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世同居坊

七世同居坊

七世同居坊位於河南省新鄉市飲馬口,是清代道光皇帝為臣子趙珂七代同堂恩賜所建。該牌坊為青石砌築的仿木建築,高大宏偉,圖案雕刻精美,運用了各種雕刻技法,代表了清代石刻的傑出藝術水平。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七世同居坊
  • 位於:河南省新鄉市飲馬口
  • 來源:清代道光皇帝趙珂七代同堂恩賜
  • 代表了:清代石刻的傑出藝術水平
歷史傳說,歷史位置,發展,

歷史傳說

趙珂七世同居坊,一座經過了180年風雨的歷史文物,在牌坊街往來如織的人流中,孤獨地守望著。趙家的一位老人趙清漢說,趙家、牌坊街和飲馬口,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繫,但現在已經很少有人知道其中的故事,即使檔案館的記載也非常之少。
說起飲馬口的來歷,據趙家家譜記載,明朝時,趙家祖先從山西洪洞縣來到趙莊(即現在的飲馬口),當時趙莊一片荒蕪,衛河從趙莊北邊繞過。當時新鄉縣有許多養馬的人家,需要給馬找飲水的地方,本來有近路可到衛河飲馬,但由於縣城北街有一個“郭尚書”,西街住著握有實權的“梁督堂”,東街住著老愛在朝廷上告狀的“徐三本”,老百姓的馬不敢從這些地方過,只好出縣城南門,順著現在的金穗大道走到體育中心北拐,到趙莊衛河拐彎處飲馬,時間一長,漸漸地趙莊就改叫成了飲馬口。

歷史位置

當時的飲馬口僅包括位於平原路的中國銀行以東,牌坊街以北,衛河以南一帶。解放後,平原路與和平大道交叉口向西路南開了一家新華書店,叫飲馬口新華書店,公車在此設站,叫飲馬口站。如今,飲馬口的地理範圍已經擴大很多,可以包括和平大道以東,金穗大道以北,人民勝利渠以西一帶。
趙家在飲馬口生活多年,至第10代趙珂時,偶遇山西鐵貨商人王泰來,趙珂在王泰來的幫助下,經營鐵貨生意,幾年後,逐漸成為當地首富,“轄地千頃,門人二百。”趙珂為人仗義,樂善好施,深得鄉人愛戴,在當地算是開明人士。清代白蓮教造反期間,朝中有人舉報,說趙珂家招募壯丁百人,蓄意造反。皇上派人調查後,百名壯丁原來是趙家的看門人,並得知趙家七輩沒有分家,家庭和睦,非但沒有查處,還準許趙家修了七世同居坊(石牌坊)以光耀後代。
現在的牌坊街原來並沒有名字,石牌坊修建之後,就給街起了個名字,叫牌坊街。
至趙家第15代,趙珂的孫子趙浚當上了河北保定縣的知縣,趙浚為官清廉,深愛百姓。由於保定縣是個窮縣,每到向朝廷完糧納稅時,總完不成任務,趙浚便回家賣地,用賣地的錢向朝廷納稅,如此下來,趙家逐漸陷入困境,趙家後代只好搬出飲馬口,到現在的周村趙家親戚處艱難度日。趙家家境雖然自此困頓,趙浚卻落了個“趙青天”的好名聲。
趙家雖然家境困頓,但石牌坊卻記錄著趙家人的榮耀。文史資料記載:“(石牌)坊高10米,寬8.5米,3孔門,4立柱,3重頂。坊趺雕臥獅8隻,分置南北護柱。坊柱、坊頂刻有多件龍、獅、花、鳥等圖案。坊脊中央置站式瑞獸?或說麒麟 1隻,首東尾西。瑞獸東西兩側各置龍首鴟吻1隻,均首里尾外。”
上世紀50年代前後,石牌坊雖歷經多次雷雨和數次五級以上地震,仍然巍然屹立。在“文化大革命”中,紅衛兵們以“破四舊”為名,要砸毀石牌坊,村中老人集體勸說加上強行阻止,石牌坊才幸免於難。即使如此,石牌坊也少了32個“零件”,坊頂已經沒有了,原來的尖頂現在已成平頂,兩邊的挑角蹤影全無。

發展

如今的石牌坊,早已是滿身斑駁,石牌坊護柱上有明顯的鐵條箍圈,橫樑上也有深淺不一硬物撞擊留下的痕跡。趙家人介紹,這是兩次車禍造成的,汽車不僅撞壞了石柱,而且毀掉了上面的石獅,撞裂了石牌坊中間的橫樑。
石牌坊不僅是趙家近200年的歷史見證,更是一種歷史文化,它不僅僅是一個建築,它記錄了趙家的家史,和中國家族文化的縮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