㖟

㖟,漢語拼音:shòu,注音:ㄕㄡˋ,基本字義:口頭傳授;口頭接受。

㖟,形聲兼會意字。從口,從受,受亦聲。口者,人所以言食也;受,相付也,本謂兩手相授受不啻予也。按:《說文》無“㖟”字。本義:口頭傳授;口頭接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㖟
  • 外文名:to deliver over to personally, to communicate orally with one's own mouth
  • 拼音:shòu
  • 注音:ㄕㄡˋ
  • 結構:左右結構
  • 詞性:動詞、名詞
  • 部首:口
  • 總筆畫:11
  • 部外筆畫:8
  • 筆順:丨フ一ノ丶丶ノ丶フフ丶
  • 筆順編碼:25134434554
  • 異體字:䛵(shòu)
  • 造字法:形聲兼會意法
  • 五筆:kepc
  • 倉頡:rbbe
  • 四角碼:62047
  • 鄭碼:JPWX
基本信息欄,字義,基本字義,詳細字義,康熙字典,中華字海,漢語大字典,音韻考究,漢字:㖟中古音,漢字:㖟韻書集成,

基本信息欄

詞條:㖟
拼音:shòu
注音:ㄕㄡˋ
部首:口
字義:口頭傳授;口頭接受
結構:左右結構
總筆畫:11
部外筆畫:8
筆順:丨フ一ノ丶丶ノ丶フフ丶
筆順編碼:25134434554
異體字:䛵(shòu)
詞性:動詞、名詞
造字法:形聲兼會意法
四角碼:62047
86五筆:kepc
98五筆:kepc
倉頡:rbbe
鄭碼:JPWX
統一碼A:359F
常用程度:生僻

字義

◎㖟
漢語拼音:shòu

基本字義

〈動詞〉口頭傳授;口頭接受。

詳細字義

◎㖟
漢語拼音:shòu
【動詞】
(1)(形聲兼會意。從口,從受,受亦聲。口者,人所以言食也;受,相付也,本謂兩手相授受不啻予也。按:《說文》無“㖟”字。本義:口頭傳授;口頭接受。
(2)同本義。
㖟,口㖟也。 —— 《玉篇· 口部》
㖟,口誨與也。 —— 《集韻
口㖟心持,後得生天。 —— 《經律異相》卷四十三
若孔、孟之親㖟。 —— 李塨《贈衡水劉生序》
(3)同“䛵(shòu)”。口頭傳授。
䛵,作㖟。—— 《廣韻》
㖟,同䛵。 —— 《字彙· 口部》
若孔、孟之親㖟而與張、程對難者。 —— 李塨(gōng)《贈衡水劉生序》
以講論性命天人為㖟受,以釋經注傳纂集書史為事業。 —— 清· 顏元《存學編· 明親》
得其密號䛵諸軍。 —— 《唐書· 盧從史傳》
(4)〈方言〉哀求
【名詞】
(5)〈方言〉仇,冤仇

康熙字典

【醜集上】【口部】㖟 ·康熙筆畫:11 ·部外筆畫:8
《廣韻》《集韻》承呪切,音授。《玉篇》口㖟也。《集韻》口誨與也。

中華字海

shòu 音受〗口頭傳授。▷李塨(gōng)《贈衡水劉生序》:“若孔、孟之親㖟。”

漢語大字典

shòu 《廣韻》承呪切,去宥禪。
❶口頭接受。《玉篇· 口部》:“㖟,口㖟也。”《經律異相》卷四十三:“口㖟心持,後得生天。”鄧福祿韓小荊《字典考正》:“ ‘口㖟’一詞,義為‘口頭接受’。”
❷同“䛵(shòu)”。《字彙· 口部》:“㖟,同䛵。”清· 顏元《存學編· 明親》:“以講論性命天人為㖟受,以釋經注傳纂集書史為事業。”清·李塨(gōng)《贈衡水劉生序》:“……若孔、孟之親㖟而與張、程對難者。”

音韻考究

漢字:㖟中古音

時代
聲韻系統名稱
韻部
聲調
聲母
韻母
備註
隋唐
擬音/王力系統
ʑ
ǐəu
隋唐
擬音/董同龢系統
ʑ
ju
隋唐
擬音/周法高系統
iəu
隋唐
擬音/李方桂系統
ź
jə̆u

漢字:㖟韻書集成

字形韻書聲調韻目字母聲類開合等第清濁反切擬音釋義索引
廣韻
全濁
承呪切
ʑju
437.16
集韻
承呪切
614.3.1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