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經》光學八條

《墨經》光學八條是現代科學家對戰國時的思想家墨子所著《墨子》一書中,關於《經下》及《經說下》(意即對《經下》的解釋)中關於光學的記載(如光影關係,小孔成像等)的稱法。由於此類記載在《經下》與《經說下》中各為八條,故稱:《墨子》光學八條。關於其譯文,因斷句、通假字等有諸多說法,此僅列其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墨經》光學八條
  • 時代:現代
  • 人物:科學家
  • 對象:《墨子》
《經下》,《經說下》,

《經下》

原文:二臨鑒而立,景到,多而若少,說在寡區。
譯文:二人,臨鏡而站,影子相反,若大若小。原因在於鏡面彎曲。
原文:鑒位,景一小而易,一大而正,說在中之外內。
譯文:鏡子立起,影子小則是鏡位斜,影子大則是鏡位正中,是所謂以鏡位正中為準,分內外的原理。
原文:鑒團景一。
譯文:無論鏡子大小,影只有一個。
原文:景不徙,說在改為。
譯文:影子不移,是所謂沒改變的結果。
原文:住景二,說在重。
譯文:一止而二影,是所謂重複用鏡的結果。
原文:景到,在午有端與景長,說在端。
譯文:影子顛倒,在光線相交下,焦點與影子造成,是所謂焦點的原理。
原文:景迎日,說在摶。
譯文:影子在人與太陽之間,是所謂反照的結果。
原文:景之小、大,說在地(一說柂,傾斜之意)正、遠近。
譯文:影子的大小,是所謂光線所照地方的遠近而造成的原理。

《經說下》

原文:景,光至,景亡;若在,盡古息。
譯文:影,光線照到的,影子就不存在,如果光線存在,永遠不會產生影子。
原文:景,二光夾一光,一光者景也。
譯文:影,兩光線夾一光線,一光體形成影子。
原文:景,光之人煦若射。下者之人也高,高者之人也下。足敝下光,故景障內也。
譯文: 影,光線照人,如果反射,其直若矢。射到下面就反射到高處,射到高處就反射到下面,因成倒影。足遮住下面的光,反射出來成影在上;頭遮住上面的光,反射出來成影在下。在物的遠處或近處有一小孔,物體為光的直線所射,反映於壁上,故影倒立於屏內。
原文:景,日之光反燭人,則景在日與人之間。
譯文:影,日光反射照人,那么影在日與人的中間,
原文:景,木柂,景短大。木正,景長小。大小於木,則景大於木。非獨小也,遠近。
譯文:影,木桿斜,影短而大。木桿正,影長而小。光體小於木桿,那么影大於木桿。不僅因此而影子大小,光體的遠近也會形成這樣的情況。
原文:臨,正鑒,景寡、貌能、白黑,遠近柂正,異於光。鑒、景當俱就,遠近去尒當俱,俱用北。鑒者之臭無數,而必過正。故同體處其體俱,然鑒分。
譯文:臨,平面鏡只顯示單影,影的形態、白墨、遠近、斜正,都是由於光線反射到鏡中。兩平鏡相接成正角時,顯出三個影子,其中一影是二影合在一處的復影。兩平鏡角度或大或小,亦有復影。復影是一影在另一影的背面。物體反射到鏡中,沒有不成影的。物體反射到鏡中成影,所成影又反射另一鏡中成影,必須使兩平鏡傾斜成一定角度,;兩鏡反射同一部分,而復影形成。兩鏡分開。
原文:鑒,中之內,鑒者近中,則所鑒大,景亦大;遠中,則所鑒小,景亦小。而必正,起於中,緣正而長其直也。中之外,鑒者近中,則所鑒大,景亦大;遠中,則所鑒小,景亦小。而必易,合於中,而長其直也。
譯文:鑒,在焦點內,光體遠焦點,那么所照光線多,物像也大;近焦點,那么所照光線少,物像也少,而必定為正方體。光體起於焦點,則平行正軸的光線反射向鏡後引長,當成極長的共扼點,而像遠離鏡後。在弧心外,光體近弧心,那么所照光線多,物像也大。遠弧心,那么所照光線少,物像也少。然像為物的倒形。光體聚於弧心,則平行正軸的光線反射,當成極長的共軛點,而像與光體相等而倒置。
原文:鑒,鑒者近,則所鑒大,景亦大;其遠,所鑒小,景亦小。而必正。景過正,故招。
譯文:鑒,物體靠近鏡面,那么物體的光線占鏡的面積大,所成影亦大;物體距鏡面遠,物體的光線占鏡的面積小,那么所照物小。然而影是正形。成正形是因為迎面射物的緣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