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孝武

丁孝武,滄州孟村人,性喜武,猶愛槍,弱冠。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丁孝武
  • 出生地:滄州孟村
  • 相關人物:吳鐘
  • 文獻記載:王世同述記
聞“天下第一槍”吳鐘吳大師,落居天津之南鹹水沽,開場授徒。大喜,欲師之。與兒時友吳永,王世同等人商量,丁孝武異常激奮地說:“天降大師,我等喜遇,豈非天賜,我等若能得拜吳鐘為師,千載機遇,百修之福,幸是大蔫。”大家聞之喜甚,均言:“千載難逢,機遇難得。”於是擇日同赴鹹水沽。訊息傳出,既有十數人同赴鹹水沽。及見,師若天神,眾慌慌跪地,頭頂拜師帖,口中復頌一詞:“請師父收徒。”吳鐘撫掌大笑景言:“習武者,怕苦乎?怕累乎?怕難乎怕疼乎?”眾答:“不怕。”鐘又言:“怕死乎?”眾愕然不知答,鐘再言:“大丈夫在世,欲謀大事,何怕之有,怕死者,必懼苦·怕累·怕疼·怕難。無膽無勇,何能共大事?反之,不懼苦,不怕累,不怕疼,不怕難者,勇往直前者必不怕死!人不怕死,將怕何物?有何事不成?吾之徒將是不怕死者。”“汝等是來習武的嗎?”俗云:“兵者,兇器也,不可善動。汝等欲學武,劈刀扎槍,必居不怕死之膽方可。”又云:“汝等可曾聞‘鯉魚跳龍門’之事乎?能躍‘龍門’者方為龍,今將試之。龍者方為吾徒。”
初試練步功,日不得少於三個時辰。師示範擺步。馬步和弓步。不準私自站起。大家比者站,站功長者勝。須臾,練著兩腿酸痛難忍,均癱坐倒地。活動後再站,一直練到不能再堅持方罷。當日返回孟村,跛腿瘸足者多,不勝其苦,當即既有數人退場。一個月去鹹水沽一次,請師父校正,辛苦更甚,三個月後,練著僅剩三人。即丁孝武·吳永·王世同。他們的馬步均能站一炷香的時間。弓步後牮腿能負一人站立。師父點頭讚許,告知試關通過,大家非常高興,跪謝師父。他們三人是躍過“龍門”者,師父說:“浪里淘沙啊。”於是吳鐘收之為徒。吳鐘原有一徒,姓蕭,為大師兄,吳永,排行第二,後人稱為吳二爺。丁孝武排行第三,後人稱為丁三爺。王世同排行第四。半年後開始練進步,退步,震步等。一年後開始上架練拳,如此循環漸進,不覺四年。此時他們:如發威的猛龍,騰浪之蛟龍。師父十分欣慰在他們的臉上浮出一種滿意的笑容,總是希望他們一個月多跑幾趟,師徒關係日漸親近,幾日不見即思念。
在這種情況下,細心的丁孝武心中突然萌出一個想法,自己想好後與師兄弟們商議。其意就是想勸師父,放棄鹹水沽,移場孟村,設場教徒,丁孝武說:“孟村人口眾多,學武者肯定也會多,再說孟村是咱們的家鄉,師父來到如同來咱們的家,豈不是好。咱們也能隨時隨地的有個方便照應。”大家非常贊同,商量妥後,專程赴鹹水沽,向師父稟明他們的想法:“孟村人文地理,環境優越,商賈貿易,興旺發達,車馬水龍,人口眾多。農桑種植,家境殷實,自給自足。孟村與鹹水沽二者相比,孟村要優勝得多。”詳陳說明,拜請師父,移駕孟村。竭力固請再三,師父始允。大家歡喜雀躍。
於是書寫信函通知親朋好友,說明搬遷孟村事。待一切安排好後,擇吉日在徒弟們的幫助下,離開了居住啦六年的鹹水沽。吳鐘情有不捨,深有感慨地說:“鹹水沽助我,發我之地,福地也。”搬遷至孟村,房屋和場地及一切套用之物,都是徒弟出資置辦安排的,吳鐘非常滿意。
“天下第一槍”吳鐘吳大師遷至孟村。開場授徒,訊息無經而走。傳播很快,孟村及周圍以及山東無棣,慶雲,樂陵等地,獲得訊息,慕名而來學武者,多至數百人,盛況空前,興旺至極。吳永,丁孝武,王世同等。除了完成自己的打功夫外,每天都要去幫助師父教練指導學員,師徒之間之親情日近日密,親若父子。一日不見如隔秋。經過四年的眼觀體察,吳永,丁孝武都是可造就的難得的人才,是大事可托之人。於是吳鐘把自己平生之所學:飄搖刀,六合槍,八極拳,行者棒等絕世藝,全部傳授給了丁吳二人。並鄭重囑託二人,一定要擇人傳下去,人越多越盛。千萬不要把武藝當成是自家的私物,非親不傳。應擇人廣傳之。切記!由於二人天性喜好,丁孝武的槍尤甚,吳永的拳尤甚。當時既有丁槍吳拳的說法。
丁孝武,吳永經過奮力苦練,終於功成藝就。丁孝武謹尊師命,開始收徒傳藝。時年不足三十歲,師父吳鐘非常高興,在拜師儀式上高興的說:“吾有徒孫了,相傳隔代,興旺之象啊。但願你們都像你們的師父,能跳過‘龍門’化為真龍!”丁孝武門戶興隆,徒眾逐年增多,不足十年,有徒三十多人。而吳永始終未收一徒。
道光二十年二月十四日,師弟王世同引薦一人於門下,即是羅疃李大忠。李大忠中等身材,強壯魁梧,一臉的正氣,雙目炯炯有神,相貌堂堂。在引薦師王世同引薦下,李大忠雙膝跪倒在師父丁孝武膝前。頭頂拜師貼:“不才羅疃李大忠,情願投入丁夫子之門下為徒。學習六合槍,八極拳諸藝,絕不做欺師滅祖之事。望師父收留。”引薦師將李大忠頭上的拜師貼奉上,師父接帖供奉,李大忠叩頭拜師。就在這時候進來一人,是二師兄吳永,丁三爺引薦說:“師兄,這是弟剛收的小徒李大忠。”轉頭又對李大忠說:“大忠,快給師伯磕頭。”李大忠跪下,吳永一把拉起,望著李大忠,一臉驚異。夸不絕口:“師弟,你收了個好徒弟!”“師弟,你好福氣!收了這麽個好徒弟!我若有這磨合好徒弟,一定請戲唱三天大戲。,以誌慶賀。”“師弟,你真有福!”丁三爺見師兄對李大忠夸不絕口,心中明白,他一定看上了李大忠,即說:“師兄,你若喜歡,弟把他送給你,如何?”吳說:“送給我,你捨得?”丁:“這有什麼捨不得的,我徒弟眾多。多一人不見多,少一人不見少。可師兄你還沒有徒弟啊。”吳:“可他拜在你的名下。”丁:“即敗在我的名下,又拜在你的名下。你我共教,他雙師,你我共一徒,豈不美哉!”此時,王世同捅了李大忠一下:“還愣著乾什麼,還不快拜師。”李大忠跪拜認師。吳永哈哈大笑,一把抓著李大忠:“走,跟我走!”王世同高聲叫道:“師兄,別忘了請三天大戲。”“忘不了!”人已在門外。果如其說,吳永請了戲班唱了三天大戲,以誌慶賀。收徒唱大戲,古今奇事。
吳二爺好高興,收了個好徒弟。李大忠好福氣,好運氣,得二師共教。技藝大成。巧哉,吳鐘把諸藝傳授給了丁吳二院,丁吳二院卻又把技藝合力傳給了李大忠。這即是一分為二,又合二為一,天意!藝落李家。
李大忠學藝六年,技藝大成。為了驗證技藝,亦學吳鐘。走南闖北,尋師訪友,較量切搓技藝,其結果沒有出其右者。當時諺曰:“南京到北京,神槍李大忠。”“尋師訪友遍九州,八極神拳李大忠。”
李大忠的後代,也是人才輩出,其子李貴章(李五爺),秉承父藝,雖未走訪天下,然而天下各類成名人物,尋訪不斷,諸藝均未失過手。諺曰:“神槍神拳羅疃李。”李貴章之孫,李樹森,十四歲時,代其祖父與山西來訪者較槍,扎出一百零八槍,槍槍中的,但無一槍傷人。訪者驚異,言此子長成,將為武林之帥。李五爺評價李樹森:“我們家又出了一個頂尖人物。”第一個頂尖人物是李大忠,又出了個頂尖人物是指李樹森。李五爺自謙比不上他二人。然而李樹森卻是他親自調教的。
以上諸事來源於王世同述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