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氣湯(《聖濟總錄》)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七氣湯,中醫方劑名。出自《聖濟總錄》卷四十六。具有和順三焦,消化痰飲之功效。主治脾虛,臟腑秘泄不常,腰重頭昏,舌乾眼澀,食後多脹,肢體疼倦。

基本介紹

  • 名稱:七氣湯
  • 出處:《聖濟總錄》卷四十六
  • 組成:人參、白茯苓、白朮、甘草、訶黎勒、連皮大腹、草豆蔻仁
  • 功用:和順三焦,消化痰飲
  • 主治:脾虛,臟腑秘泄不常,腰重頭昏,舌乾眼澀,食後多脹,肢體疼倦
組成,用法用量,功用,主治,加減化裁,附方,重要文獻摘要,各家論述,

組成

人參、白茯苓(去黑皮)、白朮、甘草(炙,銼)、訶黎勒(去核)、連皮大腹(銼)、草豆蔻仁各一兩。

用法用量

上為粗末。每服三錢匕,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溫服。

功用

和順三焦,消化痰飲。

主治

脾虛,臟腑秘泄不常,腰重頭昏,舌乾眼澀,食後多脹,肢體疼倦。

加減化裁

寒多者,更加附子(炮裂,去皮臍)一兩。

附方

名稱:七氣湯
組成:半夏(溫泡洗)三錢,桂心(不見大)、玄胡索(炒去皮)各二錢五分,人參(去蘆)、乳香、甘草各一錢
用法:清水二盅,加生薑五片,紅棗二枚,煎至一盅,食遠服
主治:七氣為病,心腹刺痛,或外感風寒,濕氣作痛
出處:《六科準繩》
功用:補氣理血,行氣止痛
名稱:七氣湯
組成:吳萸、木瓜、食鹽各五錢
用法:同炒令焦,先用瓷瓶盛水三升,煮令百沸,人前藥,煎至二升,傾一杯,冷熱隨病人服
主治:七情鬱結,五臟六腑互相刑克,陰陽不和,吐利交作,四肢厥冷
出處:《風癆臌膈》
名稱:七氣湯
組成:半夏、人參、桂心各5克,生薑5片,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
主治:心陽衰弱,見心悸,呼吸困難,胸悶不舒,如心力衰竭
出處:《千金要方》
功用:溫中和胃,寧心益氣

重要文獻摘要

《仁齋直指》:“生者,亦此氣也。盛則盈,衰則虛,順則平,逆則病。氣也者,獨非人身之根本乎?人有七情,病生七氣。七氣者,寒、熱、怒、恚、喜、憂、愁。或以為喜、怒、憂、思、悲、驚、恐,皆通也。然則均調是氣將何先焉?曰:氣結則生痰,痰盛則氣愈結,故調氣必先豁痰,如七氣湯以半夏主治,而官桂佐之,蓋良法也。況夫冷則生氣,調氣雖用豁痰,亦不可無溫中之劑,其間用桂,又所以溫其中也。”

各家論述

李士材:夫七情過極,皆傷其氣,丹溪以越鞠丸主之,而此獨異者。蓋郁久則濁氣閉塞,而清氣日薄矣,故雖痛雖膨,而不用水香、枳殼,用人參以壯主氣之髒,肺。,官桂以制謀慮之官,肝者,將軍之官,謀慮出焉。桂能平肝。郁久生痰,半夏為之驅逐。郁故不和,國老為之調停,況桂性辛溫,疏氣甚捷,鬱結者還為和暢矣。湯名四七者,以四味治七情也。(《成方切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