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姐節

七姐節

七姐節,即七姐誕,節期在農曆七月初七,是中國民間民俗傳統節日之一。在七姐誕這天,婦女們有向七姐祈福許願、乞求巧藝、祈禱姻緣的習俗。七姐,在閩台即稱為七娘媽、七星媽、七星娘娘、七星夫人、七娘夫人等。七姐(七星夫人)的原型是織女,“織女”原為星宿名,後衍化成人格化的仙女。《天官書》[正義]:“南斗、牽牛、須女皆為星紀,於辰在醜,越之分野,而鬥牛為吳之分野也。”新中國成立前,七姐節(七夕)是婦女的盛大節日。

在上古時代,便有了牽牛、婺女天象崇拜及故事傳說,它是農業社會男耕女織形態的反映;到漢代,這傳說強調織女是玉皇的第七個女兒。據說,七姐是天上的織布能手。舊時代婦女向七姐“乞巧”,乞求她傳授心靈手巧的手藝。其實,所謂“乞巧”不過是“鬥巧”。在七姐誕的眾多民俗當中,有些逐漸消失,但還有相當一部分被人們延續了下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七姐節
  • 別稱:七娘會、七娘媽誕、七夕、乞巧節、巧夕
  • 節日時間:農曆七月初七
  • 流行地區:中國
  • 節日起源:天象崇拜
  • 節日活動:拜七姐,祈福、乞巧,吃巧果
民俗簡介,神話傳說,

民俗簡介

七月七的七娘會,廣東多稱“拜七姐”,新中國成立前,“七夕”是婦女的盛大節日。舊時代婦女向七姐“乞巧”,乞求她傳授心靈手巧的手藝,其實所謂“乞巧”不過是“鬥巧”。廣東舊時過七巧節是非常熱鬧的。宋人劉克莊曾有詩詠道:“瓜果跽拳祝,喉羅朴賣聲。粵人重巧夕,燈光到天明。”人們在節日到來之前,姑娘們就預先備好各種奇巧的玩品,用通草、色紙、芝麻、米粒等,製成各種花果、仕女、器物、宮室模型等物。將谷種和綠豆放入小盒裡浸,使之發芽,待芽長到二寸多長時,用來拜神,稱為“拜仙禾”和“拜神菜”。組織大家聚集在宗鄉會館,擺下各式各樣鮮艷的香案,遙祭牛郎織女,“香案”上擺滿鮮花、水果、胭脂粉、紙制小型花衣裳、鞋子、日用品和刺繡等,琳琅滿目。不同地區的“七姐會”便在香案上下工夫,比高下,看誰的製作精巧。傳統“七姐誕”慶祝儀式由農曆七月初六晚開始,為期一至二晚。不同地方慶祝“七姐誕”的儀式各有不同特色。當晚,未婚女子會在家中或街頭巷尾的空地“擺七夕”,把事先製成的小型工藝品,連同七姐盆、七姐衣、水果、鮮花及糕點等陳列在八仙桌上。吉時一到,便向天上的牛郎織女星誠心焚香禮拜。據《廣州市志》卷十七所載,初七日,舊俗還有女子泛舟游石門沉香浦的活動。遊艇用素馨花、茉莉花裝飾,稱為花艇。她們信此日為“仙女淋浴日”。東莞七夕拜七姐”,民間傳統的乞巧拜七姐祈福儀式,儀式包括上貢品、淨手、上香、拜祭等環節。有的地方在七夕之夜,少女們在月光下擺上一張桌子,桌子上置茶、酒、水果、瓜子等祭品;又有鮮花幾朵,束紅紙,插瓶子裡,花前置一個小香爐。圍坐在桌前默念自己的心事,像織女星許願。
在閩南和台即稱為拜“七娘媽”,七娘媽又稱七星媽、七星娘娘、七星夫人、七娘夫人。七夕是“七娘媽”的誕辰日,民間十分盛行崇拜七娘媽這一被奉為保護孩子平安和健康的偶像。每年這天,人們三五成群到七娘媽廟供奉花果、脂粉、牲禮等。這天,台灣民間還流行一種“成人禮”,即孩子長到滿15歲時,父母領著他帶著供品到七娘媽廟酬謝,答謝“七娘媽”保護孩子度過了幼年、童年和少年時代。在這一天,台南地區要為16歲的孩子“做十六歲”,行成人禮。有的家長除了在七夕節這天祭謝“七娘媽”之外,還專門為孩子舉行成人禮的事而宴請親友,慶賀一番。閩台民間七夕雖不很重乞巧,但很看重保健食俗。每到七夕之際,幾乎家家戶戶要買來中藥使君子和石榴。
七姐節
七姐(七星夫人)的原型是織女。織女本來是一位仙女,七星夫人卻有七位,由一而七,應當是附會牛郎織女故事中的七位仙女下凡而來的。正因如此,七星夫人除了執掌保佑兒童安康以外,還掌管婚姻及婦女的其他事情。據說,七星夫人每年七月七以後,都要把事前造好的未婚男女的花名冊送交月下老人,然後由月老本姻緣。又傳說,七月七是七星夫人的誕辰,俗稱“七娘媽生日”。這一天,婦女們有向七星夫人禱祝習俗。有的婦女用紙糊五色彩亭,叫“七娘亭”;糊七乘轎子,叫“七娘轎”;又糊一盞七娘神燈,燈上畫一個抱著孩子立於雲端的婦女。到晚上,備好雞、酒、糯米飯等食品和雞冠花、白蘭花、茉莉花、鳳仙花以及香粉、胭脂、絹花等婦女用品,在院庭里擺上供桌,遙向空中祭拜,祈求子女順利成長,並祝七星夫人長壽。有的人家則用鴨蛋七枚、飯七碗,請道士獻祭。祭後將亭、轎、紙錢等一起焚化,香粉、胭脂則全部扔到屋頂上;也有一半灑向天、一半留下自己用,俗說使用這些化妝品可以讓自己更加美麗。

神話傳說

關於這個節令,有著天河(銀河)相會的傳說:農曆七月七日之夜,民間稱為“七夕”,傳說每年這一天,牛郎和織女要走過鵲橋渡天河而相會。只要看到銀河白氣奕奕光焰耀目,那就是織女東渡河……
七姐節
東漢應勛曾撰《風俗通》:“織女七夕當渡河,使鵲為橋。“近代流傳的版本,內容則豐富和健康得多。傳說中的牛郎是一個忠誠老實、正直勤懇的青年,他父母雙亡,依兄嫂過活。嫂嫂不賢,牛郎被逼分家出來,只分得一頭老牛,一輛破車和兩畝薄地,自耕自食。那“牛大哥”(牛郎對老牛的親切稱呼)見牛郎一人孤孤單單,想給他娶個媳婦,便告訴牛郎某月某日,有七位仙女下凡遊戲,在銀河洗澡,只要取得其中一位仙女的衣服,那仙女就是他的妻子。牛郎按照“牛大哥”的話,在一個月色朦朧的夜晚,取得了當中一位織女的衣服,自此兩人結為夫妻,情深意長。
牛郎織女婚後三年,男耕女織,恩恩愛愛,生下一兒一女,生活十分美滿。不料織女下凡的事被天帝查悉,便派王母娘娘把織女押解回天庭受審。好好端端一對恩愛夫妻被活活拆散。牛郎上天無路,悲痛欲絕。“牛大哥”不忍目睹他們夫妻離散,遂撞斷犄角,化作一隻牛角船。牛郎挑上兒女,登上牛角船,騰雲駕霧去追趕織女,眼看快要追上,狠心的王母娘娘撥下頭上金簪,伸手一划,天空中立時出現一條波浪滾滾的天河。牛郎與織女皆無法渡河,只好隔水相望。然而,他們的堅貞愛情卻感動了仁慈的鳳凰,它召集天下的喜鵲,在滔滔的天河上架起一座鵲橋,終於使這一對夫妻在七月七日相會了。這一天天空中紛紛揚揚落下的細雨,其實就是喜鵲落下的無數羽毛。
這個人物化了的美麗神話故事,反映了中國封建社會男女婚姻不能自由的殘酷現實,同時也表達了人民百姓的善良願望和對美好生活的未竟夢寐……。這個美麗動人的神話拴住了數代人的精神,並帶入追求美好的意境,讓人們努力去實現。鵲橋通性情已成為往事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