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卯橋遺址

丁卯橋位於 鎮江東郊 。東晉元帝(司馬睿)之子司馬懌鎮守廣陵(揚州),因運糧出京口河水淺涸而在此立隸,並於丁卯日建成橋,故名丁卯橋,距今已有一千六百餘年的歷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丁卯橋遺址
  • 詞性:名詞
  • 屬性:地名
  • 位於: 鎮江東郊 
該橋為單孔石拱橋,清乾隆、道光年間兩次修繕,兩旁橋欄石板中央,一面刻有“丁卯橋”,另一面刻有“更新橋”。古丁卯橋橫跨四明河,因是常鎮通道,過往行人較多,橋境兩側漸形成小街。原橋為單孔圓形石拱橋,寬約4米,孔徑6米,橋長10米許,橋中央護欄石板上刻有“丁卯橋”三字,字型遒勁渾厚,未署名書寫年代和姓名,是為漕運要港。唐許渾《夜歸丁卯村》詩云:“橋響犬遙吠,庭空人散眠”,則丁卯橋矣。明代大學士楊一清(1454-1537)曾於丁卯橋畔築有“石淙精舍”,著有《石淙詩抄》等;清代大學士張玉書(1642-1711),其祖父亦在此建“樂志園”,成為讀書、會友之所。
1980年,丹徒縣因河道拓寬,橋的大半邊被拆除,在橋旁新建公路新橋。現殘存原丁卯橋東疊石金剛牆及橋基礎疊石,部分橋拱圈石及金剛牆南有閘門凹槽兩道,長約8米,高約5。5米。在丁卯橋附近基建工地發現過唐宋時窖藏九百五十多件,其中有銀燭二十塊。1982年初,在丁卯橋附近出土唐代銀器窖藏九百五十多件,其中有銀燭論語酒令簽等著名文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