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亞市生態示範區

三亞市是我國最南端的熱帶濱海旅遊城市。全市陸域面積1919平方公里,海域面積5000平方公里,由海域、海岸帶、沖積平原、丘陵、山地和台谷地組成,其中山地占33.4%,丘陵占25.2%,平原占23.3%,台谷地占18.1%,年平均氣溫27℃,年平均降水1540.5毫米,全市有人口44.6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6.2萬人,農業人口28.4萬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三亞市生態示範區
  • 屬於:熱帶濱海旅遊城市
  • 年平均氣溫:27℃
  • 年平均降水:1540.5毫米
基本情況,內容與特色,示範意義,建設成效,

基本情況

隨著生態示範區建設工作的深入,三亞市的經濟結構在進行大的轉變,由傳統的農業生產轉變為熱作高效農業和旅遊兩個龍頭;關閉了污染嚴重的工業企業,向海洋生物製藥產業,熱作食品加工產業,旅遊紀念品產業過渡。近幾年來,三亞的水、陸、空交通順利發展,空中航線已開通三亞至北京、上海、瀋陽、廣州、深圳、香港等國內航線16條,三亞至新加坡、日本,馬來西亞、韓國等國際航線12條;海上客貨運輸吞吐能力104萬噸:東西線環島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車縮短了三亞至海口的距離,配套的市區交通使三亞孕育在蓬勃發展的青春期。2009年第一批被命名為全國生態示範區。

內容與特色

1、在生態經濟學理論的指導下,對工業、農業經濟結構進行調整,工業生產堅持以資源加工型、旅遊產品加工型和知識經濟為主的方向;農業上徹底改變落後的生產方式,高質高效農產品事業發展很快,並確定了熱作農業和旅遊業雙龍頭的地位。
2、對全市範圍進行了生態功能區劃分,並分區落實治理和管理對策。把生態建設與扶貧工作有機結合起來,組織大規模的扶貧攻堅,極大地提高了農民的生活水平,有力地改善了農村生態環境。
3、對海岸帶資源進行科學規劃和嚴格執法,有效地保護和恢復珊瑚礁和紅樹林資源。
4、進行了生態城市建設,向“東方夏威夷”的目標邁出了堅實的一步。老城區位於城市中心區,雖然目前全面改造有困難,但一旦條件成熟要下決心改造。
5、進行了陸域和海洋自然保護區的全面建設,積極探索開展自然保護區的適度開發,把紅樹林和珊瑚礁保護區的保護與企業進行了積極的結合,提高了自然保護區的保護和建設能力。
6、強化了環境執法和質量控制工作,大氣環境和水環境全部達到了國家規定的功能區標準,噪聲的分區治理成效顯著,固體廢棄物治理向著無公害化的方向前進。

示範意義

三亞市由於遠離經濟發達地區,資源環境條件好,但三亞市注意了近遠期利益的有機結合,在經濟結構調整,尋找經濟成長點,生態功能區和分區治理,海岸帶資源保護,生態城市建設,生物多樣性保護和環境執法、質量控制等方面,已初步形成了適合本地發展的模式,即從生態的可持續至社會經濟發展的可持續。此外,在實施規劃建設生態項目中,三亞市建立了良好的市場機制,政府予以積極的引導,企業依照市場機制主動參與生態項目建設,確保了生態建設的投入,實現了成果共享、共同受益的目標,這種建設模式不僅對生態地理條件及經濟狀況相近的地區有示範意義,對全國所有地區都有借鑑作用。

建設成效

從經濟結構調整看,三亞的工業和農業發展找到可持續發展的立足點,三亞不僅高質高效熱作農業在快速發展,清潔型工業企業在壯大,而且旅遊業得到了快速發展。1998年全市國內生產總值達24.56億元,比上年增長10.1%,三年來首次超過全國、全省的平均增長水平;有4萬農民實現了脫貧。
從社會進步看,三亞的科技人口和文化素質在逐年增多,農民飲用水衛生合格率不斷提高,1998年村鎮飲用水衛生合格率達93%。
從環境保護的角度看,三亞的環境質量處於全國領先水平,並進入世界先進水平,1998年全市森林覆蓋率達54%,城鎮人均公共綠地面積達11.2平方米,大氣質量優於國家一級標準,地表水、海水質量分別達到國家Ⅱ類、Ⅰ類標準,城鎮噪聲控制達到功能區標準,農村環境保護、土地的生態整理等方面均取得顯著成效。優勢的生態環境質量和美麗的濱海熱帶風情特色有力地支持著三亞市社會經濟的全面進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