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坤輿萬國全圖》地名考本

《坤輿萬國全圖》地名考本

《<坤輿萬國全圖>地名考本》封面及封底:《<坤輿萬國全圖>地名考本》是對《坤輿萬國全圖》地名的研究。其中還外加研究了一些物志名等,並配有古今對照地圖,以便讀者能夠直觀的了解這份古地圖。本書參考了大量的國內外文獻,因此本書對《坤輿萬國全圖》地名方面的研究參考價值極高。

我們知道,文物存在的真正價值是其所含人類活動歷史信息,文物是人類智慧結晶,亦是歷史的見證。然而若對文物不能有著深刻的了解,對其精髓所知甚少,那么文物就是死的。因此對《坤輿萬國全圖》地名方面的釋讀則尤為重要。

要考證《坤輿萬國全圖》每個地名並非易事,在作者研究的歷程來看有以下幾個點需要注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坤輿萬國全圖》地名考本
  • 外文名:A Dictionary of Place Names for Ricci's World Map
《<坤輿萬國全圖>地名考本》是對《坤輿萬國全圖》地名的研究。其中還外加研究了一些物志名等,並配有古今對照地圖,以便讀者能夠直觀的了解這份古地圖。本書參考了大量的國內外文獻,因此本書對《坤輿萬國全圖》地名方面的研究參考價值極高。
我們知道,文物存在的真正價值是其所含人類活動歷史信息,文物是人類智慧結晶,亦是歷史的見證。然而若對文物不能有著深刻的了解,對其精髓所知甚少,那么文物就是死的。因此對《坤輿萬國全圖》地名方面的釋讀則尤為重要。
《坤輿萬國全圖》1602年版《坤輿萬國全圖》1602年版
要考證《坤輿萬國全圖》每個地名並非易事,在作者研究的歷程來看有以下幾個點需要注意:
一、《坤輿萬國全圖》的地名資料來源:通觀地圖分漢文地名以及西方音譯和意譯地名。漢文地名則來自《廣輿圖》,包括日本和朝鮮部分皆可在此書中找到。西方音譯和意譯地名則來自當時的西方地圖。據說其大部分來自亞伯拉罕·奧特柳斯(Abraham Ortelius)的《地球大觀》。然而只看這些地圖是遠遠不夠的。在筆者的研究中還涉及到了十五世紀和十八世紀早期不同地圖學家或地理學家例如托勒密(Ptolemy,1482年版世界地圖)、馬丁·瓦爾德澤米勒(Martin Waldseemüller)、奧拉斯·馬格努斯 (Olaus Magnus)、迪亞哥·古蒂亞里斯(Diego Gutiérrez)、保羅·弗蘭尼(Paulo Forlani)、傑拉杜斯·麥卡托(Gerardus Mercator)、魯墨德·麥卡托 (Rumold Mercator)、米夏艾勒·麥卡托 (或邁克·麥卡托:Michaël Mercator)、塞巴斯丁·明斯特(Sebastian Münste)、傑克伯·卡斯塔多·佩德莫塔諾(Jacobo Castaldo Pedemontano)、賈科莫·蓋斯托迪(Giacomo Gastaldi)、傑拉爾德·約德(Gerard de Jode)、佩特羅·普蘭修(Petro Plancio)、柯奈利斯·德·約德(Cornelis de Jode)、楊·哈爾亨·馮·林索登(Jan Huyghens van Linschoten)、阿諾爾多·迪阿諾爾迪(Arnoldo di Arnoldi)、阿諾德·弗洛朗·馮·朗格倫(Arnold Florent van Langren)、西奧多·布賴(Theodori de Bry)、約都卡·洪第烏斯(Jodocus Hondius)、約翰·斯皮德(John Speede)、赫拉爾多·A·斯哈亨(Gerardo A Schagen)、約翰·巴提斯特·霍曼(Johann BaptistHomann)等,當然所使用的十九世紀、二十世紀乃至現代地圖皆有。觀察歷代地圖目的在於更方便的了解其地名書寫的變化,從而能更加全面而細緻的解讀地名。
二、《坤輿萬國全圖》西方地名對音:利瑪竇在繪製本圖時所標繪漢文以外的地名皆來自當時的西方地圖,而西方古地圖所標註西文大多是西班牙語和葡萄牙語,也有拉丁文。對於一些字母的發音則要特別注意,比如A、B、G、O、V這幾個字母,其中A和O有時候作“he”來音譯,如曷剌比亞(ARABIA FELIX)以及何剌佛江(Orafes fl.);B和V發音有相同之處,如原圖大哇識個(Tausco /Tabasco)和別山(La Vezina);“G”在原圖中則當輕音來音譯,如臥蘭的亞大州(GRONLANDIAE)、墨瓦蠟泥(MAGALLANICA)、入爾馬泥亞(GERMANIA)、麻打曷失葛(MADAGASCAR)等。掌握這些讀音對全圖地名研究極為重要。
《坤輿萬國全圖》1608年版《坤輿萬國全圖》1608年版
三、《坤輿萬國全圖》中地名的意譯:在筆者看來這是研究地名的真正難處。如果說因地圖文獻不足而暫時無法找到西方地圖中的準確對音,則僅僅是時間問題;如果是因個人學識不夠,則對意譯部分的地名很難解讀。比如“女人國”在亞伯拉罕·奧特柳斯的Alexandri Magni Macedonis Expeditio.(1579)地圖中標註為“Amazonum Campi.”,即傳說中的亞馬遜女戰士,而“女人國”在中國文獻中亦有記載,但繪圖者只是利用中國的稱法來釋外國地名。若亞馬遜女戰士與女人國因自己知識的淺薄而無法聯繫上,那么近在咫尺的答案也都遠在天邊了。
丹尼爾·凱勒的亞洲圖說(1590)丹尼爾·凱勒的亞洲圖說(1590)
四、《坤輿萬國全圖》中一些地名是否來自非地圖記載的文獻:這個問題一直困擾筆者很久,但是目前還是很難回答。在本人考證的過程中,絕大多數地名采自古地圖,然而也有一些未能發現對應地名而直接採用辭典類文獻考證。比如說原圖北歐部分(自右向左第五屏上方)有“矮人國”,實際上就是拉普人(Lappians)。筆者目前未能在相關地圖中覓得其對應記載,但這能不能否定其存於地圖中的可能?在《坤輿萬國全圖》南美處有地名與圖注為:“巴大溫即長人國。其國人長不過一丈,男女以各色畫面為飾。”此在阿諾德·弗洛朗·馮·朗格倫的Delineatio omnium orarum totius Aus trails partis Americae…(1596)地圖示注為“Patagonum regio,ubi incolę ʃunt Gigantes 9. & ad ʃummum 10. Pedes longi;facies ʃuas varijs coloribus ex diuerʃis herbis expreʃʃis pingunt.”(巴塔哥區域住有巨人,身高約3米,臉面以各種草類植物作料以塗畫裝飾)。如此倒推,“矮人國”亦可能有類此的地圖示注。
奧特柳斯的全球大觀(1570)奧特柳斯的全球大觀(1570)
五、《坤輿萬國全圖》中一些地名誤譯和別字:世界上完美的東西是不存在的,所以《坤輿萬國全圖》的繪圖者或印刷者等也會犯錯。這些錯誤有些是很容易克服的,有些則對地名的考證帶來一定的難度。例如,原圖北歐處有國名為“沸你刪突”,這個在古地圖中作“Finlant”或相當於今人們對芬蘭的稱呼。而“沸你刪突”可能是繪圖者將其西文錯看成“Finſant”(ſ相當於s,或英文音標的[ʃ]),從而導致了誤譯。原圖北美處有“哥妙國”,而西方古地圖對應為“COSSA”,所以因作為“哥沙國”。這個可能是繪圖者的筆誤或印刷中的誤印。 六、《坤輿萬國全圖》中的一些地名地理位置的誤標:從西方古圖中找到對應地名理應在地理位置上是相互對應的。但是繪圖者在繪製過程中可能發生地理位置上的誤標,從而導致了筆者對其地名研究的難度大大增加。譬如在原圖北方冰海處有“何令”、“斯可何爾丁”、“飛私得島”,其前兩者在古西方地圖中皆標註於冰島之上,然而《坤輿萬國全圖》中全被標繪在格林蘭島處。後者則雖在古地圖中可以找到“Fiste”和“Fiʃte flu.”,但只作河流解釋。若以原圖大字型來看,繪圖者極有可能是想將西方地圖中的弗里斯蘭島(Friſland,冰島南部海域)標繪於《坤輿萬國全圖》中。
約德的 CHINA REGNVM(1593)約德的 CHINA REGNVM(1593)
七、《坤輿萬國全圖》中一些重複翻譯地名:在地圖中有不少地名雖漢文字不同但音相似。比如“得米漢”與“得勔”,“縛羅得
Jan Huyghen van LinschotenJan Huyghen van Linschoten
沒”與“縛羅得抹爾”,“唃末近曷聶”與“加默真瓦泥”,“創齊巴爾”與“賛西拔爾”。在古西方地圖中常有國名與都城名相同或相似的情況,其中“得米漢”與“得勔”在西文中則標寫成“TEMIAN”(國家或區域)和“Temian”(都城),字型較大的漢字(得米漢)則作國家或區域,較小的字型(得勔)則作都城。然而字型大小不明顯的地名也有,如“縛羅得沒”(VOLODEMER)和“縛羅得抹爾”(Volodemer)。也有重複翻譯的地名可能是因繪圖者本身的疏忽而在另處進行了復標,如“唃末近曷聶”與“加默真瓦泥”,“創齊巴爾”與“賛西拔爾”,西文則分別為Camechinganes和ZANZIBAR,其前者作城鎮而在西方古地圖中未能見得作區域;後者則反之。
關於《坤輿萬國全圖》地名詞條及詞條內容如何編輯這個問題也是很重要的。首先,地名來源不一定是原圖純粹單個標寫的地名,一些位於圖注中的地名也在研究範圍之內,如原圖有注“朝鮮乃箕子封國,漢唐皆中國郡邑,今為朝貢屬國之首。古有三韓、穢貊、渤海、悉直、駕洛、扶餘、新羅、百濟、躭羅等國,今皆併入。”其中“三韓、穢貊、渤海、悉直、駕洛、扶餘、新羅、百濟、躭羅”也作以解釋。其次,詞條儘可能的尊照原圖,如“闊悉多”和“濶百花渡”中的“闊”和“濶”將不會統一作“闊”。再次,在地名內容方面,縱觀《坤輿萬國全圖》可發現地名大多來自十六世紀及其以前的地圖,最早可達1482年版的托勒密世界地圖。因此對詞條的歷史信息編排和解釋大多以十六世紀為主,或從其歷史開端為編寫點,後止於十六世紀,或其史實終止的時間(此指十六世紀以前)。在簡述歷史中,筆者會儘量穿插非漢文地名名字的由來。
本書共含地名詞條近1200個。筆者在考證地名的同時,還附帶對較為不常見的25個物志名作以解釋,來讓讀者更加全面的了解《坤輿萬國全圖》。這1200餘詞條共花去本人4年時間。考慮到對研究成果的直觀性,後又歷時1年繪製對應的現代地圖ISBN:978-7-5112-9357-2共24幅,以便讀者易於理解。
古今對照地圖(部分)古今對照地圖(部分)
古今對照地圖(部分)古今對照地圖(部分)
書籍目錄頁書籍目錄頁
《坤輿萬國全圖》古今對照地圖《坤輿萬國全圖》古今對照地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