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小事

《一件小事》是中國現代文學奠基人魯迅創作的一篇小說。這篇小說講述一位人力車夫撞到人但並沒有其他人看見,且在冒著被人訛詐的情況下還去幫助老人的故事。文章以第一人稱的寫法,通過對“一件小事”和“我”的思想情感前後變化的敘述,歌頌了普通勞動者人力車夫正直、善良、無私、勇於負責的高尚品質,表現出“我”勇於自我批評,嚴於解剖自己的精神,進而揭示出了知識分子必須向勞動人民學習的深刻社會主題。全文短小精悍,情節真實可信,通過小事展現深刻的道理,是對以小見大的寫作手法的成功運用。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一件小事
  • 創作年代:1910年代
  • 作品出處:《吶喊
  • 文學體裁短篇小說
  • 作者:魯迅
內容梗概,創作背景,人物形象,作品鑑賞,名家評價,後世影響,作者簡介,

內容梗概

《一件小事》主要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民國六年冬天,“我”因生計關係出門,雇了一輛人力車。在路上,人力車的車把碰到了一位衣衫破爛的老婦人。“我”不以為然,認為她並沒有受傷,於是,揮揮手讓車夫快走,但他卻完全不理會“我”,而是跑過去攙扶起老婦人,並問她傷勢如何,再把她送到警署去做檢查。當時,“我”看著車夫的背影,心裡覺得他不再低微,而是變得偉大起來,而“我”覺得自己又是那樣的渺小,心裡的愧疚感便油然而生。後來,巡警叫“我”自己再僱車,我托他將車費交給那名車夫。

創作背景

《一件小事》當作於1919年下半年,首次發表於1919年12月1日出版的《晨報》“周年紀念增刊”上,文末的“1920年7月”可能是收入集子時作者的誤記。這是魯迅先生被生活中偶然經歷的事情所觸動,並被偶然遇見的車夫所感動,然後以此為原型而創作出的一篇小說。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這場運動使得知識分子在勞動人民身上找到了革新中華民族的希望所在,因而提出了“勞工神聖”的口號。這個口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時中國知識分子對工人階級的新認識。這個時代背景為魯迅在作品中塑造中國工人階級的光輝形象提供了極為重要的現實依據。

人物形象

車夫
人力車夫是小說作者著力塑造的一個重要人物。他是故事敘述者“我”所雇用的人力車夫,在將要把拉“我”到目的地的時候,有一位花白頭髮、衣衫破爛的老女人“從馬路邊上突然向車前橫截過來”,雖然車夫已經讓開道,但老女人的破棉背心還是兜著人力車的車把,致使她倒在地上。“我”認為那個老女人並沒有受傷,當時又沒有其他人看見,示意他快些走。但車夫卻完全不理會“我”的意思,而是傻傻地跑過去把老女人扶起來,並關切地問她的傷勢,又毫不躊躇地把她送到巡警分駐所去做檢查。他的形象在“我”的心中突然變得高大。雖然摔到的老女人是騙人的,但他願意當傻瓜。人力車夫的“大”,不僅是做好事,心靈美,更是願意去相信人,願意承擔自己本不該承擔的責任。人力車夫,是一個勤勞善良、敢負責任、正直無私的高大的勞動者形象,是一個城市苦力工人的正面形象。
“我”
人物“我”是故事的親歷者和敘述者。“我”從鄉下跑進城裡已經六年,增長了壞脾氣,一天比一天地看不起人。當時“我”因生計關係,在一早上雇了一輛人力車,路上人力車的車把碰倒了一位衣衫破爛的老婦人,“我”認為老婦人並沒有受傷,便對車夫說,“沒有什麼的。走你的罷!”還怪車夫多事。後來“我”認識到了自己思想的武斷,掏出一大把銅元給車夫,但這更暴露了“我”思想的低微,終於“我”在內心裡又譴責了這淺薄的人道主義同情,思想感情發生了真正的升華:“教我慚愧,催我自新,並且增長我的勇氣和希望。”“我”身上凝聚了作者對當時不滿社會現實的知識分子的深刻思考,“我”是這類知識分子中開始努力改造自我的典型。“我”身上更多地投射了作者自己的感受,能看到作者魯迅的影子。

作品鑑賞

《一件小事》敘寫的是知識分子“我”從一個人力車夫身上看到生活的希望和獲得改造自己力量的故事;作品以懇切真摯的筆致,描繪了人力車夫高大的正面形象,以充滿熱情的歌唱,抒發了作者對城市苦力工人的敬意和讚美。
小說情節並沒有什麼波瀾起伏,看起來甚至有點平淡無奇:拉車的車夫在路上為了攙扶一位被他無意中帶倒、並且自稱“摔壞了”但在僱主眼中卻是在“裝腔作勢”的老女人而不聽僱主的催促,然後又放棄了生意去幫助這位與自己不相識的老女人,最後僱主“我”深受感動,托警察將車費交與那名車夫。但是就在平淡的情節中透露著作者對車夫這類人的讚揚。
小說中的環境描寫不多,但是都十分成功,如“大北風颳得正猛”“北風小了,路上浮塵早已刮淨”“風全住了,路上還很靜”等都是關於對“風”的刻畫,說明當時天很冷,路上幾乎沒有人,就算是撞了人不管不顧逃走也沒有關係,但是車夫並沒有逃避責任,反而放棄生意,攙扶老女人,擔當起責任。這些使得車夫的形象剎那間就偉大起來。環境的描寫塑造了一位靈魂形象高大的車夫,同時也抒發作者對於車夫的讚美。
在寫作特色上,這篇文章是以小見大寫作手法成功運用的典型。同時,這篇小說運用對比手法,將車夫和作為僱主的“我”對於同一件事的不同態度進行對照,並且以“我”的前後思想為變化作對比,顯露出“我”自私自利的渺小,映射出車夫的勤勞善良、正直無私、光明磊落、敢做敢當、關心別人的高大形象,表達了作者對於車夫這類勞動人民的讚美之情。這種對比的妙處在於以間接而含蓄的筆墨突出勞動者的樸實無私。在表現形式上,文章好似一篇速寫畫,又近於當代的“小小說”,短小精悍,清新可人而意味深長;情節真實可信,成為現代小說中傳頌最廣的名篇之一。
這篇小說語言並不華麗,語言風格也不似魯迅先生平時那般冷峻嘲諷,反而是屬於那種樸素無華的風格,敘述是也是以淡淡的語氣,甚至有點兒輕描淡寫的感覺,但是這並不影響作者感情的抒發。如:“我這時突然感到一種異樣的感覺,覺得他滿身灰塵的後影,剎時高大了,而且愈走愈大,須仰視才見。而且他對於我,漸漸的又幾乎變成一種威壓,甚而至於要榨出皮袍下面藏著的“小”來。”看似平凡的幾筆,卻是直接抒發出了“我”同時也是魯迅先生自己對於車夫的敬佩。
《一件小事》篇幅短小精悍,內容警策深邃,是一篇影響深遠卻又十分獨特的小說。全文僅一千字左右,描寫的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件小事,雖只是平凡小事,但也足以反映出魯迅對下層民眾樸素而深沉的愛。作品在歌頌下層勞動人民崇高品質的同時,還反映了知識分子的自我反省,表現出真誠向勞動人民學習的新思想。在五四運動時期能有如此認識是很不尋常的,具有深遠的社會意義。小說的深刻內涵並未寄寓在情節的跌宕起伏及人物關係的幽微變化之中,而是以頗具自傳性的“我”記憶中的一個單獨事件為導引,顯現出圍繞事件、自我、懷疑等主題建構的知識分子心路,並與魯迅的心靈史和生活史形成應答。

名家評價

中國現代文學評論家李長之魯迅批判》:“寫得特別壞,壞到不可原諒的地步。”
中國現代文學學會理事陳安湖等《中國現代文學史》:“在《一件小事》中,魯迅懷著崇敬的心情,歌頌了城市人力車夫,寫出了他們深厚的階級友愛,鮮明的是非觀念和樸實、婚後、堅韌的性格;並且從對比中批判了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的自私和對勞動人民的冷漠情緒。小說中的‘我’並不就是魯迅,但也確是表現了魯迅嚴於解剖自己,以勞動人民為榜樣改造自己的精神。”
中國現代文學研究會名譽理事孫中田等《中國現代文學史》:“《一件小事》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次把人力車工人作為正面主人公加以歌頌的作品。”
中國當代文學學會原副會長黃曼君等《中國現代文學史》:“歌頌了一個世俗眼光中的渺小者的靈魂同樣可以高大。”

後世影響

《一件小事》是中國文學史上最早把城市工人作為高大的正面形象歌頌的作品,在文學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當代學界研究者圍繞《一件小事》的文學史價值、社會文化內涵、敘事策略和文化轉譯等議題的論述和探討從未停止過。《一件小事》長期位列中國小語文教材及讀本的重點篇目,並反覆被大學現代文學史教材提及,具有比較深廣的社會接受效應。

作者簡介

魯迅(1881—1936),中國現代偉大的無產階級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和教育家。原名周樟壽、周樹人。字豫山、豫亭、豫才、秉臣。從1918年5月發表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時,始以“魯迅”為筆名。除魯迅外,還有鄧江、唐俟、鄧當世、曉角等筆名。其著作收入《魯迅全集》及《魯迅書信集》,並重印魯迅編校的古籍多種。他的著作主要以小說、雜文為主,代表作有:小說集《吶喊》《彷徨》《故事新編》等,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舊事重提》),散文詩集《野草》,雜文集《》《熱風》《華蓋集》《華蓋集續編》《南腔北調集》《三閒集》《二心集》《而已集》《且介亭雜文》等。
魯迅肖像魯迅肖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