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坑村(貴州省遵義市務川自治縣大坪街道三坑村)

三坑村(貴州省遵義市務川自治縣大坪街道三坑村)

三坑村,隸屬於貴州省遵義市務川仡佬族苗族自治縣大坪街道。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務川自治縣大坪街道三坑村
  • 外文名稱:sankengcun
  • 別名:三坑司
  • 行政區類別:貴州省遵義市務川自治縣大坪街道
  • 所屬地區:黔北
  • 下轄地區:10個行政組
  • 政府駐地:三坑村場上組
  • 電話區號:0851
  • 郵政區碼:564307
  • 面積:35
  • 人口:6900
  • 方言:黔北話
  • 氣候條件:溫帶
  • 著名景點:務川汞礦遺址
  • 機場:遵義機場
  • 火車站:遵義火車站
  • 車牌代碼:貴C
一、歷史沿革
婺川縣備志卷九土司縣土百戶二,明洪武初,田惟載初授思林宣慰司。三坑司,距縣三十里,今尚為市,不知撤於何時。惟明時,張任教修天半寺路與廟,其碑尚存。有三坑司巡檢張縉名。板蕩、木悠場、岩峰腳三處,均產水銀,開採已歷二百餘年,獲利不下數百萬。今尚照常開採,惟時旺時衰,面積縱約十里,橫約里許,開採仍用土法。皆獨立經營,無合資者,故未見發達。 板場附近,地名朋岩,亦產水銀,久經開採未竭而停,因其硐已深至十餘丈,燈入無光,故棄之也。 去木悠場裡許,地名大重溪。道光中,邑人申一容獨力開採,正盛時,工作者三百人,忽見一女郎,負囊前行,眾疑其跡,尾隨之,倏不見,及返,而廠已為崩岩所閉(土人鹹稱此事為水月宮觀音顯靈),光緒中,知縣吳鴻晏卸任後,即開是廠,宦囊耗盡,未見成效。
清朝至國民政府三坑設立鄉,為務川縣管轄,解放後屬大坪區三坑公社,後改為三坑鄉,撤鄉並鎮後將太壩村、瓦房村、胡家村劃歸紅絲鄉後改為三坑辦事處,後又更名為管理區,2003年撤區村強村更名成三坑村。
二、基本情況
務川仡佬族苗族自治縣大坪街道三坑村位於大坪街道東南部,東接德江縣,南鄰龍潭村與丹砂村,西與甘禾村黃洋村接壤,北與紅絲鄉毗鄰,距離務川縣城15公里。平均海拔998千米,全村國土面積35平方公里。是由原來的板場、黃龍、三合、田香、長路、勝利部分村寨等五個多自然村組成。現下轄龍井、小王壩、場上、三合、洞家溝、柏木元、田香、石內壩、板場、乾溪10個行政組,35個自然組,1667戶6837人。境內丹砂文化底蘊豐厚,也有2000多年的丹砂文化史,古有麻陽開採,解放房前貴州省軍政府開採利用,新中國成立後,成立了全國性兩大汞礦之一的(務川汞礦)為新中國各項科技建設立下了汗馬功勞。同時境內更是山川、河流、山洞相互交錯,相互輝映。所以三坑村素有“神秘仡佬、汞都三坑、鑾峰秘穴、間隙神水”之美譽。
三、基礎設施
村域範圍內,縣道從村經過,10個行政組中,已經完成組組通硬化路,戶戶通硬化連戶路,人飲安全已經全覆蓋,電力全覆蓋,基礎設施建設初級版全部完成,下一步將進行實際提升。
四、產業發展布局
三坑村是典型的傳統農業村,主要是以種植玉米、水稻為主的農業村。通過產業調整轉型,現有產業以構樹、烤菸、蔬菜、養殖等現代農牧業為主要經濟支撐。
三坑村構樹種養基地在縣委政府、街道黨工委辦事處的支持和幫助下於2017年8月發展成型,基地占地830畝。採用“公司+合作社+村集體經濟+貧困戶”實行能人帶動,貧困戶參與,村集體經濟捆綁的模式。是2017年縣委政府重點扶持產業扶貧項目之一,基地利益聯結貧困戶50戶,每戶每年分紅1000元,土地流轉146戶(其中貧困戶46戶),流轉費每年13.5萬元,解決貧困戶就業24人,沒人每年可增收8500元。
石磨岩種養三變項目200萬元,該項目目前存欄牛100多頭,2017年出欄176頭,能人帶動,自籌100萬元,扶貧專款100萬元。
在對口幫扶單位務川中學的支持下,根據我村實際,發展了500畝蔬菜種植基地,米皮、豆腐作坊,直接銷往學校。
2018年我村種植烤菸戶有29戶,種植面積1428畝。
2018年12月,住房城鄉建設部會同文化和旅遊部、國家文物局、財政部、自然資源部、農業農村部在各省(區、市)推薦基礎上,經專家委員會審查,擬將三坑村板場組列入第五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
大坪街道三坑村農村房屋大坪街道三坑村農村房屋
大坪街道三坑村集鎮大坪街道三坑村集鎮
大坪街道三坑村地貌大坪街道三坑村地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