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玉蘭(安徽合肥市廬劇團名譽團長)

丁玉蘭(安徽合肥市廬劇團名譽團長)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廬劇女演員。安徽肥東人。出身藝人家庭。幼年隨父學戲,十二歲拜師學廬劇。工青衣、花旦。曾在皖中一帶演出。1949年參加合肥市平民劇社。建國後,歷任皖北地方戲實驗劇場、安徽廬劇團演員,合肥市廬劇團演員、副團長、名譽團長。擅演劇有《休丁香》、《秦雪梅觀畫》、《玉簪記》、《雙絲帶》等。主演的《借羅衣》已拍成戲曲片,《雙鎖櫃》已拍成戲曲電視片。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丁玉蘭
  • 國籍:中國
  • 職業廬劇女演員
  • 主要成就安徽省第一屆戲曲會演一等獎
    演員一等獎
  • 出身藝人家庭
  • 籍貫安徽肥東
人物簡介,人物經歷,

人物簡介

丁玉蘭,廬劇女演員。安徽肥東人。出身藝人家庭。幼年隨父學戲,十二歲拜師學廬劇。工青衣、花旦。曾在皖中一帶演出。1949年參加合肥市平民劇社。建國後,歷任皖北地方戲實驗劇場、安徽廬劇團演員,合肥市廬劇團演員、副團長、名譽團長。擅演劇有《休丁香》、《秦雪梅觀畫》、《玉簪記》、《雙絲帶》等。主演的《借羅衣》已拍成戲曲片,《雙鎖櫃》已拍成戲曲電視片。

人物經歷

丁玉蘭出生於一個貧寒的家庭,她幼年喪父,隨母親在養父丁友和的丁家班演戲謀生。由於當時廬劇還是小戲,社會地位很低,在輾轉的演出路程中,丁玉蘭也飽嘗了人間的冷暖,也正是在這演出的氛圍感染下,丁玉蘭從小就練就了紮實的藝術功底。後來,丁玉蘭拜戲班的陳師傅為師,由於天賦高,學戲精,8歲開始登台,13歲就可以唱廬劇代表劇目,並很快成為一方名角,經常有人點名要丁玉蘭唱場子。在藝術上銳意進取的丁玉蘭,隨後又正式拜廬劇名角郭士龍為師,使藝術品位更臻完美。
解放後,丁玉蘭進入安徽廬劇團,在黨和政府關懷下,她如饑似渴地補充文化和業務知識,學習和觀摩兄弟劇種演出,廣泛吸取各劇之長,為再攀藝術高峰打下了堅實基礎。1957年,在北京的戲曲匯報演出中,丁玉蘭憑藉對廬劇代表劇作《借羅衣》、《休丁香》的精彩演繹,震驚了戲曲界。毛主席和周總理也興致勃勃地觀看了她的演出,並在看完演出後同丁玉蘭等人親切握手合影。周總理更是親切地關懷丁玉蘭,幫丁玉蘭解決眼疾就醫問題。
退休後,丁玉蘭承擔起培養下一代的任務,積極為廬劇貢獻餘熱。60多年的演藝生涯中,丁玉蘭獲得了許多成就。1954年,參加華東地區第一屆戲曲會演,憑藉在《借羅衣》中的精彩演出,獲得演員一等獎。1956年,憑藉在《雙絲帶》中的傑出表演,獲得安徽省第一屆戲曲會演一等獎。1959年,由她擔綱主演的《借羅衣》被搬上銀幕。鑒於丁玉蘭的傑出藝術表演,她被中國戲劇家協會吸收為會員,並當選安徽分會理事。退休後,在教師崗位上,丁玉蘭先後被評為合肥市先進工作者、省政協積極分子、省勞動模範,並當選省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她的事跡和藝術成就被《中國大百科全書》等權威文獻收錄。
作為廬劇代表人物,廬劇就是她的生命,傾注了她一生的感情。當然也正是由於她和她的劇團的存在,廬劇在很大程度上才從一個只在鄉村野寨搭草台班演出的地方小戲逐步成為了能夠進入省城立足的地方大戲。作為名角,她用她那玲瓏的表演風格和甜美的地方韻味將廬劇一次一次推向全國。從地方味十足的《借羅衣》到文詞高雅的《玉簪記》,無論是村姑還是大家閨秀,無論是青衣還是花旦角色,她都表演得出神入化,活靈活現。這種百變的表演天才征服了淳樸的村民,也征服了苛刻的雅士。就像黃梅戲的嚴鳳英、豫劇的常香玉一樣,丁玉蘭也可以說是觀眾心中的一個藝術符號,從一定程度上說,“丁玉蘭”三個字就代表了廬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