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澗谷

七澗谷

七澗谷景區位於青島市城陽區惜福鎮街道東部,景區山清水秀,景色幽雅,奇石叢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七澗谷
  • 地理位置:青島市城陽區惜福鎮街道東部
  • 占地面積:25平方公里
  • 著名景點:康成書院、玉蕊樓、邋遢石
  • 景區組成:大標山、二標山、三標山
七澗谷簡介,乘車線路,特色景點,

七澗谷簡介

七澗谷景區由大標山、二標山、三標山組成,總面積25平方公里,其中三標山為嶗山第二高峰,海拔683米。七澗谷始於大標山西側的山峽,水源來自山峽頂端的“神泉水”,澗長約6公里,由一澗、二澗、雙澗、水雲澗等七澗組成,故稱“七澗谷”。七澗谷步行登山道全長約13公里,寬約1.5米,沿途有觀音賜福、護山神鵰、飛來石、鴛鴦石、天降玉璽、金龜祈福、無字天碑、八戒酣睡等奇石景觀。有送君千里、老子講道、老子傳道等人文景點。

乘車線路

公車線路:由市區可乘公車372到惜福鎮站下,換乘109路東葛站下車;由李村可乘109路東葛下車。
七澗谷
自駕車線路:黑龍江路—王沙路—東葛社區—書院社區—七澗谷景區;青銀高速—夏莊—王沙路—東葛社區—書院社區—七澗谷景區

特色景點


七澗谷
七澗谷景區周邊人文景觀眾多,有青島最早的學校——康成書院舊址、黃宗昌故居——玉蕊樓及張三豐修煉處——邋遢石等人文景點。
七澗谷
【康成書院】康成書院坐落於嶗山北麓三標山西側的朝陽坡下,不其
山(鐵騎山)東麓的書院村,其名稱源於東漢經學家鄭玄曾在此設帳授徒。當時“從學者盈
七澗谷
萬”,著稱海內。
鄭玄,字康成,北海高密人,漢靈帝中平五年(公元188年)冬十月,青州、徐州黃巾軍復起,攻破北海郡,“玄與門人到不其山避難”,在此築廬講學授徒。晉代古方誌《三齊記》首次載明“鄭玄教授不其山”,《太平廣記》和《太平御覽》皆引晉代伏琛《三齊略記》語曰:“鄭司農嘗居不其城南山中教授。”明、清之際思想家、文學家顧炎武寫有《不其山》詩:“深山書院有人耕,不記山名與縣名。為問黃巾滿天下,可能容得鄭康成。”
“康成”是鄭玄的字。因為是鄭玄修建和執教的場所,所以被人們稱作“康成書院”。附近的居民點也以書院命名,稱為書院村;村北不遠處的小屯,名叫“演禮村”,這裡曾是鄭玄當年向山里人傳授、演習禮儀的地方。
書院村邊的山坡、溝壑、山崖處,至今長有一種葉如韭,長過尺,堅韌異常,四季常青的草,因為當年鄭玄在此講學論經時,經常採摘草葉編竹簡,當地人便把這種草叫作“康成書帶”,也叫“書帶草”。唐朝文學家陸龜蒙游康成書院時,對這種草發生濃厚的興趣,想起了鄭康成。他以草喻人,以人比草,專門為這種草寫了一首賦,叫《書帶草賦》:“彼碧者草,雲書帶名,先儒既沒,後代還生。有味非甘 莫共三山芝校,無香可媚,難將九畹蘭爭。叨詞林畔種,在經苑中榮。翠影臨波,恐被芙蓉見鄙;貞姿傍砌,愁為芍藥相輕。發葉(一作地)抽英,因天授性。紛稚圭池上之宅,拂仲蔚門外之輕……。蕭蕭而不計榮枯,漠漠而何乾好惡。金燈照灼,尚驚秦帝之焚;粉蝶留連,真謂羽陵之蠹。爾乃高推籬菊,瑞許階蓂;我則惟親志士,每聚流螢。豈便離蒿萊於隙地,希杜若遙汀:儻遇翰林主人之一顧,遮長保歲寒於青春。”作者既寫了書帶草質樸中顯示出的高貴品格,又讚譽了鄭玄不圖權貴、潔身自好的高貴品質。
七澗谷
七澗谷
明正德七年(1512年)即墨知縣高允中在原鄭玄築廬授徒處,建院宇,聘教授,辟學田,重建“康成書院”。書院坐北朝南,東西略呈長方形,占地畝余,圍有院牆,門南向,屋3間,高約5米,寬約12米,南北深約4米,重梁起架,檐下四根木柱撐頂,柱基座為青石鼓形。木質門窗平開,雕以雲圖。該建築具有十分完整的牆、柱、梁、棟、枋、斗拱和起脊屋頂各組成部分,在當時可謂宏偉壯觀。清初,由於康成書院無人經管,漸圮。
七澗谷
七澗谷
七澗谷
七澗谷
七澗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