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樣花開:哈佛十年散記

一樣花開:哈佛十年散記

《一樣花開:哈佛十年散記》講述了:胡姐開車帶我們出城,近瑞維爾海灘時,遠遠望見海灘上的沙雕,想起到波士頓那天,看見報上提到有個沙雕節,以為早已過去了,怎知過了一個月,那些雕像仍在海灘上。是等自然風化嗎?我們乾脆停了車,跑下海灘去。

基本介紹

  • 書名:一樣花開:哈佛十年散記
  • 作者:童元方
  • 出版日期:2009年6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546102227, 9787546102221
  • 品牌:黃山書社
  • 外文名:As the Flowers Open:My Harvard Years
  • 出版社:黃山書社
  • 頁數:223頁
  • 開本:32
  • 定價:22.00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媒體推薦,圖書目錄,文摘,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一樣花開:哈佛十年散記》為黃山書社出版。

作者簡介

童元方,台灣大學中國文學士、美國奧立岡大學藝術史碩士、哈佛大學哲學博士。曾任教哈佛大學,現為香港中文大學翻譯系教授。中文著作有《一樣花開——哈佛十年散記》《水流花靜——科學與詩的對話》《愛因斯坦的感情世界》《為彼此的鄉愁》。英文著作有:Two Journeys to the North: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Poetic Journals of Wen T'ien-hsiang and Wu Mei-ts'un。譯作有《愛因斯坦的夢》《情書:愛因斯坦與米列娃》與《風雨弦歌:黃麗松回憶錄》,另譯有明代女子曹靜照、馬如玉以及清代女子吳規臣、梁德繩的詩,收在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一書中。

媒體推薦

復按我這些篇文章,在山南海北的論題、東夷西狄的人物中,竟然閃出這本小書聚光的焦點:在古人、今人、舊事、新事中,我專愛追究的原來是那些失敗的、痛苦的、零落的,饑寒的、精神有了傷殘而又力圖振作、身體受了磨難而絕不屈服、有著永世的遺憾而不能明言、有了價值的選擇而叉無從選擇的……我看他們在絕望邊緣、垂死時刻的話;我念他們坐困愁城、臨危剎那的詩。這是我的性情所偏,也是這本小書之韋編所在罷!……
我就把我這“文非文兮詩非詩”的集子,叫做“一樣花開”罷。
不是嗎?花,哪有不是在囂鬧的春天,像蜜蜂一樣地忙碌的?而菊呢?卻似秋空的雲朵,俯視著蕭瑟已近在目前,荒冷逐漸從遠方涌至的大地。
——童元方《一樣花開》

圖書目錄

大陸版序
沙雕與紙屋
自序
兩組北行的詩
文天祥與吳梅村
蕭條異代卻同時
曹雪芹與袁枚
戲如人生
李漁的《比目魚》小說及戲曲
洪業教授及其《史記三講》
蘋婆與茄鯗
秋風乍起
風雪夜歸以後
毛澤東的中學筆記
《講堂錄》
如果再活一次
從“楊振寧是唱什麼歌的?”說起
詩在水上,不在山間
瓦科特的詩
傳統與實驗
聽奚尼教授講現代詩
燧石之火
聽奚尼教授講現代詩
難道是老舍編的講義嗎?
文言文教學在哈佛
尋夢與話夢
《愛因斯坦的夢》譯後記

文摘

三、渡淮弔古
過了淮河,文天祥離南方的家鄉更遠了。所經之地,即是一亡於女真,再亡於蒙古,而他卻從不曾看見過的北宋版圖。在《過淮河宿闞石有感》中,他想起了空坑一役被北兵擄去的妻子兒女。他知道骨肉乖離,難再相見,而將此今生永別的絕望,轉化成他生重聚的盼望;在痛楚里支持他勇往直前,義無反顧。
文天祥連日經過淮北廣闊的平野,一片荒冷。後見一帶山岡,問押送的人,才知徐、邳在望。對從沒見過的這塊土地以及其上生活過的人物的認識,實際上是由讀史而來的。
過徐和邳,千載前楚漢相爭的地方,史漢的記載,一時都想了起來。眼下風雲猶卷,而英雄、豪傑俱往矣!文天祥視人事遞嬗,如飛矢流光。不論成敗,其杳則一。然而南冠楚囚,遠來弔古,淚盡而後,繼之以血了。
吳梅村過淮河,所行之處,非廢墟,即焦土;所念之人,非垂暮,即凋零。《過淮陰有感》二詩中,他思舊憶往,競說出“浮生所欠止一死,塵世無緣識九還” 的話來,由此可以看出他自責的嚴厲,已近乎自虐。他反覆沉思自己那個貽害了一生的錯誤決定,悔海狂濤吞噬了詩人的靈魂與生命。
過徐、邳時,他的兩首《下相懷古》及《項王廟》,都只同情項羽,不及劉邦;只談騅走姬逝後的落空,不及大風起兮的豪壯。項王廟上的荒煙,戲馬台前的蔓草,是千多年後的唯一存留。
四、近京情怯
過徐州不遠,便是黃河了。渡河以後,又是一望無際的華北平原。看著應熟悉卻陌生的壯麗山河,歷史教給他的典型一一出現在他腦海里,諸葛亮、劉琨、祖逖等等,都是挽狂瀾與扶傾廈的民族英雄。到燕京前,他過白溝河,想起了統兵抗金的大將張叔夜。白溝河是當年宋遼的界河。張叔夜隨徽欽二帝北擄的時候,至白溝。馭者日:“過界河矣。”叔夜瞿然起,仰天大呼,遂不復語,第二天就死了。文天祥由此思彼,低回往復,以張叔夜為楷模,死志益堅。
吳梅村渡河時,黃河正結冰,他眼見南下清軍的雄概,與北上官船的招搖、民夫敲凍的苦況,只有如麻的心亂。近京畿時,他寫了四首詩,寄當事諸老,仍希冀能原車回南,乞求不進京以就召。“今日巢由車下拜,淒涼詩卷乞閒身”,看得出隱約的刀光劍影之下,左右不能之尷尬與進退維谷的艱難。
這兩組北行的詩,所述的地點差不多;這兩位大詩人,所處的環境也差不多;而兩人的詩韻又均有充盈的唐音。但詩篇給後世的感覺,竟如是不同。我們看見一朵火焰似的文天祥,昂首北上,視死如歸;我們也看到一團泥濘的吳梅村,蹣跚北行,雖生猶死。
宋末與明末,這兩個末世的描繪與雕塑,因了文天祥與吳梅村這兩位大詩人的貢獻,而鮮明,而生動起來,一個是以如椽的巨筆,蘸著自己的血在寫詩;一個是以銳利的刀鋒,對著自己的骨在刻詩。兩組詩篇,如日沉之後月升,月落之後日出,映照著一片山河的破碎,一段歲月的荒蕪,一切人世之無望與無謂。

序言

二○○七年暑假,臨離波士頓回香港前,嘉陽姐帶我們去岩港吃海鮮。我們家有個龍蝦王,之前在臨海一家叫“威尼斯”的餐館吃過一隻,是把頭切下來、洗淨了再放回去的那一種,坐在盤子上甚有氣勢,但什麼黃也沒有了,完全沒有吃頭。所以龍蝦王一聽說要去岩港,孩子似的雀躍。
胡姐開車帶我們出城,近瑞維爾海灘時,遠遠望見海灘上的沙雕,想起到波士頓那天,看見報上提到有個沙雕節,以為早已過去了,怎知過了一個月,那些雕像仍在海灘上。是等自然風化嗎?我們乾脆停了車,跑下海灘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