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選評

本書精選了《墨子》一書中的一些經典文章。分五篇,簡要介紹《墨子》一書的思想。《政理篇》主要介紹墨家的中心思想“兼愛”,以及它與儒家劃清界限的“非儒”、“非命”主張。《治國篇》主要介紹了墨家的政治主張或治國理論。《經濟篇》主要介紹墨家關於生產、消費觀念,包括其“節用”、“節葬”、和“非樂”主張。《修身教育篇》介紹墨家的修身之道和教育理論。每篇分若干專題,每一專題有題解,說明該專題的題意、內容,在《墨子》一書中的位置等,還有原文選錄,附必要的注釋,最後還有作者的講評,有利於讀者的理解。

基本介紹

  • 書名:《墨子》選評
  • 類型墨家
  • 出版日期:2005年6月1日
  • 開本:32開
  • 定價:14.00
  • 作者李妙根
  •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 頁數:179頁
  • ISBN:7532540170
  • 品牌:上海古籍出版社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文摘,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本書精選了《墨子》一書中的一些經典文章。分五篇,簡要介紹了墨子〉一書的思想。《政理篇》主要介紹墨家的中心思想“兼愛”,以及它與儒家劃清界限的“非儒”、“非命”主張。《治國篇》主要介紹了墨家的政治主張或治國理論。《經濟篇》主要介紹墨家關於生產、消費觀念,包括其“節用”、“節葬”、和“非樂”主張。《修身教育篇》介紹墨家的修身之道和教育理論。每篇分若干專題,每一專題有題解,說明該專題的題意、內容,在《墨子》一書中的位置等,還有原文選錄,附必要的注釋,最後還有作者的講評,有利於讀者的理解。

作者簡介

李妙根,1943年生,上海浦東人。1967年畢業於復旦大學歷史系,1981年獲該校歷史學碩士學位。著有《蔡元培》、《越過馬奇諾》等書,編有《劉師培論學論政》、《劉師培辛亥前文選》、《二十四史名篇誦讀》等書。現為中國管理科學院學術委員會研究員、《發現》雜誌社副理事長、《軍事歷史研究》雜誌副主編。

圖書目錄

編者的話 l
導言 1
一、政理篇 l
1.兼愛 1
2.非儒 16
3.非命 25
二、治國篇 39
1.正義治國 39
2.尚賢 48
3.尚同 60
4.七患 72
三、軍事篇 80
1.非攻 81
2.守御有術 97
四、經濟篇 112
1.賴其力者生 112
2.節用 121
3.節葬 130
4.非樂 144
五、修身教育篇 154
1.修身 154
2.教育 165

文摘

書摘
《墨子》有《修身》專篇,且放在全書第二篇的位置,可知墨者對個人修養非常重視。墨子有不少關於修身的言論,而且他強調“口言之,身必行之”。
儒家說:“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又說:“孝悌也者,其為仁之本與?”儒家修身亦重本,不過儒家講親親,以孝為本。墨者亦重本,但不是孝而是行,《修身》篇開宗明義指出:打仗雖講究陣法,但決定戰爭勝負的根本因素是士氣。喪禮雖有具體的禮節,但在喪事活動中最根本的原則是內心要哀戚,而一個正人君子,雖然重視學說知識,但最根本的是一個“行”字。行,在這裡有行動、品行二義。有行動故理論有實效,有品行故理論才能付諸實施。學與行相比,對於君子來說,行是更基本、更深層的修養,因此主張修行在先,博學在後。比如建築,基礎不牢固,是建立不起千尺高屋的。譬如本國人民還沒有親附,就不要招徠遠方之人;親戚還不團結,就不要貪圖遠交;一件事情還沒有結果,就不要同時興辦幾件事;對一物還不明所以,就不要追求博聞。同樣道理,修行未成,基本未固,也就不要侈談博學、高蹈的事。
道家也講修行,但他們修行的目的是治身,治國治天P161下放在不重要的地位;墨家不然,把修身作為治世的先決條件。
如何修身?墨子提出了修身十法:
一日克己內省。墨子說,統治天下講究悅近而來遠,君子處世也應修己以悅眾。嚴格要求自己,看到不修善行的人被人攻擊,不要譏笑別人,不要有怨氣,而要反省自己是不是也有不修之行,是不是也有得罪人之處。墨子這種克己內省法,與儒家的“見賢思齊,見不賢內自省”、“吾日三省吾身”的修身方法,有相同、相通之處。內省自問,反躬自責,是消除怨恨,培養善行的重要步驟。
二日存善防邪。孔子有“非禮勿視,非禮勿言,非禮勿聽,非禮勿動”的“四勿”,為克己復禮修仁的戒條。墨子也有類似的話,他說:“譖慝之言,無入於耳;批訐之聲,無出之口;殺傷人之孩(荄),無存之心。雖有詆訐之民,無所依矣。”不聽詆毀之言,不說攻擊的話,不生殘害人的心理,口不出惡言,耳不入惡聲,心不存殺念,心思清明,氣象純和。縱然好饒舌的人也沒有地方施其口舌。
三日自強不息。這一點墨子說過三句話:“力事日強,願欲日逾,設壯日盛。”前一句是中心,後兩句是效果。“力事日強”,即自強不息;“願欲日逾”,即志願超逾;“設壯日盛”,即道德設施日益P162壯大。這與《周易》“君子終日乾乾”、“君子以自強不息”同樣的意思。
四日義取義予。關於這一點,墨子有四句話:“貧則見廉,富則見義,生則見愛,死則見思。”居貧有節操,不貪取他人之物;居富有愛心,能分財以濟貧。不貪即廉,能分則義。這就是能夠處理好利害和義利關係。窮而有守,富而能仁,這樣必然活著時受愛戴,死後被人懷念。這與孔子“貧而樂,富而好禮”之說,孟子“貧賤不能移,富貴不能淫”之論,比較相近。
五日持中守常。主張持之以恆,反對一曝十寒,而持之以恆的保證是掌握適中的原則。墨子原話:“藏於心者無以竭愛,動於身者無以竭恭,出於口者無以竭馴。暢之四肢,接之肌膚,華發隳顛,而猶弗舍,其唯聖人乎?”內心的愛心不要用完,行為舉止不要過謙,言語不要過分馴順。因為一旦過分了就難以持久。任何好心善意,都必須適度。心有常愛,行有常謙,言有常雅,內在的美德澤潤於四肢肌膚,直至發華頂頹,也保持不懈,這就進入聖人的境界了。
六日慎交擇友。“據財不能以分人者,不足與友;守道不篤,偏(辨)物不博,辨是非不察者,不足與游。”賢者有分財之義,朋友有通財之誼,管鮑相交,正是朋友有財互濟的典型。不能堅持道義,識見淺薄,是非不分的人,與這樣的人交遊必受傷害。俗語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慎交擇友,亦是修身不可不注意的。
七日求實戒虛。“本不固者未必幾”,實行是本,名譽是末。一旦本立,必然末生;一旦功成,必然名就。先有實行,後有名譽,切不可貪圖虛名虛譽,“名譽不可虛假”,更不可投機P163取巧,欺世盜名,“名不可簡而成也,譽不可巧而立也”。立名延譽,只有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地實幹,才能實至而名歸,沒有立竿見影,沒有終南捷徑。
八日謙虛謹慎。誇誇其談而不力行,說得再好也沒有人聽;雖有功勞卻自吹自擂,再有本事也無人信服。聰明人心知其意,而不繁言絮語;有功勞的謙遜處世,反而能名揚天下。不驕言伐功,也是良士避免“甘井先竭,招木先伐,靈龜先灼,神蛇先暴”下場的正確方法。《尚書·大禹謨》:“滿招損,謙受益,時乃天道。”《易》謂:“鬼神惡盈而福謙。”都強調了謙虛謹慎處世的好處。
九日樸質無華。就文和質而言,言不在多,而在於睿智;文不在華麗,而在見解透闢。墨者貴質尚朴,故務智務察。言多若無智,就是廢話連篇;文華而不察,就是華而不實。無智無察,就不能行身處事,幹大事業。只有內心真正養成樂善之心,才能永久為善;只有自覺的行動,才能堅定不移。任何不是植根於個性,修持善言善行的,都是短暫的,用墨子的話說,“善無主於心者不留,行莫辯於身者不立”。
十日力行務實。墨子說:“君子以身戴行者也。”一P164個名副其實的君子首先是力行之士。莊子說墨者“以繩墨自矯,而備世之急”,“形勞天下”,“以自苦為極”,努力為天下辦實事是墨者之所以為墨的主要特色。為立清名,不計利害。否則見利而忘名,就不足為“天下之士”。
墨子一以貫之的思想即兼愛、勤奮和儉質,修身正是為了使兼愛、勤、儉的墨者品質得到貫徹實行,而兼愛、勤、儉又正是培養成為合格墨者的核心內容。P165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