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明亞

丁明亞,河北省人大代表圍場馬鈴薯研究所所長、高級工程師,馬鈴薯產業發展的領航人,是一個土生土長的圍場人,自1991年畢業於張家口農業專科學校,一直從事農業技術推廣和研究工作,畢業18年來一心撲在馬鈴薯科研和技術推廣上,為圍場馬鈴薯產業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獲得多項省部級科研成果和科技獎勵,獲得“全國星火科技二傳手”、“河北省省管優秀專家”、“承德市市管專業技術拔尖人才”、“承德市市長特別獎”等多項榮譽稱號。

2018年1月19日,丁明亞獲得全國農業先進工作者表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丁明亞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河北
  • 性別:男
人物簡介,主要經歷,

人物簡介

大學畢業後的丁明亞被分配到圍場馬鈴薯研究所的前身原種場做技術員工作,從普通的技術員到馬鈴薯研究所所長,又成為農牧局總農藝師。一邊從事馬鈴薯科研工作,一邊將已研發的科研成果套用到生產實際中去,使圍場的馬鈴薯產業不斷進步,產量不斷提高,結構不斷調整,農民效益不斷增加。

主要經歷

剛剛畢業的丁明亞,參加工作後領導就分配他從事馬鈴薯試驗等別人不願乾的工作。畢業後半年他就參加到“脫毒微型馬鈴薯種薯工廠化生產工藝”科研項目中,查閱大量技術資料,集成國內外先進的技術工藝,進行集成、消化、吸收和創新,進一步最佳化了生產工藝技術,為該項目的完成做出了突出貢獻,取得了顯著的科研成果,提高了脫毒種薯的繁殖速度和種薯質量,技術達到國內領先技術水平,從而獲得河北省科技進步三等獎。在完成後的推廣套用階段,由於農民對微型種薯這一新成果的認識不足,接受程度較慢,他親自下鄉入戶進行技術培訓,制定操作技術規程,親自進行示範種植,建立科技示範戶,建立示範套用展示田等一系列工作,通過近10年的不懈推廣套用,圍場脫毒種薯的普及率達到了70%以上,遠遠超過全國脫毒種薯套用率的15%,使圍場的脫毒種薯套用在全國遠遠處於領先水平。隨後他又引進推廣馬鈴薯新品種三個,調整了馬鈴薯種植品種結構,並制定了與之配套的馬鈴薯豐產栽培技術規程,使圍場馬鈴薯產量穩步提升,較2000年平均畝產增加500公斤,畝年均增長達50多公斤,達到1500公斤,高產畝產達到3000公斤以上,年總增產達20萬噸,年農民總增收達一億公斤以上,農民人均純收入僅通過種植馬鈴薯一項提高近300元。也使圍場成為全國重要的種薯和商品薯基地。
丁明亞同志擔任縣農牧局總農藝師以後,組織技術人員建立了馬鈴薯產業科技服務團,制定了馬鈴薯標準化操作技術規程九項,推廣馬鈴薯新品種,馬鈴薯旱地地膜覆蓋栽培技術,馬鈴薯機械化栽培技術,馬鈴薯測土配方施肥技術,馬鈴薯主要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馬鈴薯貯藏技術。科技服務團每年對37個鄉鎮利用冬春季節開展培訓,直接培訓農民達3萬餘人,抓重點典型大戶500餘戶,帶動全縣300餘個行政村,8.5萬個農戶從事馬鈴薯生產,多年來他和科技服務團走村入戶到田間地頭組織技術指導,召開現場會,推廣先進實用技術,解決生產中存在的難題,指導農民逐步走上馬鈴薯標準化生產栽培,為全縣馬鈴薯產業發展上新台階做出了突出貢獻。目前,全縣馬鈴薯種植標準化高效栽培面積達70%以上,推廣馬鈴薯增產配套技術10項,並製作成冊,發放到農戶,累計在本縣內產生社會經濟效益達近百億元。
丁明亞同志從大學畢業,回到家鄉,鐘愛家鄉的馬鈴薯事業,足跡幾乎踏遍全縣各個行政村,從科研入手,創新成果,推廣技術,和農民廣交朋友,一步步將縣原種場發展成全國惟一一家縣級馬鈴薯研究所,並在全國有一定的知名度。他本人也被當選為全國馬鈴薯專業委員會委員,被國家農業部聘請為國家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馬鈴薯專業委員會委員,隨後馬鈴薯研究所又被農業部批准建設為國家級馬鈴薯脫毒繁育中心。
他先後被農業部、科技部派出到美國、加拿大、俄羅斯、白俄羅斯、保加利亞等國家參加學術交流與合作,不斷地引進新技術和新成果,並消化吸收套用到生產實際中去,促進農民增產增收,他認為中國的農業是以農民為主體的農業,培育新型的用現代技術武裝的新型農民是農業發展的當務之急,雖然自己有所失,但是種植馬鈴薯的圍場農民會有所得。
目前,他積極和國內外的馬鈴薯行業專家合作,致力於解決縣域內馬鈴薯產業發展的關鍵問題,忙碌於馬鈴薯科研成果的引進、研發、轉化,服務於農民和企業,帶動圍場馬鈴薯產業的發展,致力於圍場農業的不斷進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