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官神

七月官神

“七月官神”,一般指甘肅省榆中縣傳自明朝的鄉村文化儀式。七月初十,八抬大轎抬著“白馬爺”、“八蜡爺”,寄託著老百姓國泰民安、風調雨順的美好願望。七月官神的傳說和明肅王有關。明肅王朱楧為防備明成祖朱棣削弱自己的勢力,在榆中苑川河畔以民間宗教活動為掩護,進行練兵習武,七月官神由此發展演變而來。這一民間信仰的儀式,是鄉村文化現狀的一個縮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七月官神
  • 別稱:秋報神會
  • 活動範圍:甘肅省榆中縣
  • 活動時間:每年七月初十至八月初十
  • 傳說時代:明朝
歷史源流,活動內容,

歷史源流

民間傳說
“白馬爺”:傳說古時候在榆中一個叫巴什溝的地方有一天突然出現了一匹白馬,這是一匹神馬,自從有了白馬,四鄰八鄉的老百姓日子過得很太平。就這樣,這匹神馬被百姓們奉為白馬天子來供奉。在民間信仰中,七月官神中的白馬爺其實就是老百姓信奉的“地方神”。
百姓同唱國泰民安百姓同唱國泰民安
“八蜡爺”:有傳說“八蜡爺”是一種專門吃害蟲的神鳥,也有傳說是一種管農作物害蟲的神。
歷史傳說
從明太祖皇帝朱元璋的第十四子肅王朱楧所屬護衛軍操戈練兵發展演變而來。朱元璋的第四子燕王朱棣奪權稱帝後,當時許多藩王不服,肅王朱楧也怕削弱自己的勢力,即組織護衛軍,在苑川河下游的教場灣操戈練兵,擴展實力,以為防範。就肅王練兵一事,有人向朝廷派來的宦官告密,隨後肅王部下也探知告密之事。於是經過精心策劃,把操練演習改頭換面,讓兵將化裝成農民,又發動一些農民參與其中,說成是老百姓在夏收之後,為報答神恩保佑、風調雨順、國泰民安、莊稼豐收而搞的慶豐收活動。派來的宦官實地察看,轎子裡抬的是白馬天子、八蜡田祖二位尊神,兵器也是木製的道具;“玩神”中的火神表演則更像實戰,確實跟操戈練武差不多。後來給派來的宦官暗中送了銀錢,宦官回京向朝廷稟報,否定了肅王練兵之事,使苑川百姓避免了一場血光之災。為了不使朝廷懷疑,以後每年農曆七月都玩官神,加上苑川土地肥沃,旱澇保收,這也就使七月官神流傳了下來。

活動內容

“七月官神”活動,固定在每年七月初十至八月初十舉辦,由“師公子”穿百家衣,執羊皮鼓、鉞斧在神廟間來往表演舞蹈念經,有曳神、韃靼神等多種形式,夜間向神像禱告。活動期間,唱蘭州鼓子、榆中小曲子,表演雜耍、皮影戲、秧歌、秦腔等。八抬大轎抬著“白馬爺”、“八蜡爺”從東到西,由南向北,接送相連,行一番儀式之後,供奉於寺廟。在金家崖村,建於光緒二年的三聖廟就是供奉“兩位爺”的廟堂。
祭祀神靈祭祀神靈
儀式中“師公子”身穿長衫、頭戴小帽,各執羊皮鼓在殿台排列兩行。如此四方拜畢之後,“師公子”們由“掌鼓”領頭,以問答形式唱述人類發展的歷史以及遠古明君、良將昏王、佞臣的一些作為,配以鑼鼓節奏,饒有情味。“夜深人靜的時候,鑼鼓之聲響徹山野,多少人就是伴隨著這樣的聲音入眠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