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宣村

七宣村位於雲南省祥雲縣禾甸鎮東部,是大營村委下轄的一個自然村,與禾甸鎮政府相距12公里,東與祥雲縣東山鄉相連、北與楚雄州大姚縣接壤、西與祥雲縣米甸鎮相連,南與東山鄉接壤,屬於邊遠高寒山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七宣村
  • 所屬地區:雲南省
  • 政府駐地:祥城鎮
  • 電話區號:0872
  • 地理位置:雲南省中部偏西
基本概況,民間風俗,民間傳說,

基本概況

村委會下轄7個自然村,17個村民小組。是一個民族眾多,民族民間文化遺產豐富而又特色鮮明的村落。
七宣村
居住有彝族、白族、苗宙肯慨虹族、僳僳族,漢族五個民族,少數民族占總人口的50%。
七宣村常年氣溫偏低,年平均氣溫11.7度,無霜期239天,日照時間2623.9小時,平均降雨量810mm,有較豐富的地下水資源。
七宣村生物資源豐富,森林植被主要是針葉林。除種植業、畜牧業外,松茸、木耳、菌類是農民的主要經濟來源。七宣村屬於多民族聚居的村落,是一個彝族聚居的村寨,每家每戶跳啞巴舞,與七宣村的交界處有一水閣(又名魁閣),成為漢彝傳統民俗活動的分界,一直保持著“漢人鬧燈不鬧下(七宣村),彝人啞巴不跳上(大營村)”的傳統,所以說大營彝族“啞巴節”是一個地域性強,較為獨特的彝族節日,在民族民間文化遺產收保護中有著較大的保護作用和研究價值。
七宣村

民間風俗

“啞巴節”是祥雲縣禾甸大營七宣彝族村世代相傳的一個傳統節日,“七宣”是彝語的漢語記音,有兩層意思:一是指祥雲縣禾甸鎮大營請幾再村公所的七個彝族自然村,它們分棕己趨射別是拆收、阿地咪、新秀、河西、獨家村等;一是單指拆收這個村子。
七宣村
“拆”是彝語“麂子”的漢語記音,“收”是彝語“剝開”的漢語記音,“拆收”即是“開剝麂子的地方”。相傳當地彝族先民最初來到這裡居住時,這裡有一個泥潭,僳僳族打山匠拳淋紙(獵人)經常在這個泥潭邊開剝獵到的麂子,因此村名叫“拆收”。七宣村所居民均為羅姓。
“七宣”在彝族語言裡記為“拆(cei)叟”,也記做“渠叟”,《尚書-禹貢》中載西戎(古代西方的少數民族)有“渠搜”。
《史記台酷·五帝本紀》:“西戎、渠搜、氐羌。”《漢書·五帝紀》:“北伐渠搜,氐羌來服。”《華陽國志·漢中志》武都郡說:“氐傁,多羌戎之民。”從這些記述可以看出,大營七宣彝族屬於氐羌氏族的後裔。大營七宣彝族“啞巴節”當日,整個村落男女老少都進行臉部彩畫,男青年都要理固定的髮型,是本地彝族對祖先的追隨和崇拜,也能體現彝族從古至今的圖騰崇拜。

民間傳說

關於“啞巴節”的來歷有個傳說。在遠古時代,由於多發的自然災害,加之兵荒馬亂,少許幾戶人家遷移到現在這個地方,覺得這裡的地勢、水土都還不錯,就在促霉腳這裡定居下來,但還是避免不了自然災害。隨著村民人口的逐漸增加,人們的生活更加艱難,多數人還染上疾病。
七宣村
村裡有一個漂亮的啞女,心地善良。啞女為了村民的生活,徒步到寨子外面四處乞討,給大家討回乾糧食物,求回藥材。一天,啞女走到現在的龍王廟(當時這裡還沒有建蓋廟房),由於辛苦疲勞,便在水潭邊坐下休息,不料坐下卻覺得困得不得了,一會就沉睡過去。
當啞女醒來的時候,自己嚇了一跳,原來自己的心地和行為舟臘夜感動了這裡的龍王,被龍王相中納為妃子,被龍王帶到了龍宮,開始的時候啞女百般不情願,她惦記自己的家和自己的村民,但最後還是嫁給了對她一片真心的龍王。
啞女的突然失蹤讓七宣人民感到迷惑,因為再也沒有人為大夥討回食物,求回藥材。可日子還得一天天的過。就這樣,時間一緩過去了八年,啞女為龍王生了很多的子女,更讓她驚喜的是,她會說話了!可她還是忘記不了生活苦難貧窮的七宣人民,幾次要龍王放自己回去看看。龍王經不住啞女的誠心懇求,允許她在每年的正月初八帶著自己的子女回村看看,同時還給七宣帶去雨水,藥材。從此,七宣人民的生活一天天好轉了,疾病沒有了。
村民在每年的正月初八,選出村民裝扮成龍王,但裝扮者都不講話,代表對啞女的思念和感激。這樣一年一年的流傳下來,於是開成了現在的 “啞巴節”。
村民在每年的正月初八,選出村民裝扮成龍王,但裝扮者都不講話,代表對啞女的思念和感激。這樣一年一年的流傳下來,於是開成了現在的 “啞巴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