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戶亡秦

三戶亡秦

三戶亡秦(拼音:sān hù wáng qín)是一個成語,最早出自於漢·司馬遷《史記·項羽本紀》。

三戶亡秦意思是楚國即使只剩三戶人家,也能滅掉秦國。現代漢語中多指正義力量雖處於劣勢,但終能消滅強大的敵人。主謂式結構,在句中一般作賓語、定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三戶亡秦
  • 拼音:sān hù wáng qín
  • 近義詞楚雖三戶,亡秦必楚
  • 出處:《史記·項羽本紀》
  • 注音字母:ㄙㄢ ㄏㄨˋ ㄨㄤˊ ㄑㄧㄣˊ
  • 語法結構:主謂式
  • 語法屬性:作賓語、定語
成語出處,成語故事,成語寓意,成語運用,

成語出處

漢·司馬遷《史記·項羽本紀》:“夫秦滅六國,楚最無罪。自懷王入秦不反,楚人憐之至今,故楚南公曰:‘楚雖三戶,亡秦必楚也。’”
後世據此典故引申出成語“三戶亡秦”。

成語故事

戰國末年,秦國先後滅掉韓、趙、魏、楚、燕、齊六國,建立了秦帝國。但是,秦王朝施行暴政,激起社會各階層人士的強烈不滿。
秦朝末年,爆發了陳勝吳廣領導的農民起義,六國貴族也乘機起事,在這股浪潮中,貴族後裔項梁和他的侄子項羽也興兵伐秦。項梁的祖輩,世代都是楚將。項梁的父親項燕,在戰爭中被秦軍將領王翦殺死。項梁和項羽見天下形勢有變,就殺死會稽郡守,領兵起事。這時候,陳勝領導的起義軍戰鬥失利,而項梁和項羽卻開始打勝仗,引起了人們的注意。
居鄛范增,年屆七十,平素深居簡出,很有計謀。他找到項梁,對他說:“陳勝遭到失敗,是理所當然的。當初秦朝滅掉六國,楚國是最冤枉的。自從楚懷王訪問秦國被扣身亡,楚國人至今還在思念他。以前楚國南方有一個學識淵博的老人說:‘楚雖三戶,亡秦必楚。’如今陳勝雖舉義旗,但他不擁立楚王的後代,卻自立為王,所以他的事業不得長久。你在江東舉起義旗,楚國人蜂擁而來爭著跟你乾,就是因為你們項氏世世代代是楚國的將領,能夠再立楚王的後代為王。”於是,項梁聽從了范增的計策,在民間找到了楚懷王的孫子,名叫心,,當時,他正在為人牧羊。項梁立他為楚王,仍號楚懷王,以滿足老百姓的願望。

成語寓意

楚被秦滅時,楚人南公說“楚雖三戶,亡秦必楚”,這不僅是預言,也是誓言。果然不過十六七年,秦國就被以楚國後裔為主要力量的農民起義所推翻。三戶亡秦”反映了當時楚人反秦的堅定信念,也傳達了人民鬥爭到底的堅定信念。楚人的這種堅定信念,超越了時空,融入到中華民族的血脈之中,代代相傳。中華民族從來不缺少這種不懼困難、鬥爭到底的精神。正是在這些信念的支撐下,中華兒女才走過了艱難的近代時期,建立了新中國。成語告訴人們,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正義力量或許雖暫時還是弱小的,但必定會戰勝暴力。

成語運用

  • 成文用法
“三戶亡秦”意思是楚國即使只剩三戶人家,也能滅掉秦國。現代漢語中多指正義力量雖處於劣勢,但終能消滅強大的敵人。主謂式結構,在句中一般作賓語、定語。
  • 成文用法
宋·蘇軾《竹枝歌》:“三戶亡秦信不虛,一朝兵起盡歡呼。”
明·夏完淳《贈徐似之侯智含》詩:“九章哀郢人如在,三戶亡秦氣不除。”
明·張煌言《舟山感舊》詩之四:“獨喜亡秦三戶在,翻憐興夏一成難。”
清·柳棄疾《陰霾》詩:“冢中枯骨不須論,紫色蛙聲敢自尊?會見亡秦三戶士,一麾黃鉞定中原。”
魯迅《漢文學史綱要》六:“蓋秦滅六國,四方怨恨,而楚尤發憤,暫雖三戶必亡秦。”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