理區管理委員會副主任(農場副場長)、黨委委員。
羅義樹,男,生於1961年9月,湖北荊州人,大學本科文化程度。1979年3月參加工作,1995年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68年至1978年,在太湖農場國小、中學讀國小、中學;1979年至1980年7月,在太湖農場新鳳學校任教;1980年7月至1982年3,在荊州地區農墾農工商展銷門市部工作;1982年3月至1986年3月,任荊州地區農墾農工商公司倉庫保管員;1986年3月至1990年1月,任荊州地區農墾農工商公司業務員、業務主管;1990年2月至1992年1月,任荊州地區農墾農工商公司業務科長;1992年2月至1998年10,先後任荊州地區農墾服務中心經營部經理、副主任;1998年10月到2001年9月,任荊州市農墾農工商公司經理;其中1999年至2001年,在湖北省委黨校經營專業本科班學習;2001年10月至2002年5月,任荒湖農場場長助理和農業總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2002年5月至今,任荊州市三湖管理區黨委委員;2002年7月至2003年5月19日任荊州市三湖管理區黨政辦公室主任;2003年5月20日至2004年9月,任荊州市三湖管理區管理委員會副主任(農場副場長)、黨委委員;2004年9月至今,任江陵縣三湖管理區管理委員會副主任(農場副場長)、黨委委員。
三湖農場
林長青,男,生於1960年10月,湖北潛江人,大專文化程度,工程師。1977年7月參加工作,1983年2月參加中國共產黨。1977年7月至1983年9月,任塗河隊副隊長;1983年9月至1984年2月,在四川省水產學校讀書;1984年3月至1984年9月,任三湖農場養漁場副場長;1984年9月至1984年12月,任三湖農場果林水產公司副經理;1984年12月至1985年10月,任三湖農場生產辦公室多經幹事;1985年10月至1999年3月,任三湖農場養漁場黨支部書記、場長;1999年3月至2002年5月,任三湖農場多貿集團公司副經理;2002年5月至2010年3月,任三湖管理區龔家垸分場黨總支書記。2010年3月27日至今,任三湖管理區黨委委員、工會主席。
三湖農場

地圖信息

地址:荊州市江陵縣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