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青(白先勇創作短篇小說)

一把青(白先勇創作短篇小說)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一把青》是白先勇創作的短篇小說,發表於1966年8月《現代文學》,收錄於小說集《台北人》中。

《一把青》的故事大體是說一位名叫朱青的女人,從單純靦腆的少女與飛行員郭軫戀愛結婚,婚後就因為內戰而分居,並且郭軫在戰場墜機喪命。無法接受事實的朱青終日以淚洗面,最後被親人接走,杳無音訊。幾十年後,當師娘與朱青重逢時,朱青一改樸實面貌,好似玩世女子一般的形象示人。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一把青
  • 創作年代:現代
  • 作品出處:《台北人》
  • 文學體裁:短篇小說
  • 作者:白先勇
內容簡介,人物介紹,作品鑑賞,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小說分上下兩部分,上半部分以抗日戰爭勝利的1945年為起點,“我”跟隨丈夫偉成以及其他空軍眷屬由閉塞的四川搬到首都南京。一次偉成的得意門生郭輪將一個在金陵女中念書的叫朱青的女孩給“我們”夫妻看,不同於“我“預料的那樣,朱青並沒我想像的那般驚艷,生性靦腆,不善交際。後來兩人戀愛並結了婚。但結婚沒幾日就爆發了國共戰爭,郭輪被調離南京參加內戰,不料在徐州發生空難殉國,這一變故也改變了朱青的人生軌跡。下半部分寫了國民黨戰敗後“我”跟隨國民黨來到台灣,在空軍新生社遊藝晚會上遇到了朱青,這是我們在南京分開後第一次見而。經歷了生離死別的朱青己經由一個害羞靦腆的少女變成了一個可以自在隨意地和小空軍打情罵俏的情場老手。她的心早己死去,抱著得過且過的心態過日子,己經沒有任何事能夠傷害到她。

人物介紹

朱青
《一把青》中的朱青,是一位暗含傳統舊式中國女性氣質的形象。從朱青初次登場的著裝和儀態就讓見證者“我”,也就是見慣了“瀟瀟灑灑,搖曳而過”的俊男靚女們的師娘“大大的出了意料之外。”在“我”看來,風光無限的空軍俊哥兒竟會戀上“單瘦的黃花閨女”是不可思議。畢竟“我”眼中的郭軫已不是那個“舉止雖然處處露著聰明,可是口角到底嫩稚,還是個未經世的後生娃仔。”而是“全身都是美式凡立丁的空軍制服出挑得英氣勃勃了。”在當時的社會,現代觀念的洗禮讓人們覺得新的西化的東西就是好的,所以在“我”看來郭軫理應找一位更西化、思想更開放的女性為伴侶,但郭軫的選擇卻是一位看起來十分傳統的女孩。郭軫的選擇與傳統觀念的影響不無關係。郭軫是空軍遺族,父親也是空軍但是早早就墜機身亡,母親也病歿了。年幼便失去至親的郭軫對於婚姻和婚後組建家庭的看重自然是情理之中的事,所以他才會對師娘說要選中一個稱心如意的女孩兒,才肯結婚。此時的朱青,打扮氣質與入時不搭邊,就她的思想帶著幾分天真氣質。傳統孝悌觀念是要守節,改嫁是違背貞潔的觀念的。因此當聽師娘告訴她周太太和徐太太改嫁和收繼婚的情況時,朱青的反應是驚異和疑惑:“可是她們看著還有說有笑的。”在此時的朱青看來,愛情和婚姻是一體的。她對改嫁女人的幸福的懷疑根源於她對夫妻關係建立在愛情之上的憧憬。這份憧憬又以依靠丈夫,維繫家庭為形式展現出來,郭軫和與之組成的家庭是朱青的後盾,因為這個原因,也讓朱青敢於跟父母鬧掰,就好像傳統女性不顧一切選擇與情郎私奔,兩者暗含著同樣的心理依賴——即愛情和愛情的依託丈夫。這個時候的朱青不獨立的,無論是經濟還是心理,她都得依賴於丈夫郭軫。這種依賴無形中增加了郭軫的安全感。除此之外,郭軫還有幾年留洋美國的經歷,對於《了不起的蓋茨比》里所展現的幻滅的美國夢是有其切身感受的,因而縱使身邊摩登女郎不斷,但始終不是理想的婚姻伴侶。從傳統女性獲得的安全感和家庭幸福的追求以及留洋美國的經歷使郭軫選擇與朱青成婚。
秦老太
師娘秦老太。她並不是小說的主角,但是卻直接參與了主人公每一個重要的人生階段。在南京時,因為同樣的身份她更能理解朱青的不安,她常常開導朱青,因為她和朱青一樣,不知道什麼時候就會失去自己的丈夫,但是作為一個空軍太太,她早己悟透了人生,她跟朱青有一點不一樣,就是她學會了如何去而對死亡,就像丈夫在從大陸撤退到海南島因痢疾病歿時,她都能夠坦然地接受這一切,這也是最終導致她與朱青截然不同的命運的原因。退守台灣後,秦老太再次遇到朱青,讀者透過她的視角見證了朱青的轉變。

作品鑑賞

《一把青》這篇小說,是採用師娘的觀點,以第一人稱寫成的。師娘這一角色的主要功能,固然在於敘述朱青的故事始末,我們卻不能忽略她本身在小說情節里的地位。她既是個懷有同情心的旁觀者,也是推動故事的要人之一。作者借她的眼睛觀看,借她的口吻敘述,一方面傳達出第一人稱小說較易引起的親切感,另一方面卻又保持了作者自己與小說人物的距離,而不失客觀。師娘和朱青兩個人,也是一個很好的對比。首先,我們注意到,這二人的身世背景有許多相似處:兩人都是空軍太太,兩人都死了丈夫,兩人都先住南京,後住台北。可是,朱青前後判若兩人,而師娘,雖然也讓十幾年的歲月“酒了一頭霜”,本質上,性格上,卻前後一致,完全沒有改變。她自始就是一個好心腸,有人情味,有同情心的平凡女人,早就認清空軍太太必擔之風險,並學會以打麻將,織毛衣等方式來“自衛”,所以能夠不受大傷地接受命運的打擊。她的人情溫暖,可從她當年對郭軫、朱青的照顧,與今日帶李家女兒參加新生社遊藝會等的細節,看得出來。她缺乏往日朱青秉具的那種敏感,卻也沒有今日朱青所表現的那種麻木。以朱青比師娘,即是以“變”比“不變”,以“極端”比“中庸”。作者憑著前後一致的師娘觀點,細察描繪前後大異的朱青,相對之下,效果大增。又因這兩人的背景遭遇原很近似,更烘托出朱青故事的悲劇性。

作者簡介

白先勇,作家、評論家,生於1937年。著有短篇小說集《寂寞的十七歲》《台北人》《紐約客》、長篇小說《孽子》、散文集《樹猶如此》等。近年來致力於崑曲的復興與古典名著《紅樓夢》的重新解讀與推廣,重新整理了明代湯顯祖戲曲《牡丹亭》和高濂《玉簪記》等。曾獲第28屆上海白玉蘭戲劇獎特殊貢獻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