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龍”號魚雷艇

“福龍”號魚雷艇

魚雷艇 1884年,福建水師從德國訂購了1艘魚雷艇,德國希肖船廠(Schichau,Elbing)製造,為出海大艇,造價5萬7千兩銀,名為“福龍”號,1886年建造完成。為鋼質艇殼,功率1597馬力,航速22.5節。艇上裝備2門37毫米速射炮,2具356毫米魚雷發射管,艇員20人。1890年,該艇劃歸北洋水師。於1908年4月1日除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福龍”號魚雷艇
  • :42.75米
  • 吃水:2.3米
  • 排水量:120噸
基本簡介,基本艦史,艦船資料,主要武器,軍官,相關信息,蔡廷乾,黃海戰役,

基本簡介

“福龍”號魚雷艇
“福龍”艇魚雷艇中法戰爭後福建船政艦隊在德國訂購的出海大艇,即現代驅逐艦的始祖。
由當時世界著名的德國希肖船廠(Schichau,Elbing)建造,德國檔案編號S10,造價5萬7千兩銀,。
1886年建成,同年9月24日由德國水手駕駛,抵達福州馬尾交付中國。

基本艦史

該艇原屬福建水師,後調入北洋艦隊,參加了黃海大戰,海戰中該艇在40米處對日艦“西京丸”連發3枚魚雷都未命中,於1895年2月7日尾隨“左一”艇逃離威海衛,逃脫失敗後被日軍俘虜。
後於2月27日被編入日本艦隊,仍稱“福龍”,本艇曾參加明治33年的神戶海上觀艦式大及1905年的日俄戰爭,為第五艇隊指揮艇,於1908年4月1日除籍。

艦船資料

日軍擄去後的“福龍”艇
日軍擄去後的“福龍”艇日軍擄去後的“福龍”艇

日軍擄去後的“福龍” 

動力為:1台3脹往復式蒸汽機、1座汽車式燃煤鍋爐、單軸推進
航試時測得功率:1597馬力
航速:24.2節
編制:20人

主要武器

37mm格林炮2門、14吋魚雷發射管3具(艇艏左右各1具,艇艉甲板1具)。

軍官

“福龍”管帶蔡廷乾北洋水師都司,留美幼童,大沽水雷學堂畢業。

相關信息

蔡廷乾

福龍艇線圖
福龍艇線圖福龍艇線圖
蔡廷乾(1861-1935) 字耀堂。廣東省香山縣上恭都上柵村人 (今珠海市香洲區金鼎鎮外沙村)。1871年(同治十年)清廷接受華僑教育家容閎(今珠海市南屏鎮人)的建議,同意選拔一百二十名幼童分四批派送美國留學,並由容閎主持在美留學事宜。為了保證選派幼童的英文水準,清廷在上海創辦一間預備學校,由全國各地選派聰穎子弟入學預修,然後通過考核選拔優秀者赴美留學。由於廣東省得風氣之先,加上有容閎、唐廷樞、徐潤等思想較為開明人士的引薦,入上海預備學校者大多數是粵籍兒童,尤以香山縣為眾。在第二批赴美留學幼童中,有唐家村的唐國安、唐元湛、蔡廷乾在內。
1873年,蔡廷乾在預備學校畢業,被選派為第二批三十名幼童赴美留學,最初分派到康納狄格州哈特福德語文學校學習;不久又進入新不列顛中學讀書,住在麻省斯普林·菲德爾。麥連太大家中。因蔡氏品性比較頑皮,被同學稱之為“好鬥的中國人”。在高等學校將屆畢業之前,曾被分配到麻省羅沃爾機械廠學習。在長達八年的美國生活中,他和多數的留美幼童一樣,在西式教育的影響下,對中國固有的封建禮教社會倫理的觀念有所淡薄,成為幾名首先剪掉辮子的學生之一。
由於當年清廷駐美副公使兼留美學生監督容閎對學生們許多的“越軌行為”採取放任的態度,遭到清廷一班腐朽官僚們的非議,不斷向清帝上奏加以彈劾。清廷終於在1881年下令撤回全部留美學童。蔡廷乾奉調回國後,分配到“大沽水雷學堂”學習。在以後的四年中,他除了學習有關魚雷的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術之外,同時在英、美、法的外籍教官的指導下,學習電機,採礦、測量等課程。
1884年,蔡氏在北洋艦隊實習期間,向擔任艦隊教習的英國海軍軍官學習了航海課程,畢業後被派往福建水師當一名士官,1885中參加了中法之戰,1888年以“守備銜儘先補用“調往北洋水師服役。1889年(光緒十五年)以“都司銜補用守備”升署北洋海軍魚雷左一營都司、委帶左隊一號魚雷艇;1892年升署三年期滿改為實授,後調任“福龍”號魚雷艇管帶(武職正四品)並賞繪花翎頂戴。
“九一八”事變後,蔡廷乾從大連回北平定居。由於蔡氏的中國古典文學根底深厚美國的八年留學中又潛心鑽研英文文法,在中英文的造詣極深,而一生中大部份時間都從事涉外工作,在口才、談吐、詞鋒各方面表現出老練穩健。晚年他除了不時應清華、燕京兩大學的邀請以《中國文學》為題材作客座教授專題講課外,其餘時間便以其熟練深究的英文文法將一批中國古典文學名著用英語譯註。
其中已經成書的有《老解老》(英語譯註老子道德經)及《唐詩英著》。該書由芝加哥大學出版社於1932年出版,書名是《用英文韻腳翻譯的中國詩》。兩本譯本都曾經在“聖路易博覽會”展出,獲得國際文學界的好評。其他未成書的有英譯《閱微草堂筆記》、《紅樓夢選篇》,在中文方面有《古君子》及《大東詩選》等。由於蔡氏在文事武功,均有卓越的成就,是以在當年上流社會中冠以“儒將”之稱。1935年9月20日,蔡廷乾病逝於北平。

黃海戰役

黃海海戰——中國魚雷艇痛失良機
1894年7月25日,日本海軍在豐島海面對中國海軍的護航艦隊和運輸船發動了突然襲擊。8月1日,中日正式宣戰,甲午海戰爆發。1個多月後,中日海軍主力在黃海大東溝海面遭遇,進行了一場海上大戰,史稱黃海海戰。
9月16日凌晨,北洋水師18艘艦艇組成護航艦隊,護送5艘運兵船從大連灣出發,前往大東溝登入,增援在平壤的中國守軍。“福龍”、“左隊一號”、“右隊二號”和“右隊三號”4艘魚雷艇參加了護航任務。
當天下午,艦隊和運兵船平安駛抵大東溝口外,“福龍”等4艘艇與“鎮南”、“鎮中”2艘炮艦護衛運兵船人口,連夜登入。“平遠”、“廣丙”2艘巡洋艦停泊在大東溝口外擔任警戒,其餘10艘戰艦在口外12海里處錨泊,以防日艦偷襲。
17日上午10時,在大東溝口外錨泊的各艦發現了前來搜尋北洋水師的日本聯合艦隊。12時50分,雙方正式開戰。北洋水師以10艘戰艦迎擊日本聯合艦隊的12艘軍艦,無論是軍艦的數量、噸位還是軍艦的航速和火力,都處於劣勢,加之倉促應戰,隊形散亂,特別是剛剛開戰艦隊便失去指揮,導致北洋水師從一開始就陷入了被動的境地。
當時,日本聯合艦隊的6艘魚雷艇沒有能夠隨艦隊前來。北洋水師有4艘魚雷艇,占有絕對優勢,本應對敵艦隊構成很大的威脅。但遺憾的是,北洋水師的魚雷艇沒能在海戰中發揮應有的作用。
戰鬥打響後,停泊在大東溝口外的“平遠”、“廣丙”2艘巡洋艦和“福龍”、“左隊一號”2艘魚雷艇前往增援。它們加入戰鬥後,首先圍攻日軍的“西京丸”號。“西京丸”是日本的一艘巡洋艦,日本海軍軍令部長樺山資紀中將此時正坐鎮該艦。由於“西京丸”火力較弱,又在混戰中失去主力戰艦的保護,結果多處中彈,船艙進水,艦上燃起大火,信號裝置和蒸汽舵也遭到破壞,只得使用人力操舵。
2時40分,“西京丸”發現“左隊一號”艇與“平遠”、“廣丙’向其衝來,便立即集中火力向“左隊一號’射擊。在“西京丸”4門速射炮的攔擊下,“左隊一號”被迫規避。“平遠”、“廣丙”2艦奮勇前進至“西京丸”右舷500米處猛轟敵艦。正當“西京丸”進行頑抗時,“福龍”號魚雷艇突然從濃煙烈火中衝出,向其發起了攻擊。
3時05分,“福龍”在距“西京丸”約400米處,發射了第一枚魚雷,從其右舷擦過,未能擊中。“西京丸”被迫做躲避航行。“福龍”稍作調整後,又發射了第二枚魚雷,但仍未能擊中目標,魚雷在距敵艦不足5米處再次從“西京丸”右舷擦過。
隨後,“福龍”繼續向“西京丸”迫近,艇上的速射炮不停向敵艦猛烈射擊。“西京丸”仍在進行抵抗,炮彈不斷從魚雷艇上方飛過。“福龍”向右轉舵,從“西京丸”左舷約40米處通過時,由舷側魚雷管發射了第三枚也是最後一枚魚雷,準備給敵艦以致命一擊。“福龍”號艇長蔡廷乾在戰後的報告中寫到:當時大家都以為“此次定中無疑”,艇上官兵有的甚至開始歡呼起來。
正在“西京丸”上與6名軍官一起觀戰的樺山資紀中將見魚雷飛弛而來,已近在咫尺,無法躲避,不禁失聲大叫:“啊!我命休矣!”隨後便默然無語,聽天由命。然而,一分鐘、兩分鐘、三分鐘過去了,魚雷卻沒有爆炸。雙方都大惑不解。直到7,8分鐘後,魚雷才出現在“西京丸”右方的海面上,接著又沉入水中。
原來,這枚魚雷竟鬼使神差般地從軍艦底部穿了過去! 僥倖不死的“西京九”此時被嚇得喪魂落魄,慌忙逃出戰場,向南敗去。
“福龍”號發射的魚雷為什麼會從軍艦底部穿過呢?據戰後日方分析,魚雷在發射後會一度較深地下沉,前進一段距離以後才浮出,觸及戰艦爆炸。由於“福龍”號距離“西京丸”太近,魚雷下沉時恰好從軍艦的底部通過,才使“西京丸”逃脫。也有學者認為:可能是由於“福龍”號轉舵之際,船體向一面傾斜,舷側魚雷深入水中所致。
據記載,“左隊一號”也在海戰中發射了全部魚雷,但未見史料有擊中敵艦的描述。日本各艦的戰鬥報告也沒有這方面的記錄,只有“左隊一號”營救落水官兵的記載。
經過近5個小時的激戰,中日海軍已廝殺得筋疲力盡。17時40分,日軍見天色已晚,由於十分懼怕遭到中國魚雷艇的襲擊,便首先脫離戰場,退往朝鮮西海岸的臨時錨地。此後中國軍艦重新集結,尾追日艦數海里,因相距太遠,後轉舵返回旅順。
北洋水師在這場大海戰中付出了高昂的代價,先後損失了5艘軍艦,日軍也有數艘戰艦遭受重創。“福龍”號魚雷艇在近距離連發三雷,未能將已經多處受傷的“西京丸”擊沉,痛失良機,十分遺憾。
北洋水師魚雷艇未能在海戰中取得戰果,部分原因是當時運用魚雷艇作戰的技術和戰術不夠熟練。但主要的原因是中國魚雷艇官兵平時管理混亂,訓練不夠,技戰術水平較低。戰前,英國遠東艦隊司令斐利曼特爾中將就曾警告說:“中國水雷船排列海邊,無人掌管,外則鐵鏽堆積,內則污穢狼籍,使或海波告警,業已無可駛用。”黃海海戰應驗了他的預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