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星草

七星草

七星草,中藥名。為水龍骨科植物三出假瘤蕨Phymatopsis trisecta(Bak.)Ching[Polypodium trisectum Bak.]的全草。七星草分布於四川、雲南等地。具有利尿通淋,清熱解毒之功效。常用於淋證,尿濁,水腫,帶下,咽痛,中暑,癰瘡腫毒。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七星草
  • 別稱:鵝掌金星草、金雞腳、鵝掌金星
  • :植物界
  • :蕨類植物門
  • :薄囊蕨綱
  • :水龍骨目
  • :水龍骨科
  • :假瘤蕨屬
  • :三出假瘤蕨
  • 分布區域:四川、雲南
  • 採收時間:全年均可採收
  • 毒性:無毒(《滇南本草》)
入藥部位,性味,功效,主治,相關配伍,用法用量,採集加工,形態特徵,生長環境,藥材性狀,相關論述,附註,

入藥部位

全草

性味

味苦,性寒。

功效

利尿通淋,清熱解毒。

主治

用於淋證,尿濁,水腫,帶下,咽痛,中暑,癰瘡腫毒。

相關配伍

1、治腎炎:金雞腳9g。泡開水服。
2、治濕熱帶下:金雞腳60g。燉豬肉服。
3、治咽喉腫痛:鮮金雞腳30g。冷開水擂汁服。
4、治中暑:鮮金雞腳30g。搗爛取汁冷開水沖服。(1-4方出自《西昌中草藥》)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0-60g;或絞汁。外用:適量,搗敷。

採集加工

全年均可採收,洗淨,鮮用或曬乾。

形態特徵

三出假瘤蕨又名三裂茀蕨、三出假茀蕨、三出假密網蕨、毛葉假瘤蕨。植株高5-10cm。根莖細弱橫生,頂部與葉柄基部被鱗片。葉疏生;葉柄長2.5-5cm,禾稈色,基部以關節著生於根狀莖,向上光滑;葉片革質,卵狀三角形,長3-10cm,基部圓楔形或楔形,三深裂;裂片長圓形至長橢圓形,中間一片最長,漸尖頭或急尖成尾狀;小裂片橢圓形,稍斜上,邊緣軟骨質,並有疏淺缺刻;側脈明顯。孢子囊群圓形,沿中脈兩側各成1行,稍近中脈。

生長環境

生於松林下少陰處。分布於四川、雲南等地。

藥材性狀

乾燥全草,根莖上密生黃棕色鱗片,有光澤,下面有細長的棕褐色鬚根。葉柄細長;葉片皺縮,灰黃綠色,展開的葉片為2-3裂,也有不裂的,裂片呈披針形,薄紙質,柔軟。葉背沿中脈左右各具1列圓形紅褐色的孢子囊群,臭微,味淡。以葉片大,孢子囊群多者為佳。

相關論述

1、《滇南本草》:“治砂淋、血淋、白濁、冷淋。又能包肚臍治陰症,敷(無)名瘡大毒如神。”
2、《植物名實圖考》:“治五淋白濁,又包敷無名大瘡神效。又熨臍,治陰寒。”

附註

《圖考》石草卷十六第384頁:“鵝掌金星草,生建昌山石間。橫根,一莖一葉。葉如鵝掌,有金星。《滇本草》謂之七星草。”
按《圖考》提及橫根,系指地下根狀莖;金星,系指孢子囊群。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