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畝三分地(漢語日常用語)

一畝三分地(漢語日常用語)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4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一畝三分地的出處:明朝時始皇帝在京城設立祭拜神農的先農壇。位於北京正陽門外西南三公里的先農壇(也叫“山川壇”),內設觀耕台,作為春季皇帝檢閱大臣們農耕的地方,觀耕台前(南方)大臣們耕作的農田有一畝三分地。後來“一畝三分地”被人們引申為“自己的小地盤”之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一畝三分地
  • 類型:日常用語
  • 釋義:所屬地盤 勢力範圍
  • 代名詞:利己主義
釋義,用法舉例,由來,含義發展,

釋義

1.在與人交往中指責對方的利己主義;
2.京津方言,喻地界兒狹小,微不足道;
3.引申為個人生活圈子或個人勢力範圍。

用法舉例

不要只顧個人的一畝三分地,要多為大家著想點。

由來

何謂“一畝三分地”?原來在我國清朝時,住在深宮大院裡的封建皇帝,為了“了解”農時,“熟悉”節令,顯示其對農業生產的重視,便在中南海劃出了一塊土地,每年在這裡“演試親耕”,世代沿襲,他人不得改用,這塊地恰好一畝三分,於是人們將它推而廣之,便稱其個人利益或個人勢力範圍為“一畝三分地”。
人們常常用“一畝三分地 ”作為利己主義的代名詞。那么,“一畝三分地”這句話是怎么來的呢?
滿族原來是我國北方的漁獵民族,1644年建立清王朝之後,為了及時了解農時,熟悉節令,居住在深宮大院裡的皇帝便在驚蟄時節乘龍輦從正陽門到先農壇耕地。當時劃出的這一塊地叫“演耕田”,每年由皇帝、皇后“親耕”,表示普天之下該種五穀了,並以此顯示其對農業生產的重視。這種做法世代沿襲,他人不得將地改作它用。當時皇帝“親耕”的這塊地恰好為“一畝三分地”,於是,人們推而廣之,將個人利益或個人勢力範圍稱為“一畝三分地”。
一畝三分地。形容所屬地盤、勢力範圍。“所以他們只是在規定的‘權力’範圍行使職責,市委書記能說什麼呢?他也不能越權啊!那是各部門的‘一畝三分地’,別人無權進行乾予的。”(《經濟學訊息報》2003/6/15)“在做業務員時,她的一畝三分地就是她面對的行銷區域市場;在做了老總後,她的一畝三分地就是整個格力。”(《揚子晚報》2003/7/17)
一畝三分地與龍頭節
“一畝三分地”還與二月二的“龍頭節”有關,請參閱下文對“龍關節”的介紹:
農曆二月初二,傳說是龍抬頭的日子,它是中國農村的一個傳統節日,名曰“龍頭節”。
據說這個節日起源於三皇之首伏羲氏時期。伏羲氏“重農桑,務耕田”。每年農曆二月初二這天,“皇婚送飯,御駕親耕”,自理一畝三分地。後來,黃帝唐堯、夏禹等紛紛效法先王。到周武王,不僅沿襲了這一傳統做法,而且還當作一項重要的國策來實行,在二月初二這天,舉行盛大儀式,讓文武百官都親耕一畝三分地,這便是“龍頭節”的來歷。
龍頭節這天,北方農村家家都要做餅,稱作“龍鱗餅”,說龍有了鱗就不會受凍。還要做麵條,叫“龍鬚麵”,為的使龍在新的一年裡更健壯有力。再就是“煮豬頭”,這豬頭都是在臘月里殺豬時割下來,割下後就吊在房樑上,直等到二月二這天才摘下來洗涮蒸煮——家家院子裡都瀰漫著肉香,以等待龍的醒來。據說,這天如果龍還沒醒,那轟轟的雷聲就要呼喚了。醒來的龍,人們都爭著往家裡引。早晨很早就到河邊去挑水,一路上還撒谷糠或灶灰,一直到院落里。引龍敬龍,為的是求得一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有句諺語說:“二月二,龍抬頭,大囤滿,小囤流”。於是過“龍頭節”的時候,家家院落里還要“畫倉子”,人們手裡拿個小盒兒,裡邊裝滿灶灰,然後一把一把地在院中撒畫,先畫出尖尖的倉頂,再畫鼓鼓的倉肚,最後畫倉門,門是很小的,像個寶葫蘆。然後抓些五穀雜糧放在倉子裡,上面還要壓個小石頭,以防雞、鳥來食。
龍抬頭了,蟄伏了一冬的動物開始甦醒,害蟲也蠢蠢欲動,所以人們在慶賀龍抬頭的時候,又有抑制害蟲的習俗。這天,家家都要“煎年糕”,把年糕放在鐺子裡煎來煎去,每回都要翻上幾次,據說,這樣寓意煎死害蟲,它就不會糟蹋莊稼了。
如今,農村家家戶戶豐衣足食,過“龍頭節”的人又多了起來,人們不是寄希望於“龍抬頭”,而是啟用這個古老的風俗,作為一項娛樂活動來活躍文化生活,給節日再添一點喜慶氣氛。

含義發展

隨著詞義的發展,一畝三分地的含義已經不再局限於作為利己主義的代名詞了,很多人把一畝三分地當做是與自己生活相關的事情。例如榮獲2005年部落格大賽一等獎的“一畝三分地”就是一個寫博主自己生活和感受的部落格。很多部落格主人把一畝三分地當做自己部落格的名字,所以一畝三分地轉化為是一個“自媒體”的代名詞了。
代指官本位的思想
例如人民網2014年2月28日評論員文章《感於習近平“打破‘一畝三分地’思維定式”》中寫道:
打破“一畝三分地”的思維定式,必須去除官本位思想。一些地方之所以會很強調地方利益、區域發展,搞這樣那樣的地方保護主義甚至“自立為王”,搞“老子天下第一”,不願意與別人聯合、與他地協同,生怕對方超過自己,其根本一點,還是源於一些地方黨政官員特別是一把手官員頭腦中的官本位思想,滿足於為自己的臉上貼金,為個人的升遷賺取政治資本,其心中根本裝的不是國家和人民的利益,而是小團體甚至是個人私利。這樣的思想不但不利於地方發展,更不利於區域協同發展,必須堅決予以克服和剔除。
打破“一畝三分地”的思維定勢,需要從全局著眼,編制科學合理的區域經濟帶發展規劃。各經濟帶、經濟圈必須明確各個區域的功能定位、產業分工、城市布局、設施配套、綜合交通體系等問題,並從財政政策、投資政策、項目安排等方面形成具體措施,使發展目標更明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