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物兩體

一物兩體

一物兩體,氣也。一故神,兩故化,此天之所以參也。

張載認為,沒有對立面也就不可能形成統一體,沒有統一體,對立的兩方面將無法相互作用,這就是所謂的“一物兩體”。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一物兩體
  • 提出者:張載
  • 年代:北宋
北宋哲學家張載提出的樸素辯證法命題,

北宋哲學家張載提出的樸素辯證法命題

正蒙·參兩》中說:“一物兩體,氣也;一故神,〔自註:兩在故不測〕兩故化,〔自註:推行於一〕此天之所以參也。”“兩體”指陰陽兩個對立面,“一”指對立面的統一;“神”指氣化運動的潛能,“化”指陰陽相互作用引起的變化。“一故神”是說,有對立面的統一,才有運動的性能;其自注“兩在故不測”是說,由於統一體中存在著對立面,所以其運動的性能神妙莫測。“兩故化”是說,有對立面才有運動變化的過程;其自注“推行於一”是說,對立面的相互作用存在於統一體中。張載說:“兩體者,虛實也,動靜也,聚散也,清濁也,其究一而已。”一切事物都是“一”與“兩”的矛盾統一體,“兩不立則一不可見,一不可見則兩之用息”,對立和統一是不可分割的,統一體中具有對立面,對立面又存在統一體之中。
張載“一物兩體”思想來源於《易傳》的“易有太極,是生兩儀”。《易傳》對太極沒有說明,後人有各種不同的解釋。
孔穎達說:“太極謂天地未分之前,元氣混而為一,即是太初,太一也。”以太極為混沌未分之元氣。
晉代韓康伯說:“夫有必始於無,故太極生兩儀也。太極者,無稱之稱。”以太極為虛無本體。邵雍說:“道為太極”,“太極一也,不動,生二,二則神也。神生數,數生象,象生器。”以太極為道,為一,太極不動,卻能生出差別和對立。
老子在《道德經》中也提過類似觀點,在《道德經》的第四十二章 老子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
張載反對以無解太極,認為太極就是氣,並吸收了古代“物生有兩”的辯證法思想,主張太極本身含有陰陽二氣,是一個矛盾的統一體,他說:“一物兩體者,其太極之謂與!”以“一物兩體”講氣,不僅把氣作為世界的本原,而且強調了矛盾的普遍性,認為氣以及由氣所構成的任何物,都含有矛盾的兩個方面,矛盾雙方的互相作用是運動變化的根源,對立和統一不可分割。張載的這一理論對中國古代辯證思維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朱熹雖不贊同張載以太極為氣的觀點,但對 “一物兩體” 卻極為稱讚,說“此語極精”,“橫渠說的極好,須當仔細看”。方以智說:“一不離二也”,“有一必有二,二本於一”,“合二求一,而後知一在二中”。王夫之說:“一氣之中,二端既肇,摩之盪之而變化無窮”,“非有一則無兩也”,“由兩而見一也”。他們都繼承和發展了張載的“一物兩體”的思想。一物兩體的思想,是說太極中黑白演化,最終在不同層面顯現出一物兩體的現實,或許並且無一例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