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傷外科雜誌

創傷外科雜誌

《創傷外科雜誌》創刊於1999年,是由陸軍軍醫大學主管,陸軍特色醫學中心主辦的期刊。

據2021年第5期《創傷外科雜誌》期刊內頁顯示,《創傷外科雜誌》編輯部有責任編輯1人、英文校對1人、技術編輯1人。據2021年6月《創傷外科雜誌》期刊官網顯示,《創傷外科雜誌》第七屆編輯委員會有編委96人、通訊編委61人、顧問2人。

據2021年6月19日中國知網顯示,《創傷外科雜誌》共出版文獻5981篇,總被下載453340次、總被引31286次;(2020版)複合影響因子為0.917、(2020版)綜合影響因子為0.870。據2021年6月19日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台顯示,《創傷外科雜誌》載文量為5403篇、基金論文量為920篇,被引量為31891次、下載量為214216次;2018年影響因子為2.05。據2021年6月19日維普網顯示,《創傷外科雜誌》發文量5825篇,被引量為22357次,影響因子為2.103。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創傷外科雜誌
  • 外文名:Journal of Traumatic Surgery
  • 語種:中文
  • 類別:外科學
  • 主管單位:陸軍軍醫大學
  • 主辦單位:陸軍特色醫學中心
  • 編輯單位:《創傷外科雜誌》編輯部
  • 創刊時間:1999年
  • 出版周期:月刊
  • 國內刊號:50-1125/R
  • 國際刊號:1009-4237
  • 郵發代號:78-111
  • 現任主編:張連陽
  • 編輯部地址:重慶市渝中區大坪長江支路10號
  • 屬性:JST、CSTPCD
辦刊歷史,辦刊條件,欄目方向,人員編制,辦刊成果,收錄情況,出版發行,影響因子,榮譽表彰,文化傳統,辦刊宗旨,投稿須知,現任領導,

辦刊歷史

1999年,《創傷外科雜誌》繼承《戰創傷參考資料》創刊,刊期為季刊。
2001年9月起,該刊由第三軍醫大學大坪醫院野戰外科研究所主辦,有英文要目與文摘,著作權頁漢英對照。
2002年,該刊刊期由季刊變更為雙月刊。
2014年12月,該刊成為中國原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第一批認定學術期刊。
2016年,該刊刊期由雙月刊變更為月刊。

辦刊條件

欄目方向

  • 主要欄目
《創傷外科雜誌》設有專家論壇、指南與共識、論著、經驗交流、創傷影像、病例報告、技術與方法、綜述、講座、會訊、書刊介紹、讀者與作者等欄目。
  • 讀者對象
《創傷外科雜誌》以從事創傷救治的臨床醫護人員和相關教學、科研人員為主要讀者對象。
  • 報導內容
《創傷外科雜誌》以創傷院前救治、院內緊急救治、重症監護、康復治療和護理等為主要內容,報導該領域領先的科研成果和臨床救治經驗,以及與臨床救治密切相關的基礎研究。

人員編制

據2021年第5期《創傷外科雜誌》期刊內頁顯示,《創傷外科雜誌》編輯部有責任編輯1人、英文校對1人、技術編輯1人。據2021年6月《創傷外科雜誌》期刊官網顯示,《創傷外科雜誌》第七屆編輯委員會有編委96人、通訊編委61人、顧問2人。
職務
名單
責任編輯
魏巧姝
英文校對
黃小英
技術編輯
蹇廷旭
編委
蔡賢華、陳聚伍、陳立朝、陳文瑤、陳雁西、戴睿武、方加虎、樊仕才、費軍、傅德皓、甘乾達、高勁謀、高遠、郭慶山、郭偉、黃明偉、胡宜、賈燕飛、蔣琪霞、蔣崇慧、蔣宇鋼、姜玉峰、江涌、金紅旭、孔令文、賴西南、雷鵬、李百川、李俊、李磊、李全義、李翔、李陽、李運明、李澤、李宗瑜、梁朝革、梁國標、梁華平、林秀來、劉毅、劉良明、劉明永、劉曦明、劉勇、羅羽、呂剛、呂慧成、馬渝、寧寧、歐雲生、潘鐵文、任東、邵明、譚群友、唐曉軍、王伯珉、王代旭、王德偉、王華松、王建民、王如文、王洛夫、王育才、王亞玲、汪國棟、吳海濤、邢丹謀、許民輝、徐峰、徐學武、熊雁、謝增如、楊策、楊大威、楊渝平、姚元章、袁洪峰、袁志、易成臘、尹文、尹東、張安平、張茂、張明銘、張戎、張偉國、張瑗、趙威、鄭聯合、鄭憲友、周夢良、鐘前進、朱長舉、朱京慈、朱躍良
通訊編委
陳明、陳繼川、陳永華、陳春林、崔軼、杜麗、馮偉、高旭、高長越、高明、郝傑、何海濤、何海燕、胡義傑、黃健、黃剛、黃光斌、黃宇、姜篤銀、姜濤、靳文生、蘭衛華、李新志、李軍、李平、李書振、李曉雪、劉嶺、劉宿、劉翔、劉玉馥、呂乾、聶廣辰、屈紀富、任光陽、宋啟春、孫海鈺、譚浩、滕繼平、童波、童大力、王海鵬、王耀麗、王永堂、王新、王賢、魏海峰、吳旭、楊俊、易良、姚遠、余學東、張安強、張琪、張紅金、張雲東、趙輝、趙玉峰、周永春、周繼紅、曾靈、章桂喜、宗兆文
顧問
王正國(院士)、付小兵(院士)

辦刊成果

收錄情況

《創傷外科雜誌》是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RCCSE中國準核心期刊,被中國知網,維普網、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中國生物醫學文獻光碟資料庫(CBM)、中文生物醫學期刊文獻資料庫(CMCC)、萬方資料庫—數位化期刊群、國家版本資料庫、《中文科技資料目錄》《中華首席醫學網》、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資料庫等收錄。

出版發行

據2021年6月19日中國知網顯示,《創傷外科雜誌》共出版文獻5981篇。
據2021年6月19日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台顯示,《創傷外科雜誌》載文量為5403篇、基金論文量為920篇。
據2021年6月19日維普網顯示,《創傷外科雜誌》發文量5825篇。

影響因子

根據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信息分析研究中心發布的《2010年版中國科技期刊引證報告(核心版)》數據,《創傷外科雜誌》影響因子達到0.737,在外科類期刊中排名第11。
根據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信息分析研究中心發布的2016年版《中國科技期刊引證報告(擴刊版)》數據,《創傷外科雜誌》影響因子達到1.107 ;中國科技期刊引證報告(核心版)》,影響因子達到0.710。
據2021年6月19日中國知網顯示,《創傷外科雜誌》總被下載453340次、總被引31286次;(2020版)複合影響因子為0.917、(2020版)綜合影響因子為0.870。
據2021年6月19日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台顯示,《創傷外科雜誌》被引量為31891次、下載量為214216次;據2018年中國期刊引證報告(擴刊版)數據顯示,《創傷外科雜誌》影響因子為2.05,在全部統計源期刊(6718種)中排第398名。
據2021年6月19日維普網顯示,《創傷外科雜誌》被引量為22357次,影響因子為2.103。

榮譽表彰

《創傷外科雜誌》是《Caj-cd規範》獲獎期刊。

文化傳統

辦刊宗旨

《創傷外科雜誌》的辦刊宗旨是貫徹中國共產黨和中國國家的衛生工作方針政策,堅持理論與實踐、普及與提高相結合的方針,反映中國創傷外科醫療、科研、教學和護理工作的進展,貼近臨床,追求實用,促進中國國內外學術交流。
創傷外科雜誌

投稿須知

一、稿件應具科學性、新穎性、實用性、邏輯性;論點鮮明、數據可靠、結論明確。
二、題目:應由能高度反映論文主題和概括論文特定內容的恰當、簡明的詞語組成;切忌用複雜的句型,不得使用非公知公用的縮寫符號,儘量不出現數學式和化學式,避免冠以“基於……”,綴以“……研究”;字數不超過20個漢字。文內標題控制在10字以內,採用阿拉伯數字三級標註(如1,1.1,1.1.1)。
三、作者姓名在題名下按序排列,作者單位地址及郵政編碼、電話號碼、電子信箱寫於首頁左下角。
四、摘要:論著附中、英文摘要,中文摘要約250-300字,英文摘要250-300個實詞,中、英文摘要內容應相對應。專家論壇、綜述、講座附100-200字中、英文摘要。經驗交流、短篇報導、病例報告等論文附100字內中文摘要。摘要一般不分段,儘量少用英文縮略語(必要使用時,於首次出現時先敘述中文全稱,然後括弧注出英文全名,或注出其縮略語),縮略語不得移行。
五、所有論文在摘要下方列出關鍵字(3~5個為宜)。論著、綜述、講座、評述應有中、英文關鍵字;經驗交流、病例報告、短篇報導等只需要中文關鍵字。
六、標註“中圖分類號”(如作者無相應工具書,可由責任編輯填寫)。

現任領導

職務
名單
主編
張連陽
副主編
徐永清、都定元、黃偉、李占飛、尹文、劉鵬、趙小綱、劉曦明
編輯部主任
郭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