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里窯遺址

七里窯遺址

位於贛州市東郊七里鎮,故又稱七里鎮窯。是1957年由江西省人民政府公布的第一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贛州窯始燒於元代,是江西省境內宋代的四大窯場之一。其產品主要為民間用品,器形有枕、瓶、杯、壺、罐、盞、盤、碟、缽、盂、爐、硯等,產品的胎質以陶胎為多,瓷胎較少。在贛州窯的產品中,有一種劃胎柳鬥文點,釉鼓釘罐,是贛州窯獨特的產品。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七里窯遺址
  • 出土地點:贛州市東郊七里鎮
  • 館藏地點:贛州市東郊七里鎮
  • 所屬年代:宋代
地理區位,歷史概況,交通,

地理區位

七里窯,位於贛州市章貢區水東鎮七里村,距贛州城約6公里,是贛南最大的一處古代窯場。當年七里窯產品不僅行銷贛南及其周邊和江西的其他地區,褐釉乳釘柳斗紋罐等產品還外銷至日本、朝鮮等地。近年來有關部門在打撈沉海古商船時,考古人員就發現了產自贛州七里窯的褐釉乳釘柳斗紋罐等產品。贛州七里窯當時的興盛由此可見一斑。有關專業人士介紹說,從現有的藏品就可以認定,七里鎮瓷器的瓷化程度非常高,當時燒制溫度應在1250℃高溫以上。其質地完全可以與宋代 景德鎮瓷相媲美。

歷史概況

1985年至1986年底,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七里鎮砂子嶺和張家嶺先後發掘四座窯爐。屬龍窯形制,砂子嶺在窯包頂部和底部揭示龍窯各一座,層位疊壓清晰。其中頂端一座殘破不全,結構不明。張家嶺兩座平行窯床,是江西境內所僅見的,東側龍窯窯頭、火膛和窯壁等各部位結構清晰,砌造精細,保存較完好。窯床是裝燒坯件的主要部位,窯身越長,裝燒量就越大,產量也越高。40米長的窯身,13至27度的傾斜度,有較大的高差度,有較為理想的自然風力。據專家介紹,七里鎮窯的陶瓷種類非常豐富,有青釉瓷、白釉瓷、青白釉瓷、褐釉瓷、赭色釉瓷、黑釉瓷、結晶釉瓷等。出土的各類瓷器多為生活用具。其中青白釉及部分乳白釉瓷有碗、盞、杯、盤、枕、罐、瓶、粉盒等數十種,黑釉瓷有壺、罐、碗、硯、盅、缽、器蓋和湯勺等數十種。其中以碗為大宗,約占總數的40%。胎質灰白,釉汁黑中泛褐色。乳白釉瓷器中的葵口高圈足碗、盞一類器,具有明顯北宋墓常見器特徵,也與宋代 景德鎮產品極相近似。七里鎮窯所出的一件青白釉罐,敞口圓唇,溜肩,鼓腹,外壁環印仰、覆姿蓮瓣紋,釉汁薄勻,明亮瑩潤。所出褐黑地白釉乳釘柳斗紋罐,造型獨特,頗具韻味,是七里鎮窯產品中不可多得的精品瓷。這些實物共同的特點是製作規整精巧、婀娜窈窕,是江西各種名窯極少見的精美產品,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

交通

市內乘123、129路公車七里鎮下車即到。
123貯木廠(往返):6:50--18:40
貯木廠→七里鎮→東河大橋→人民醫院→贛龍→東園→贛州飯店
129(往返):6:30--21:30
贛州火車站→八一四大道全程→贛二中→東橋路→東河大橋→七里鎮→贛縣汽車站→光彩→梅林大道→贛縣玩具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